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漱六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2

六、率凉解肌、清热解毒法治愈猩红热一例

单某,女,2岁。

初诊198149日。

主诉及病史(代诉)∶发热2天,体温达39.5℃,第二天全身出现朱红色皮疹。经某医院儿科诊断为猩红热,在家隔离。患儿口干唇燥,烦躁不宁。经人介绍请董老诊治。

诊查∶体温38.9℃,皮疹遍身,鲜红如丹,以颈、肘、、腋等曲折处尤为密集;乳娥红肿起腐,舌尖红赤起刺如杨梅,苔少,脉象浮滑带数。

辨证∶时邪外侵,疫毒内蕴。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处方∶荆芥9g薄荷(后下)4.5g蝉衣3g牛蒡子9g桔梗3g甘草3g射干9g马勃3g黄芩4.5g连翘9g玄参9g活水芦根(去节)30g2

∶锡类散合黛蛤散和匀吹喉。

二诊19814 11 日。药后热退身凉;红疹渐回,时隐时现;口渴咽红,乳蛾肿痛,白腐已少,舌红绛起刺,脉来细数。再拟清营泻热、凉血解毒立法。

处方∶生地黄12g 荆芥4.5g 丹皮9g 赤芍12g 银花10g 连翘10g 生石膏(先煎)24g 竹叶9g 川黄连1.5g 生甘草3g 朱茯苓10g 板蓝根12g 鲜茅根(去心)30g

4剂,吹喉药同前。

4剂药后全身红疹消退,咽喉肿痛亦除,四肢大块脱皮而愈。

【按语】猩红热为出疹性传染病之一,除全身丹痧外,并有咽喉肿痛起腐,故中医称之谓"烂喉丹痧"。病由外感时邪、热毒内盛、上熏咽喉、外透皮肤所致。临床必须与麻疹、风疹相鉴别,并根据各阶段的症状,脉症合参,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本例初诊以辛凉透疹为要,外用锡类散合青黛散和匀吹喉。复诊时因舌质红绛起刺,有热入营分之象,故以清营泻热解毒为治。此外,发疹期与回疹期禁食虾、蟹、鱼腥海味及一切酸辣刺激之品亦甚为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