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81 | 闵志念聊摄影 | 照片背后的动机 | 托马斯 鲁夫 | 奥古斯特 桑德

 水的歌唱 2021-12-23

2020-8闵志念:

看图不?

问题一:这都是谁的作品?

都是托马斯·鲁夫的?

大地:

是吧,贝歇夫妇学生

闵志念:

我发了2张黑白和2张彩色的哟

闵志念:

这个总该想起作者吧

奥古斯特·桑德

桑德

这两个摄影师都是哪里人?第二个问题

嗯,都是德国人

我们再看一张图

这是谁拍的?

龍 五:

贝歇尔夫妇

大地:

这个贝歇无疑了

大地:

类型学

闵志念:

对“类型学”,影响杜塞尔多夫提出的理念

实则这理念最早出现的端倪就在桑德的理念中

桑德的时代脸孔,鲁夫的肖像和贝歇夫妇的雕塑都运用了“类型学”这个理念

问题三:桑德的脸孔旨在说什么?鲁夫的肖像旨在说什么?不同于相同之处是?

桑德的比较好理解,就是要拍各种阶层的人,对人物身份似乎有比较清晰的交代。而鲁夫呢?

他为啥要那么拍“肖像”?

大地:

鲁夫的肖像揭示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

海星:

这就是图像

闵志念:

鲁夫的肖像拍摄于哪个年代?

1987年

知道为啥要提出这个时间问题吗?

因为这涉及根本的信息

我们的身份证是啥时候出现的?

FRIDA-阿清:

开始要拍证件照

闵志念:

1984年

桑德拍摄的人物要交代人物的社会信息,尽可能去交代这点。

而鲁夫的“肖像”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和桑德背道而驰,目的在于取消“社会信息”

其二,全球一个关于“身份”意识时代的来临。

你去拍身份照的照片,相馆的摄影师肯定不允许你头带个花呀啥的不是

尽可能简洁,突出您的五官信息。

无关您是干啥的,干部也好,农民也吧,身份只要您的准确清晰的五官信息

你不能笑,也不能哭。标准化,中性化

知道“身份照”为啥要这么去要求吗?

这似乎看起来“人人平等”了[呲牙]

大地:

真实的个人?

闵志念:

所以“身份照”的标准样式在于取消“社会化信息”以及“阶级意识”

人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人

这是个美好的愿景。

鲁夫的“肖像”之所以被称为他标志性的作品,不是拍的怎么样?!

且适时地契合了时代!

这是个多么敏锐的“艺术家”呀

影像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美的表象,更在于背后所折射的思想。

闵志念:

早安,老师们[嘴唇]

胡扯,不一定对,只是想嘚啵的是,我们在看作品,研究作品的时候,除了看什么。。。。。。。还应该看到什么。。。。。。。

大地:

前两天有人说是埃文斯影响了贝歇夫妇

闵志念:

前辈对后世都会带来影响

但德国人,类型学,这是血性般的传承

我很想说的就是“如何看?”

“看什么?”

我们的看出了状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呲牙]

让何老师见笑了[偷笑]我厚颜无耻瞎说

大地:

从这个我理解到拍一个项目,所有片子观看方式要一致

闵志念:

照片的背后,是动机。

我们更应该花点时间研究“动机”

闵志念:

这才是“之所以那么干”的由来。

你约会一女子,你看她和你约会的穿着,就知道会有什么情况可以继续。。。。。。。。。。。不是吗?老司机[捂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