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是一座山、水、城圆融一体的城市,千年古城,山色不掩文化,文化不逊山水,魅力常熟,醉江南!生活在这一座引以为傲的城市,时不时总要拿出来“显摆”一下!一城山水,自在生活,走过这座小城,吸引你的不仅是人美景美,还有这座城市赢得过的无数荣誉,成绩代表过去,但给昨天写上了辉煌的一页,未来更可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近日这些官方发布的数据——
2021年12月6日,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专业研究机构、社会智库北京中郡研究所完成并发布《2021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常熟多项指标稳中有升、名列前茅,所有评价指标均取得至少A等级以上评价。 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名单中,常熟名列第二。 
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常熟位列第三。 
在全国首次开展的县域现代化发展质量基本指数专题监测评价中,常熟取得A+优等级评价。 

今年,常熟经济成绩单“亮眼”。1~10月,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684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位列苏州十县市区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位列苏州十县市区第一。完成工业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15%,总量和增速连续两年位列苏州十县市区第一。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到账外资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完成进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亿元,位列苏州十县市区第二,同比增长21.4%。

常熟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近年来,常熟按照“两个一小时、四个半小时”交通格局定位,目标2年内实现“一小时到达南京、杭州,半小时到达虹桥、到达硕放、到达苏州主城区、到达市内各板块”,加快构筑以“高铁、高速、高架”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 沪苏通铁路常熟站建成投运,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稳步推进,建成三环高架、通港路高架、昆承快速路、新世纪大道北延、524国道莫城至相城段5条市域高架,同时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也已动工。 
作为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常熟率先成为省科技“综改”试点,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市”,入围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 
常熟拥有国家级大科园、常熟科创园、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省产研院智能液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中国智能车研发与测试中心、苏州产研院同位素分离及药物开发研究所、氢能源研究院等各类重大创新载体48个。 
高标打造“苏州·中国声谷”,目前已签约引入8个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与中国商飞、喜马拉雅、上海音乐学院等一批头部单位开展创新合作,实现了声学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聚变效应。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常熟孕育了8名状元、486名进士以及26名两院院士,博物馆藏品居全国县级市之首,是古今闻名的“状元之乡”“院士之乡”。全市共有35所“百年老校”,普通高考主要指标连续10年位居苏州第一。建成UWC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大陆唯一分校。 
近年来,常熟依托良好城市格局和山水资源,坚持不懈地推进“美丽常熟”建设,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10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深入落实长江大保护,高质量打造20万亩铁黄沙生态岛,以“江海交汇七彩洲、花海如烟铁黄沙”为主题,展现壮美靓丽的沿江岸线。尚湖、昆承湖、琴湖4.2万亩湿地生态圈浑然天成,总长300公里的户外步道贯穿其中。拥有沙家浜和虞山尚湖国家5A级景区,常年举办尚湖马拉松、铁人三项、水上帆船等各类国际性赛事。落地全球首个WaveShark小鲨鱼水上飞行体验中心,加速形成科技、体育、健身、旅游、制造服务相结合的文体旅融合新生态。 

以上数据来自官方报道 古韵与今风
传统与现代 精致风雅与大气恢弘
安逸知足与发奋进取
这就是常熟 








人杰地灵,才俊辈出 山水如画,美丽富饶
这就是常熟















茶香和着墨香
琴音伴着四季回声 这就是常熟








一座我热爱的城市 如果你正好经过这里 停下来
点个赞给自己的家乡
常熟,常来常熟
我就在这里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