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二师 陈巽之——芳华岁月忆军旅(六)

 老兵原创之家 2021-12-23
永远的铁道兵

血染湘江旧战场

铁二师 陈巽之

天黑下来了,该睡觉了。

我们打开背包,把被子铺在车厢里,成了非常舒适的“卧铺”,车厢里的地方有限,我们并排躺在一起,一个紧挨着一个,就像睡在一张大床上。列车在运行中晃动着,我们仿佛躺在婴儿的摇篮里,伴随着车轮发出的单调“哐当哐当”声,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天色己大亮,列车己行驶到了长沙,排长韩贵生喊道:“同志们快起来,列车马上就要过湘江了。”

啊!湘江到了,湘江到了!我和王文军抢先爬起来,跑到车门边扒住扶手,抬眼向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楼林立的大城市。王文军说:“这是湖南省的省会长沙,毛主席的家就在离这里不远的韶山冲,我大哥修湘黔铁路的时候,专门去参观过。”

我说:“毛主席当年就在长沙第一师范读的书。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词:《沁园春·长沙》”,韩排长在一旁听到我们的对话,说:你俩谁能把毛主席的词背下来?我开始背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文军接着背诵沁园春·长沙》的下半阙:“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此时、此词、此景,真让我们身临其境了。

“呜——”一声汔笛的长鸣,将我们的思绪从《沁园春·长沙》的词意中拉了出来,列车已过了湘江,将长沙甩在身后。

韩排长又问道:你们知道湘江之战吗?我摇了摇头,文军回答不知道。韩排长清了清嗓子,讲起了红军长征经过长沙时,发生的湘江血战:

那是193411月,红军从瑞金撤退到湖南境内,同早已守候在湘江岸边的国民党军发生了遭遇战,一方是坚决守住,一方是必须过江,战斗异常惨烈,一批批优秀的红军战士前赴后继,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尸体堆满了湘江两岸,红军战士的鲜血把湘江染成一江血红,从1128号凌晨战斗打响,到121日中午中央红军渡过湘江,战斗进行了四天三夜,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8万多人锐减到3万人。无数倒下的红军将士再也不能追随自己的队伍了,他们再也不能看到自己的队伍翻越了老山界,横穿乌蒙,飞跃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那些牺牲的英烈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来,他们就这样长眠在冰冷的江水里,长眠在了被鲜血染红了的土地上,长眠在了战友和亲人洒满泪水的记忆中,再也不能醒来了……

但是,他们在湘江留下了一腔热血和铮铮的铁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军旗,染红了军帽上的那颗闪闪的红星。

原来,我们刚刚经过的湘江,当年差一点成为红军的终结地,我感慨万端:“如果当年红军没有闯过湘江封锁线,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解放军,我们也不可能来当兵了。”

文军说:“是啊,那么我们将是另外一种命运了。”

陈巽之,原名陈家顺,原铁二师小战士,现中铁十二局集团老员工。大半生执笔弄文,结缘文字,曾写公文、新闻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案牍劳形之余,不免偶抒性情,诗词、散文和小说等时常留诸笔端,多次在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己出版诗词集《鸿爪雪泥集》、散文集《苔花米小牡丹开》、长篇小说《几度秋凉》。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