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是有心理原因的

 泓樾大苏 2021-12-23

孩子在青春期阶段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家长要如何防患于未然、提早准备、避开雷区、维护或是重构良性的亲子沟通。

说到亲子沟通,在中国家庭里面,通常是妈妈在承担与孩子的沟通、对话的任务,一般来说天性上还是比较依恋母亲,母亲和孩子的亲子互动也往往比父亲更细腻。

但是现在的母亲角色和以前又不太一样了,很多妈妈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本身就很忙,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妈妈经常也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同时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每天能够和孩子共处的时间非常短,如果家里还有更小的孩子,那能够分给老大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少了。

妈妈本身已经在超负荷运转,所以很容易顾此失彼,忽略一些亲子沟通的不良早期讯号,等到有一天因为某些事情才发现孩子怎么变得这么叛逆,甚至不可理喻?

可以告诉你,这已经不是沟通不良了,而是一个很不沟通、甚至无法沟通的状态。

有一句话说魔鬼藏在细节里,这里要教父母亲通过一些非常细小的行为,可以让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父母及早发现一些亲子沟通不良的征兆,出现问题的小火苗,首先要能发现问题,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它,不然牛头不对马嘴,互相气个半死。

举个青春期常见的例子,孩子可能已经脸上有痘痘,被同学嘲笑,感到很自卑,因此不想吃妈妈煮的、容易上火的补品,但家长却不分青红皂白,觉得给你煮饭很辛苦,你还挑三拣四,这熊孩子有没有良心啊?

从小就有培养孩子和父母亲互相表达感情的一些小习惯,如果你和孩子之间也有这样的习惯,到了青春期,这些细节就可以成为你观察他们心理变化的指标,这些很容易被忽略的指标还蛮有用的。

举两个例子,第一,每天早上起来,我们家孩子都会和我说:爸爸早安,这是在我们家一个很有日常仪式感的习惯,但是如果有一天孩子没跟我说早安,而且一连好几天都没说,我就会开始留心孩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是不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心事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跟父母说。

你可以从这小小的动作里看见孩子会不会愿意跟家长维持原有的连接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当然每个家庭的亲子沟通习惯不同,不一定每一个家庭方式都会说早安到晚安,重要是原本长期有延续性的小行为忽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或许就是一个讯号。

再举一个例子,父母亲通常不太允许十几岁的孩子长时间玩手机,因为对眼睛不好也容易沉迷于其中,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社交网络常常变成他们寻求认同甚至陪伴的途径,他们会想方设法和父母斗智斗勇。

这时候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些行为,比如说上厕所一上上很久,或者是原来吃完饭磨磨蹭蹭不肯去写作业,现在忽然吃完饭就立刻跑到房间去写作业,其实孩子就是躲着父母亲在玩手机。

青春期最大的特征就是叛逆,虽然叛逆这个词严格说起来含着有父母权威的味道,但从字面的意思看来,其实就是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表现跟以前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改变甚至有可能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前面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沟通习惯的改变,一个是行为习惯的改变,都是家长特别需要留意的细节。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非常敏感,家长这个时候想要亲子关系少出状况,甚至不出状况,自己有时候也需要敏锐度提高一点,也有一些很细腻的父母,自己意识到了,也发现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比较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这时候有些父母好像很开明,想要自己先放下家长的高度,放低姿态去跟孩子主动交流。但是他们却发现父母的沟通意愿越强烈,反而更想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

这里我再举第三个例子,前两年有一部印度电影非常有名,叫《摔跤吧爸爸》,影片上映的时候,有位家长很有想法,想要和孩子一起去看,他觉得电影会是亲子沟通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不幸的这位家长被孩子拒绝了,理由是孩子不喜欢看摔跤,家长又退了一步问孩子说:那你想看什么?我们可以一起去看。

结果孩子仍然拒绝跟家长分享自己喜欢想要看什么电影,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所有的事情,这个过程就好像有一扇门,从某一天开始,没有理由忽然就关上了,面对孩子忽然开始不愿意跟自己讲心里话,很多家长会觉得迷惑、难过,甚至感觉到愤怒,忍不住责怪孩子,对孩子大发雷霆。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或者是即将会有这种被孩子气到头疼的经历,留意亲子沟通中这些蛛丝马迹,是为了让你知道青春期的孩子经常出现非暴力、不合作的状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某一天,因为某一件小事情惹了父母,就觉得孩子已经不听话了,跟自己作对。

关注细节是为了让父母更好整体了解青春期亲子沟通的这种怪现象,然后才能透过这些五花八门的现象,去理解亲子沟通不良的这个问题本质。

青春期的亲子沟通,绝对可以说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再加上家庭受到儒家思想的洗礼,亲子关系更特别紧密一点,所以这道难题就难上加难了。

为什么这么难?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沟通不良。

除了前面提到孩子由于各种因素,开始不愿意跟家长主动沟通。还有一种状况,责任可能更多在家长身上,家长要善于发现亲子沟通不良的各种小细节、小征兆。

其实不仅这些小细节、变化出现在孩子身上,同样也发现可能会出现在父母身上,但父母却常常意识不到。

还是用例子来举例这种现象,

例如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这句话非常具象化的形容了亲子沟通里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沟通的有效性,家长出于爱难免对孩子过度保护,常常脱口而出,天气冷了,你要多穿一点,这件衣服虽然不流行,但它很保暖啊。

很多孩子内心当然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虽然不喜欢穿得很臃肿,但心里诚恳一下,最后放弃了沟通,默默地穿上了。

但是父母亲有没有注意到为你好,和我想要之间的差别,有一些粗线条的父母亲可能都注意不到孩子没有说出口的不满及委屈,甚至觉得自己有沟通了,孩子没有意见。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典型,就是父母觉得孩子讲话讲不听,所以重要的是要说三遍,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其实这种亲子沟通的效果未必会好,孩子通常只会觉得父母好唠叨。

如果经常用这种不断重复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时,代表亲子沟通已经也处于不良的状况了。

如果亲子沟通是良性的,那么重要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父母再三提醒,只要说一遍孩子就能记住了。

无论是你妈觉得你冷,或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些细节里藏着的魔鬼,其实就是中国社会里面父母最常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沟通逻辑,还可以看作命令式或指示的典型语言方式。

家长只是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或者不许做什么,孩子得到的沟通回馈就会是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不被家长了解,反而是要遵从父母亲的情感需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一种典型的说教方式,家长用重复强调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这样对幼儿也许有效,但到了青春期,孩子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抵抗,同时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就是对自己没信心,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联想到自己生活中和孩子沟通时的很多细节呢?从而有了更多想深入了解的问题吗?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觉得文章说的有道理,就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