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吮吸

 孝义方言词语 2021-12-23
“吮吸”在孝义话中可以读gә(三声) zāә

1.小鬼不吮吸奶奶啦?外是吃饱啦罢。

2.以前养下孩儿,要是不下奶奶,还得专门儿请人来吮吸奶奶咧,吮吸的通咾,就好啦。

3.兀一盘子菜,蝇子都吮吸罢啦,快倒咾罢,哪处还能吃咧。

○《汉语大词典》中有“吮吸”,解释为“用嘴吸。亦比喻榨取、伤害。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袁圆﹞陡然低下头吮吸他手上的伤口。’茅盾《大鼻子的故事》:'他当然想不到眼前他所羡慕的小朋友们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机器吮吸得再不适用,于是被吐了出来,掷在街头。’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工作找不到手,食物找不到口,就只得让饥饿侵蚀自己的肌肉,让饥饿吮吸自己的血液了。’”。

○《现汉》中有“吮吸”,读shǔnxī,解释为“(动)把嘴唇聚拢在乳头或其他有小口儿的物体上吸取东西:吮吸乳汁◇孩子们在学与玩中吮吸着科技营养”。

普通话的“sh”与孝义话的“g”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二傻子:二gǎng子

2.衫子:guà子

3.食勺儿:食gǎr

4.稍歇咾一下:gә(三声)歇咾一下

5.踩蛇:踩gū

6.踩蛇:踩guε(一声)

7.甚费劲儿咧:guài费劲儿咧

8.树枝枝:gә(三声)枝枝

9.鼠儿:gùr

10.结束:结guàә

11.穿束:穿guàng

12.束束:guә(一声)束

13.肉实实实:肉gә(三声)实实

14.市买:gòu买

15.舒舒适适:舒舒gū gu

16.人早逝去啦:人早guε(四声)去啦

普通话的“un”与孝义话的“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蹲蹲:gә(三声)蹲

2.滚上一壶茶:pә(一声)上一壶茶

3.阴雾混沌:阴雾gә(一声)沌

4.困睡:kә(一声)睡

即“吮”是可能读gә(三声)的。

普通话的“x”与孝义话的“z”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隙隙:zàng zǎng

2.吓唬:zà唬

3.死鬼享乐:死鬼zāә乐

4.衣裳枵的不能穿啦:衣裳zāo的不能穿啦

普通话的“i”与孝义话的“a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击毙:击sāә

2.刺:zāә

3.死缔缔:死缔dāә

4.急急急急:急急bāә急

5.交际:交càә

6.二了吧唧:二了吧dǎә

7.激愤:fāә愤

8.垃圾:垃sàә

9.美极啦:美tāә啦

10.臧否:臧bàә

11.怪奇奇的:怪sāә saә的

12.打死:打sāә

13.挑剔:挑bàә

14.洗一下:wāә一下

15.移移移移:移移移cāә

16.益益然:益fàә然

17.宜宜宜:宜宜lāә

即“吸”是可能读zāә的。

《说文解字》中有“吮”,解释为“徂沇切,欶也。从口允声”。

《康熙字典》中有“吮”,解释有“【史记·吴起传】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汉语大字典》中有“吮”,解释有“用口含吸。如:吮奶;吮血”。

《现汉》中有“吮”,读shǔn,解释为“(动)吮吸;嘬:吮乳|吮痈舐痔”。

《说文解字》中有“吸”,解释为“许及切,内息也。从口及声”。

○《说文解字注》中有“吸”,解释有“内息、纳其息也”。

《汉语大字典》中有“吸”,解释有“吸气入内。如:呼吸;吸气”。

《现汉》中有“吸”,读,解释有“(动)生物体把液体、气体等引入体内(跟'呼’相对,但'呼’限于气息):呼吸|吸烟|吸毒|吸奶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我的理解是,“吸”的本义可能是“吸入气体”,而“吮”的本义可能是“吸入液体”。“吮”可能曾音变为xī,人们不知道这一音变,于是记为“吮吸”。即写作“吮吸”可以,写作“吮吮”也对。

普通话的“sh”与孝义话的“z”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杀:zǎi

2.结束:结zǎә

3.秫秫:秫zǔ

4.说说:说zàә

5.好时日:好zāә日

6.实实:zāә实

7.实实人:实zài人

8.做事事:做事zì

9.豕儿:zùr

10.事甚咧:zuә(一声)甚咧

11.食不动:zuǒ不动

普通话的“un”与孝义话的“a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油氽馍馍:油sǎә馍馍

2.油氽馍馍:油zǎә馍馍

即“吮”是可能读zāә的。

我分析,写作“吮,吮吮(吮吸)”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孝义方言志》中有“咂奶奶”,解释为“吮吸头”。

2.《平遥方言民俗语汇》中有“圪咂”,解释为“吮吸”。

3.《柳林方言研究》中有“咂奶奶”,解释为“奶不通,叫外人咂”;还有“咂”,解释为“用嘴唇聚拢吸取液体,如吃奶时”。

4.《晋语·应州方言例释》中有“圪咂(读如灾)”,解释有“咂嘴吮吸”;还有“啃(读如孔)咂(读如宰轻声)”,解释为“1.吸吮(含诙谐意):妈没奶了,甭紧地啃咂妈这个干奶头子啦,妈给你寻点儿饼干儿。2.借指懒惰,依附他人生活:咱拿灰货一天动也不怠动,头灰当当的就是啃咂当家人哩”。

5.《应县方言词汇》中有“圪咂(zā)”,解释为“吮吸,嘴唇合动。例你慢慢圪咂,越发有味”。

6.《忻州方言词典》中有“圪咂”,解释有“吮吸(乳汁):他波(妈)奶不多唡,还要紧哩(不停地)圪咂哩”。

7.《汉语大词典》中有“吮咂”,解释有“犹吮吸”。

8.《现汉》中元“吮咂”,读shǔnzā,解释为“(动)吮吸”。

《说文解字》中未收“咂”。

《康熙字典》中有“咂”,解释有“入口也”。

《汉语大字典》中有“咂”,解释有“吮;吸。如:咂指头”。

《现汉》中有“咂”,读,解释有“用嘴唇吸:咂了一口酒”。

我猜测,“吮”曾读“咂”音,人们不知道这一音变,于是新造了“口表义+匝表音”的“咂”。

我猜测,“吮”可能曾读gә(三声),还曾读zāә,后来音变为shǔn,再后来还音变为xiә(一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