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次参观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 作者:郁永龙 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设在中共苏州市县(工)委联络站—“江抗”驻消泾办事处旧址内,位于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消泾老街26号。“江抗”驻消泾办事处旧址,2013年12月4日被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行程历时三个半小时 从苏州古城竹辉路到消泾村约50公里路程,我早晨6:30从南园北路站坐轨交5号线到高铁园区站下,在站的西面坐87路公交车,经过阳澄湖美人腿,到阳澄湖小学站下,时间是上午8:15,很不巧863路刚开走,叫也没用,只好等,50分钟一班,我在路边的树荫底下等, 9:05坐上863,经过11站到达江抗史迹陈列馆站下,看到洋澄县政府纪念碑马上进行拍摄,再问讯,在村委会的北面弄堂里看到了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一路过来,历时三个半小时。 二、“江抗”史迹陈列馆 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当年是“江抗”驻消泾办事处,也是母子英烈沈菊英、陆义的故居。面阔三间,占地面积124平方米。 陈列馆由“前言”“铁蹄躏水乡”“芦塘播火种”“阳澄烽火燃”“保卫根据地”“深切的怀念”等六个主题构成,展出历史照片116幅、资料42件、图表7幅、实物68件,真实地反映了抗战期间阳澄湖地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汪伪汉奸及以胡肇汉为代表的反动顽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程,是宣传革命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1939年“江抗”东进抗日,开辟苏常太、澄锡虞抗日根据地。部队抵达阳澄湖地区后,沈菊英腾出124平方米的宅子,让受伤战士们在此休整,她还成为了中共地下交通员,为抗日斗争传递重要情报。 在传送情报过程中,沈菊英非常小心,冬天将情报缝在棉袄夹层里,夏天就藏在鞋子里或者盘在长辫子里。1940年的一天,沈菊英在完成任务后不幸被胡肇汉部队抓住。胡肇汉见抓到了“江抗”交通员,欣喜若狂,就把她押到东江村的一个大坟旁。面对凶残的胡肇汉和面目狰狞的刽子手,沈菊英毫不畏惧,英勇就义。 得到母亲被害的噩耗,陆义悲愤不已,决心继承母亲遗志,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中,1941年,他加入阳澄县“民抗”部队,辗转阳澄湖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同年4月,陆义在执行任务时受伤被俘,被胡肇汉残忍杀害,年仅20岁。 阳澄湖水波连波,抗日旗帜如火红。前赴后继为救亡,母子英烈传千古。在烈士家乡,烈士的老宅——“江抗”驻消泾办事处,设立了“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将革命英烈的战斗事迹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洋澄县政府纪念碑 洋澄县政府纪念碑,在消泾新街的东北。碑园占地970多平方米,纪念碑为花岗石质,碑高4.5米,基座长3.8米,宽1.50米。碑文记载:洋澄县政府成立于民国30年(1941),隶属于苏南第一行政区,是阳澄湖抗日政权机构。1991年6月,中共吴县委员会、吴县人民政府立碑以示纪念,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德育基地。 2021年8月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