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药,拔出脾中、口中、皮外“湿毒”!

 健康必靠中医 2021-12-22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一味中药,可以帮助我们“拔湿毒”的。——藿香

对藿香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是当初和老师一起,在农村做医疗支援工作时候开始的。

那时和老师需要背着药箱走街串巷。夏天天气很热,空气潮湿,很难受。

老师在他的水壶里装着两味药。一个是藿香,一个是佩兰。有时还可能装点薄荷。主要的还是藿香和佩兰。

走累了,口渴了,老师就喝这个药茶。

图片

还劝我喝过,并说这是夏日解暑的好办法。喝这个水,夏天爱吃饭、有胃口,尝过一次,味道还算不错。

有一次听老师讲,口臭不用怕,拿藿香煮水,含在口中,很快就能改善。

这一招还真尝试过。效果确实是有的。

藿香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广东、海南等地较为多产。据说最初是从国外传进来的,首先在广东尝试栽培。又被称为“广藿香”。

多在夏秋二季采收,日晒夜闷,反复到干燥为止。好的藿香,香气是很浓的。

藿香入药,最初是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里开始的。中医药性传统理论认为,凡是气味芳香的药材,基本都有化湿浊的功效。藿香基本被视为化湿之药,能调节脾胃。《本草正义》就说: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证,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藿香的确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图片

有些人到了夏天后,贪图凉快,一个劲儿吹空调,又吃好多冷饮,结果造成“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的局面,开始有些发热发烧、怕冷、头痛、胃胀、呕吐、腹泻。这时候用点藿香。藿香性味辛而微温,能解表散寒,还能化解生冷饮食损伤脾胃后带来的湿浊。藿香配上点紫苏叶,效果更好。

还有的夏天在户外工作,慢慢地就可能为暑湿所伤。头昏、胸闷、恶心、口中黏腻、不想吃东西。这时候用点藿香。藿香可以帮助化解里里外外的暑湿之气,配点佩兰或者薄荷,更好。

藿香一年四季都可以用。直入脾胃经。脾虚湿盛、湿阻中焦的症状,都可以用。比如有些人常常胃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身体沉重,舌苔白腻,边有齿痕,用藿香是可以的。

藿香对湿邪中阻,或者食积不化,引起的反胃、呕吐、恶心,调治效果很好。藿香对孕妇的呕吐现象也有调治作用。

图片

藿香可以治口臭。古代有一个小方子,用藿香水煎取药汁漱口。利用藿香来化解口中的湿浊之气。《汤液本草》就说它“……饮酒口臭,煎汤漱”。

藿香经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杰出的抑菌、抗真菌功效。可以治疗手足癣。脚癣,中医看就是湿邪下注。藿香外洗除湿,可以改善。还有的医家,直接拿藿香外洗来治疗湿疹。

藿香对脾胃之湿、三焦之湿、口中之湿、皮外之湿,都有化解作用。可以把它称作可以拔出湿毒的药材,对养生的意义很大。

藿香最经典的服用方法,就是水煎服(不宜久煎)。用沸水泡,代茶饮,也不错。是中药学专著中有明确记载的。外用藿香水煎液漱口、外洗都可以。

藿香的用量一般是5到10克。说的这个是中药饮片藿香。鲜品藿香,用量需要加倍。藿香和佩兰泡水,都是用9克左右。加薄荷,薄荷用量就少一点,5到6克即可。夏天走在外头,喝这类代茶饮,对预防暑湿、促进食欲、调理肠胃是非常好的。

古往今来,用藿香治病的小方子特别多。

第一,夏天天热,头昏、胸闷、恶心、口中黏腻、食欲不振,用藿香9克、佩兰9克,砂仁4.5克、木香4.5克,神曲6克来水煎服。是《安徽中草药》上记载的。

第二,吃了太多冷饮,引起胃腹冷痛,藿香6克,肉桂6克,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日服2次即可。出自《吉林中草药》。

图片第三,肚子发胀、想吐,取藿香9克、莱菔子9克、神曲9克、半夏9克,生姜6克,水煎服。是《青岛中草药手册》里记载的。

第四,妊娠呕吐,取藿香梗9克、竹茹9克,砂仁4.5克,煎服。是《安徽中草药》上记载的。

第五,治疗口臭,藿香10克,水煎取药汁,含在口中,每次至少10分钟。是常规做法,《本草纲目》里就记载过。

藿香单味应用,都没有过不良反应。医家多认为此药无毒。阴虚血少、阴虚有热的人,不要用。胃呕是因为胃阴虚等因素引起的,不能用。藿香单用,不良反应非常少见,含有藿香的一些中成药,常常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有报道,含藿香的中成药导致了心动过速。都是值得警惕的。藿香不宜久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中华本草》、《中华临床中药学》、《实用中药辞典》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点开关注!共同推广中医学
汉方医学
从古至今名医名方医案分享。
17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个赞一起为中医加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