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介绍 PEOPLE IN THIS ISSUE INTRODUCE 作者|盛鑫煜·张鸿宾 法兰西学院(美术学院所在地) 艺术大赛评审团的历史沿袭 一、罗马大奖赛评审团 艺术大赛自古有之,虽经岁月变换、时代更替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荣誉成就与学术地位的指标性和象征性意义却从未发生过改变。 世界上最负盛名艺术大赛——罗马大奖赛,是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艺术家最趋之若鹜热衷于追逐的目标之一。评论家也为此把“罗马大奖赛”视为“权威形象和官方成功的起点”。例如:亚历山大·卡巴内尔在1845 年获得罗马大奖赛的绘画奖后,彻底改变了其的职业轨迹,自己也进入了大赛评审团,同时也成为美术学院的教授,甚至连拿破仑三世都成了他忠实的崇拜者和赞助者。 准备参加罗马大赛的画家们 1663 年,法国政府在国王的指导下设立了罗马大奖赛,其目的是将法国最有才华的艺术家、建筑师和作曲家送到罗马向古典大师学习。艺术家必须通过淘汰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奖艺术家可前往罗马的“法兰西学院”学习。完成学业回国后,他们将成为法国文化与艺术领域的核心人物,很多人为此成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讲师、巴黎沙龙的评委和欧洲歌剧院的作曲家。这些人被视为那个时代古典理想和艺术美德的守护者。历史上弗朗索瓦·布歇(1720 )、雅克-路易斯·大卫(1774 年)、安格尔(1801 年)、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50 年)都是“罗马大奖赛”的参与者和获奖者。 准备参加罗马大赛的画家们 法国“罗马大奖赛”于 1968 年终止。然而,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却保持和沿用了其形式,时至今日仍然举办“罗马大奖赛”。 由于大赛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大赛评审就处在一个非同寻常的位置上。以荷兰“罗马大奖赛”评审团为例:1817年,荷兰获得独立后,威廉一世国王重新开始举办“罗马大奖赛”,评审团成员全部由阿姆斯特丹和安特卫普的“皇家学院”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组成。国王甚至还对评审团的组建和奖项的评审进行干预。1870 年荷兰威廉三世就对“罗马大奖赛”的举办、评审团的组建、获奖人员的资格认定、评选过程等进行了干预。 每个参赛作品的格式、题材、历史参考主题都是相同的 大赛评审团的高规格结构与卓越表现进一步证实了罗马大奖赛这种高端地位,评审团汇集了各种国际专业知识、立场和观点,在引导大赛的品味、学术标准以及趋势走向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亨利·热尔韦(法语:Henri Gervex,1852年-1929年)与1883 创作的“绘画评审团会议”反映的正是沙龙展评审团的工作状态 二、巴黎沙龙展的评审团 巴黎沙龙(法语:[salɔdəpaʁi] ),开始于1667年,是法兰西艺术院官方在巴黎举行的艺术展。从 1748 年到 1890 年,它可以说是西方世界最伟大的一年一度或两年一次的艺术盛会。巴黎沙龙的展览对于任何艺术家取得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法国至少在接下来的 200 年的时间里,沙龙展的入选作品标志着受到皇室的青睐。 1866 年沙龙,雕塑 1903年巴黎沙龙评审团 由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组成的评审团主导着沙龙展、罗马大奖赛和公共委员会的工作。法兰西艺术院 (Académie des beaux-arts)是法兰西学会5个院之一,是法国艺术界的权威机构。法兰西艺术院的院士一共分为八组:第一组绘画;第二组雕塑;第三组建筑;第四组版画;第五组音乐作曲;第六组不能分类;第七组电影和声像艺术;第八组摄影。以第一组最为重要,有14名终身院士。1849 年任命了第一个评审团,其中包括德拉克罗瓦、安格尔、柯罗、德拉罗什等 40 名成员。 ![]() 1897年沙龙评审团 ![]() 查理十世在 1824 年卢浮宫沙龙展览结束时 向艺术家颁发奖品,弗朗索瓦约瑟夫海姆, 1825 年布面油画,173 x 256 厘米,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三、当代艺术大赛评审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艺术大赛虽然彻底改变了三百多年来“罗马大赛”的一赛独大的垄断局面,国际艺术竞赛也呈现出以国家为特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大赛评审团的结构与要求依然遵循了严谨与学术的标准。