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康熙作为清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有很多贡献,如:智擒鳌拜、平定三番、统一台湾、驱除沙俄、西征漠北等,也有许多污点, 如:实行“海禁”、文字狱、签订《尼布楚条约》、九子夺嫡等,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九子夺嫡每个人最后的结局。
![]() 说是九子夺嫡,其实主要分为五个阵营:大皇子胤禔;二皇子(太子)胤礽;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和十三皇子胤祥;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誐和十四皇子胤祯这五组势力,本来皇太子已经确定,其他皇子已经没有希望继承皇位,但是康熙太能活了,太子当了30多年,已经不满,蠢蠢欲动,这引起康熙的不满,太子被废,各位皇子也对皇位起了心思。 ![]() 先说大皇子胤禔,胤禔本身也是很有才能,并且有军功在身,很受康熙喜爱,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便建议康熙杀了胤礽,这让康熙十分心寒,之后更是被三皇子胤祉告发用魇术加害胤礽之事,让康熙十分愤怒,削其爵位,囚禁宗人府26年,一直到雍正12年囚禁至死,终年63岁。 ![]() 二皇子胤礽本是太子,也十分有才能,再加上康熙觉得对他的母亲有愧,便十分宠爱她,但后来不甘当了30多年的太子,蠢蠢欲动,引起康熙的不满,第一次被废,但一年后又被重新立为太子,但不久之后二次被废,康熙宣布永不再立,被囚禁致死,终年51岁。 ![]() 三皇子胤祉,胤祉是皇子中最博学多才的,其实他并不怎么热衷于皇位,但他并没有站对队伍,在雍正即位后,被派去守皇陵,他便发了一些牢骚,后来对十三皇子胤祥之死缺少哀思之情,被雍正削其爵位,囚禁起来,最后病死。 ![]() 四皇子胤禛,胤禛是最后皇位的继承者,在一开始并没有参加皇位,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他是唯一一个为太子说话的皇子,其实是他十分工于心计,能了解康熙的想法,他知道太子只是暂时被废,但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他表面上不参加争夺皇储,实则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即位,成为雍正皇帝。 ![]() 八皇子胤禩,胤禩本来是争夺皇位最有力的人选,他的母亲出生不高,但他十分勤奋,善于结交权贵,有很多的追随者,但可能就是他太显眼了,这让康熙都感觉到威胁,在第一次太子被废时,康熙还想复立太子,但大臣一致推选八皇子胤禩为太子,这怎么不让康熙感到忌惮,所以康熙时不时的打压八爷党,雍正即位后,对当年自己最强的竞争者八年怎么能不清算,后来被雍正削去爵位,关进大牢,折磨致死。 ![]() 九皇子胤禩,胤禩本身并没有参与夺嫡,但他是八爷党的忠实追随者,由于跟错了队伍,在雍正即位后,对八爷党展开清洗,他也没逃脱掉,被在狱中毒死。 ![]() 十皇子胤誐,胤誐同九皇子胤禩一样,本身并没有参加夺嫡,但也是八皇子胤禩的忠实追随者,虽然他站错了队伍,但他的结局相比较其他的人要好的多,虽然雍正也将其拘禁,但他并没有死在牢中,而是在雍正死后,乾隆即位便被放出来了,后来病死,以贝子之礼安葬。 ![]() 十三皇子胤祥,胤祥是四皇子胤禛的忠实追随者,并且在雍正夺嫡中出国大力,雍正时期得到重用,也被封为“铁帽子王”,是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深受雍正的宠爱,但可惜的是他在雍正八年便去世,虽然生前没有被陷害,但命却有点短,死时年仅43岁。 ![]() 十四皇子胤祯,胤祯跟雍正是一母同胞,但他并没有站在亲生哥哥的队伍中,而是更八皇子胤禩站在一起,在胤禩夺嫡无望后,他成为八爷党的中心,他深得康熙喜爱,并且手握兵权,但康熙病逝时,他并不在身边,雍正即位后,他被派去给康熙守灵,虽然直到乾隆20年才去世,但后半生一直郁郁不得志。 ![]() “九子夺嫡”是历史上少有的,也是十分惨烈的,成功的固然可以成为皇帝,但失败的却一个比一个结局凄惨,尤其是跟雍正争夺的八皇子和九皇子,都是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