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漱六医案(一)

 一个大树 2021-12-22

董漱六,1916年生,江苏丹阳市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1934年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在校成绩优异,从张骧云、丁仲英、徐小圃、盛心如、陈存仁诸名家临床侍诊。1937年毕业后,又拜上海著名中医秦伯未先生为师,继续深造,进一步研讨医学经典著作和历代各家学说,并跟随秦师门诊、出诊和病房诊疗工作。1939年进上海厚生医学专校攻读西医。1956年参加上海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建科工作。

董老早年曾任丹阳《民众医药旬刊》编辑,丹阳《中国医药周刊》主编,上海《中医疗养专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蓬莱区中医师公会主任委员,中医进修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代表,政协常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第一届理事,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评审委员会委员;1991年董老被聘为"上海市继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指导老师。

董老行医六十余年,擅长内科,对外感温热病、咳喘病、内科疑难杂证每多独特见解,临床经验丰富,治愈病人甚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编著《秦伯未先生膏方选集》一书,行销国内外,深受读者欢迎。

一、神犀丹治愈肝昏迷一例

曹某,男,48岁。

初诊1977127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幼年有疟疾史,1961年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近年来常感乏力,齿龈出血。右胁肋胀痛。19771124日清晨。自觉头晕加剧、上腹部痞胀不呕吐鲜血,量约200ml,伴有柏油样大便,急诊入院。当晚神志不清,血压骤降至50/40mmHg,心音弱,心律不齐,告病危。当时检查∶面暗滞,体温38℃,脉搏82/;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三指,质中偏硬;腹部鼓胀,有移动性浊音;蛋白电泳r球蛋白0.32,超声波示∶肝脏为复波,脾肋下5cm。红血球细胞计数3.0×/L,白细胞计数2.6×/L,血小板64×/L。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破裂出血。25日行脾切除术,并结扎胃底食道静脉,术后肝昏迷症状一度好转。但于127日又突见神志不清,狂躁不安不省人事,病情恶化,邀董老会诊。

诊查∶面色暗滞,神志突然不清,牙关咬紧,身热狂暴,手足颤动,烦躁不安,口唇干燥,腹胀便结。舌质深绛,苔薄而干,脉来弦数鼓指。腹部膨胀,有移动性浊音。

辨证∶此属瘀热内蕴,心肝火旺,阴津耗伤,内风暗动重候,病势十分危笃。

治法∶清营泄热,凉血解毒。

处方∶神犀丹1粒,研末分次温开水送服。

二诊128日。服神犀丹后,神志渐清,紧闭的牙关已开,手足颤动渐止,烦躁减轻,大便通而不畅。惟身热头痛、口渴少津。舌红绛苔黄干,脉仍弦数不静。证势未定,慎防骤变,再从前法,汤丸并进。

处方∶广犀角3g鲜生地黄30g鲜石斛15g(先煎)辰麦冬9g京元参12g金银花12g朱连翘9g生石膏30g(先煎)肥知母9g淡竹叶9g生大黄9g(后下)板蓝根15g活水芦根30g(去节)2

另神犀丹2粒,日服1粒,分2次服。鲜竹沥2支,日服1支。

三诊1210日。患者神志已清,答问切题。心烦口渴;大便已通,质干;夜寐较安。惟觉腹胀不适,小溲短少。舌红绛,苔黄转薄,脉来弦细带数。阴津内伤,郁热尤重,再拟原法化裁。

处方∶广犀角2.4g大生地黄12g鲜石斛15g北沙参9g辰麦冬9g粉丹皮9g赤白芍各9g金银花12g朱连翘9g肥知母9g淡竹叶9g朱茯苓12g活水芦根30g(去节)2

另抗热牛黄散4支,日服2支。竹沥2支,日服1支。

四诊1212日。神志清楚,口渴心烦减轻,夜寐易醒,腹胀有水,溲短便结。舌红绛已淡,中裂苔薄,脉象细数。阴津初复,内热仍重,肝脾合病,水湿内生。再拟清营泄热,佐以理气行水、化湿导滞为治。

处方∶广犀角1.5g大生地黄12g鲜石斛12g破麦冬9g粉丹皮9g赤白芍各9g猪苓、云苓各9g福泽泻9g江枳壳9g瓜萎仁、麻仁各12g(打)商陆根15g黑白丑各4.5g(冲)腹水草15g3

另牛黄清心片3瓶,日服1瓶。

五诊1215日。药后大便日行质干,腹部膨胀不减,小溲仍少,纳一般,夜寐欠酣。舌红绛,苔少中裂,脉细小数。再拟滋阴泄热,通利二便。

处方∶广犀角1.5g大生地黄12g鲜石斛12g破麦冬9g京玄参12g粉丹皮9g赤白芍各9g川黄连1.5g淡竹叶9g潼木通4.5g猪云苓各12g黑白丑各4.5g(冲)商陆根15g陈葫芦皮30g(煎汤代水)3

另牛黄清心片3瓶,日服1瓶。

六诊1218日。大便畅通,小水增长,腹胀遂减,食欲步增,精神渐振,口干口苦,夜寐欠佳。舌红绛较淡,苔少中裂,脉细小数。阴津久伤,郁热未清,胃肠湿浊步化,传导功能初复。再拟滋阴泄热,佐以理气导滞。

处方∶广犀角1.5g北沙参12g破麦冬9g玄参12g川石斛12g猪云苓各9g福泽泻9g阿胶12g(烊化冲)川黄连1.5g江枳壳4.5g大腹皮12g焦曲12g车前子12g(包)4

另鲜芦根每日2支(去节)煎汤代茶饮。

七诊1223日。服药以来精神日见振作,纳谷渐增,大便自调,小溲亦长,腹水已消,口干少寐。舌红苔薄质转润,脉象细小带数。阴津未复,内热渐清,湿滞步化,肝脾得和,证情稳定。再拟前方加减,巩固疗效。

处方∶大生地黄15g川石斛15g破麦冬9g京元参12g杭白芍12g地骨皮12g炙鳖甲24g(先煎)川黄连1.5g陈阿胶12g(烊化冲)朱茯苓12g远志4.5g柏子仁9g活水芦根30g(去节)4

【按语】本案病情险恶,危及生命。根据中医辨证,热极伤营,入血动血,心神受扰,肝风内动,大有燎原之势。急则治标,以冀弋获,单用神犀丹清营泄热、凉血解毒。次日神志渐清,药简力专,疗效显著。续用汤丸并进,症状日见好转。由于腹水未消,二便不利,再用原法参入理气,行水化湿导滞之品为治,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以达到腹水陡减、食欲步增、二便通利目的。为了巩固疗效,采用育阴增液培本为主,缓则治本。服药二十余剂,病愈出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