素有“艺术大赛的奥林匹克”之称的、全球最大的具象艺术大赛——美国ARC国际沙龙大赛的陪审团就有国际著名艺术界人士组成,例如:弗雷德·罗斯是艺术复兴中心的创始人兼主席、威廉·布格罗委员会主席;弗恩·斯旺森博士是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爵士和约翰·威廉·戈德沃德专著的作者和其研究领域的权威;迈克尔·约翰·安吉尔当今最重要的具象画家、天使古典艺术学院院长;丹尼尔格雷夫斯,佛罗伦萨古典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油画家徐芒耀等二十一人组成。 ![]() 西班牙具象绘画&大赛大赛的评审团: 安东尼.洛佩兹、奥德.纳德卢姆等在评审现场 ![]() 西班牙具象绘画&大赛大赛评审现场 另外一个当代具象艺术大赛——西班牙具象绘画&大赛大赛的陪审团也说明了其成员身份标注了大赛的规格与高度。参与该大赛的评审几乎涵盖了全球最顶级的具象艺术的权威人士,如:西班牙艺术大师安东尼.洛佩兹、挪威艺术大师奥德.纳德卢姆、奥地利艺术大师戈特弗里德·郝文以及著名博物馆馆长、协会主席、评论家等人组成。 由中外艺术大师组成的国际陪审团始于第一届“委拉斯开兹绘画&雕塑大赛”,评审团成员全部来自西班牙和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权威人士。如:西班牙有安东尼.洛佩兹、卡门.拉芬、吉列尔莫、伊尼戈;中国有徐芒耀、王宏剑、王沂东、庞茂琨、何红舟组成。 ![]() 西班牙具象绘画&大赛大赛评审现场 ![]() 西班牙具象绘画&大赛大赛评审现场 与“第一届委拉斯凯兹绘画&雕塑大赛”相比较第二届大赛更强调国际化程度与全球参与性,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评审团的构成与参与艺术家的结构方面。第二届大赛陪审团成员除了中国以外,还有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业界权威人士组成。自即日起,本公众号将陆续提出“第二届委拉斯凯兹绘画&雕塑大赛”陪审团成员介绍。 ![]() 白羽平 白羽平,满族,1960年生。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高研班、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壁画委员会委员、东亿美术馆馆长。 评 委 简 介 ![]() 白羽平大赛评委证书 我和古村早已有了约定。近几年不停地寻找,从晋北到陕北,从吕梁山到太行山,记不起走了多少古村,也数不清翻越了多少山梁。每次写生就如探险,专找那些没人去过的地方。有时候激动,有时候失望,但这个过程一直很兴奋,就像一幅画的开始。 这次选择了晋中后沟,是源于我十几年前去过的一次模糊印象,于是决定前往,但到达现场一看,与我的模糊记忆完全不同,早已变成了旅游景点,好在没有太多的改造,还保留了古朴的面貌,可能是有高人参谋。 白羽平 | 文 ![]() 白羽平作品 ![]() 白羽平作品 绘画以心灵为它所表现的内容。 凡是在心灵里生活着的东西都以主体的形式存在着, 尽管心灵在内容意蕴上也是客观的和绝对的。 心灵中所起的情感固然也有普遍性的形式, 而是显现为我这一确定的主体, 在这情感里意识到和感觉到我自己。 ![]() 白羽平作品 ![]() 白羽平作品 为着把客观的内容意蕴按照它的客观性表现出来, 我就要忘去我自己。 因此,绘画固然通过外在事物的形式把内在的东西变成可观照的, 它所表现的真正内容却是发生情感的主体性; 因此,绘画就连在形式方面, 也不能像雕刻那样提供很明确的观照对象,例如神像, 而只能提供情感中发生的一些不很明确的观念。 ![]() 白羽平作品 ![]() 白羽平作品 有一种情况好像和这个看法互相矛盾。 我们也看到一些有名的画家往往选用人类的外在环境中例如山、谷、草地、溪流、树木、船、海、云、天、建筑物、房屋及其内部等等作为绘画的题材, 而且用得卓有成效。 但是在这类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毕竟不是这些题材本身, 而是艺术家主题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 是反映在作品里的艺术家的心灵, 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复写, 而是它自己和它的内心生活。 ![]() 白羽平作品 ![]() 白羽平作品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 题材在绘画中显得无足轻重, 而开始突出地显现为主要因素的是题材所体现的主体性。 由于这种转向心灵(心灵在面对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时往往只起一般的同情共鸣), 绘画最不同于雕刻和建筑, 而较近于音乐, 形成了由造型艺术到音调艺术的过渡。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 以下均为白羽平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盛鑫煜同期活动推荐 (注:点击文章标题可进入内容正文) ○ ○ 盛鑫煜当代艺术 双年展 艺博会 国际艺术资讯 国际艺术大奖赛 艺术家国际推广 shengxinyu123@163.com 电话:18611903753 微信:18611903753 END 盛鑫煜▼当代艺术敬 请 关 注 盛 鑫 煜 新 号 上 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