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外光谱原理,制样方法

 哦小怪 2021-12-23

概述

  1. 什么是红外光?

波长比红光长的一部分电磁辐射。波长:800 nm-1000 mm, 通常以波数表示14000-10 cm-1 

   图片

   2. 红外光区的划分

图片

   3. 红外谱图

图片

基本原理

  1. 产生条件

*辐射体系发射的能量满足振动跃迁所需能量E 幅射= △E跃迁

*分子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的变化 △m≠0 红外活性△m=0 非红外活性。

图片

2. 分子振动方式

伸缩振动(Stretch)            图片       弯曲振动(Bend)

集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红外光谱可分为基频区和指纹区两大区域

(1)基频区(4000~1350cm)又称为特征区或官能团区,其特征吸收峰可作为鉴定基团的依据。

特点:吸收峰稀疏,易辨认,一般为伸缩振动产生。

(2)指纹区(1350~650)

  指纹区的吸收峰是由于C-C,C-O,C-X单键的伸缩振动以及分子骨架中多数基团的弯曲振动所引起。

特点:

(i)密集复杂:各种单键的强度接近,相邻单键之间相互作用,弯曲振动的能级差小等

(ii)分子结构的细微差异,可在指纹区有反映,例如顺反异构体

图片

红外光谱仪类型

目前主要有两类红外光谱仪: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和Fourie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其中第二种应用较多。

制样方法

1.气态样品可在玻璃气槽内进行测定,它的两端粘有红外透光的NaCl或KBr窗片。先将气槽抽真空,再将试样注入。气体吸收池。

2.液体和溶液试样                                                                 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试样用液体池法,可注入封闭液体池中,液层厚度一般为0.01-1mm。              沸点较高的试样用液膜法,直接滴在两片盐片之间,形成液膜。

3.固体试样

(1)压片法:将1-2mg试样与200mg纯KBr研细均匀,置于模具中,用(5-10)´107Pa压力在油压机上压成透明薄片,即可用于测定。试样和KBr都应经干燥处理,研磨到粒度小于2微米,以免散射光影响。

(2)石蜡糊法:将干燥处理后的试样研细,与液体石蜡或全氟代烃混合,调成糊状,夹在盐片中测定。

(3)薄膜法:  高分子化合物直接加热熔融后涂制或压制成膜。也可将试样溶解在低沸点的易挥发溶剂中,涂在盐片上,待溶剂挥发后成膜测定。

图片

文末福利
图片

学术谷测试中心暑期福利

首单5折!

首单5折!

首单5折!

先测试后付费

小编也附上其他仪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