分享

怡红院中海棠与芭蕉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梦影红楼 2021-12-22

作者:吕杭锋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为小说中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环境,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就是为了塑造小说中的人物服务的。小说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建立栩栩如生的自然环境。在这个自然环境中,给予人物不同的刺激,在人物的活动中展现其性格,展开人物的故事。《红楼梦》作为传世的伟大古典小说之一,其艺术意义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其对环境的细致描写,从而烘托、渲染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和气质,而本文选取怡红院中的海棠与芭蕉作为案例,浅析《红楼梦》中的建筑景观描写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贾宝玉是怡红院的主人,小说中交代其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的神瑛侍者,今世则是荣国府王夫人所生之次子,其父为贾政。因其是玉字辈的嫡孙,且衔宝玉而诞,故起名为贾宝玉,贾府内皆称其为宝二爷。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流连于富贵温柔乡,常喜调脂弄粉,与家中中姐妹丫鬟亲近;黛玉与他自幼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他文思敏捷,喜诗词曲赋而厌恶四书八股,批判程朱理学。只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贾宝玉所处的怡红院其得名就来源于景观布置中艳丽的海棠。海棠是蔷薇科的灌木或小乔木,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各地习见栽培。园艺变种有粉红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如: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习称“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温带观花树木。红楼梦中怡红院所植为西府海棠,高可达2.5-5米,树枝直立性强,为中国的特有植物。西府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同时也暗合怡红院主人宝玉才情舒雅,乐于舞文弄墨的性格。

宋代刘子翚有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到了近代,梁实秋先生也钟爱海棠花,他在其散文《群芳小记》中,将海棠放在第一个来描写,并且用了最多的篇幅来赞叹西府海棠,他写到“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对于西府独特的美,他的看法亦很精到,他说“海棠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我立在那一排排的西府海棠前面,良久不忍离去。”

芭蕉是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4米。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具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原产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有野生,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我国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庭院的芭蕉和海棠形成了双美对立的诗情画意,充满了脂粉的气息,这又从侧面展现出了庭院主人的女儿之情。在这种清新和脂香相结合的环境中,景物的设置使贾宝玉的性格和庭院的清新优雅融合在一起。

在文人笔下,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多情伤感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对芭蕉为怨悱,其诗词也柔婉动人,古人把伤心、愁闷借着雨打芭蕉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有芭蕉是招鬼、引来灾祸之说。芭蕉常常触发人们愁苦的心绪,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芭蕉性阴,不宜靠近住处。且雨打芭蕉似悲泣之声,芭蕉树的叶子是较大的,如果将它种植在庭院中,叶片会遮挡阳光,不利于其海棠花开花植物喜阳的属性。芭蕉一年只开一次花,都是在一条花柱子上,逐渐下垂、向下,开出序状花、顺序结果。因为都是在一根柱条上开出所有的花,所以寓意一条心。而芭蕉应该指黛玉,首先潇湘馆中也种有芭蕉,在古代常用来表示"碧叶丹心”,如赵时韶的《芭蕉》中所写“素不生枝节,人皆见赤心”,用芭蕉形容宝玉对黛玉的一片赤心。

书中第五十回的灯谜诗中,有一处与芭蕉亦有关联。宝钗所出灯谜:“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大意便是:有一物像是用檀木和梓木雕刻成的一层层宝塔,使人以为它是技艺优秀的工匠堆砌而成。虽然括了半天的风雨,终未听得梵铃之声。此谜书中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也为每个《红楼梦》的读者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小结。清代王希廉评《红楼梦》云:“宝钗灯谜似是树上松球(球)。”张新之的《妙复轩评石头记》评云是“松塔”。而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则认为可能是纸鸢各家之言不一而是。要猜这个诗谜,先要从当时场景出发,再细细推断。最先出谜的是李纨和纹儿,学术味很浓,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所谓“浅近的物儿”,应是常见的、近在身边的东西,一说大家就明白,尤其是要让那位老祖宗贾母感到高兴才是,不要不合她的“意思”。正是基于此,薛宝钗才作了这样一个诗谜。

若谜底是“松果”,的确如诗中所言,精雕细镂,非人力所成。不仅如此,松果形似梵铃,但风雨来时,它不会发出梵铃一般的声响。粗粗看来,很有道理,但深究下去,松果并不是常见的、近在身边的东西,这些生在深闺大户的女儿家们对松果是比较生疏的,定然“不合老太太的意思”。薛宝钗一心要讨老祖宗的欢心,不一定会以此来做谜底。虽然“松果”不一定是准确的答案,但至少指明了一个大概方向。一是此物是“精雕细镂,非人力所成”的自然物;二是此物是大观园中常见的东西;三是此物与佛教有关系,不然不会提到梵铃;四是此物能暗示书中人物的未来,预示情节的发展。

有一个答案符合此四项条件,即芭蕉果。谜底是芭蕉果有以下几点理由:首先,芭蕉果正如诗中所言,层层相叠,精雕细镂,非人力所成,风雨来时不会发出梵铃一样的声响。其次,芭蕉是大观园中“浅近的物儿”。《红楼梦》中的探春,为自己取的别号是“蕉下客”,理由是园中“芭蕉梧桐尽有”,自己“最喜芭蕉”;“芭蕉坞”,大观园景点之一;《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可见芭蕉在大观园处处可见,故《红楼梦》中描写芭蕉的文字多次出现。再次,芭蕉果不仅形状和梵铃相似,而且与佛教密切相关。芭蕉在佛教中是作为其思想教义的喻品而存在的,它常被用来表现佛教的思想,类似彿教教义中的菩提树和莲花,佛经中常以芭蕉的空心象佂无我、无常,用以形容世间的虚妄不实、或虚无的人生真谛、或诸行无常,即虚幻不实的实物。最后,《红楼梦》书中的灯谜酒令无不暗示人物的未来,预示情节的发展。薛宝钗虽如芭蕉果八面玲珑,层层设谋,处处精细,但无非是“半天风雨”下的牺牲品。虽然成婚,但贾宝玉撒手当和尚去了,也不知出家在何方,自己落得像芭蕉一样心中空空。更妙的是,《红楼梦》第一回,说神瑛侍者投胎之日的天气为“烈日炎炎,芭蕉冉冉”,也象佂了贾宝玉虽王侯家世,未来命运却是愁苦和有灾有难的,就像佛教中的芭蕉一样虚幻不实,预示最终只能遁入空门。

综述,小说的环境作为人物故事、活动发生的场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剧情的推进,读者对时代背景的感知,社会环境的认识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曹雪芹对怡红院的海棠和芭蕉的描写,也借用了其两种植物背后所含的文化底蕴,且都贴切着书中人物的品性,为写人而写景,此景又作为无数故事的发生背景,又从这无数故事预示大观园乃至贾府的结局,丝丝入扣,相得益彰,不得不使人赞叹作者生花之管,妙到毫端。而海棠与芭蕉经过中国文化千年的积淀,其中所含的情韵,又为后世解读《红楼梦》增加了无穷的乐趣,引人细细咂摸回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