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运气好,遇到两个学生,对我的教学生涯是一次挑战。 甲——好动好说话,非比一般的懒,汉字写出日本文字的水平。 乙——好吃好说话,不愿上课,懒得出奇。每逢上课,才开始几分钟,他必定请假上卫生间。即使坐在课堂,他也不翻书,不听讲,不做练习。 问他为社么不打开书?答曰:不见了。为什么不张嘴?他会答非所问地说一串理由。为什么不做练习?理由是没本子没笔。你为他借来笔和纸,他又找借口:肚子疼,手上受伤...就是不说不动不学习。身在课堂心在闲逛。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教育者的良心。即使孩子浑身都是毛病。 孩子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来扬长避短,来成长成才的,来为将来走进社会、建设国家奠定基础的。 我告诉自己要带着父母心去看孩子:一个孩子是老师执教生涯的几百分之一,对孩子所在家庭和其个人而言,却是唯一。 放弃,良心被针刺;不放弃,努力转化他犹如登高山般艰难。 早先,每堂课一看到这两小孩,顿生无力之感。 课后我就想:为什么这两小孩是这个样子?有无可供挖掘培养的点?人皆有荣辱感,这两个小孩应该也有荣辱感,可否从这点入手先做个改良? 想到就做。不改个体,改团队,把这两小孩划入两个优秀的团队,进行小组进步PK。 第一招:老调调——开火车。开得顺畅的小组获奖,卡住而小组成员又无法接盘复活的,小组认输并自己提出如何弥补。 这个活动,简单,氛围好,促使孩子们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听问题回答问题准确;最关键的是小组成员会相互督促,唯恐有人拖了后腿,影响集体荣誉。 第二招:小组任务完成奖惩制。 要注意的是:进行这个活动要把握好如下原则——促进完成任务是目的,惩罚只是促进掌握的手段而已,不是目的。因此,即使小组任务完成暂时落后,也只是警示,不要立即实施惩罚;要给落后一点的孩子再去努力掌握的机会。规定一个时间段,假如在某时间段,顺利完成了,惩罚不生效。 留的这个空档,实际上是给小组成员时间,让他们去帮助小组内落后的成员。生生互助,一方面融洽了同学关系,另一方面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知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第三招:讲课。人人都是老师。先由优秀的同学讲,后面每个人都要讲。 最初还担心孩子们胆小,讲课拘束。结果,他们讲课比老师还有派头,板书、提问、阐述都有模有样,效果也不错。 初生牛犊,朝气蓬勃,元气满满。 第四招:抓住一点点进步,具体实在隆重地表扬。 那两个同学,一个有一次我让他把两个句子抄写了三遍,要求一遍比一遍工整。他做到了。 另一个,要求他在早自习把诗歌默写过关。他写了两三遍,勉强过关。 把他们的这小小成绩,高高举起,号召全班给他们热烈鼓掌。他们骄傲地昂起头,眼里放出光芒。 现在,他们的小毛病还是让老师头疼,但一天比一天可爱。 向好的方面看,向好的方面带,慢慢地,不着急,直到有一天,惊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变了一个人! 这就是向好而生吧。 2021年12月22日星期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