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记忆|| 青春,在练溪之畔绽放(终结篇)

 含山唐 2021-12-23
青春,一路春光,携着梦想飞翔。青春,清晨的太阳,和着鸟鸣合唱。两年的高中时光,虽短暂,却永远留存,一帧帧照片似的影像。

一九七五年的七月,我们面临毕业。毕业考试吗?要考大学吗?毕业肯定要考试的,考大学,那个时候取消了。
七三年六七月份,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马振扶事件,另一件是张铁生交白卷事件。七四年,学校组织学生传达文件,学校刘书记传达和讲解。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刘书记慢条斯理的话:“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而所谓张铁生交白卷,成了反潮流战士。两个事件后,高考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
我们的老师也知道,不能唯分数。毕业考试也是做做样子。考语文我倒是不怕。我最怕考数学。数学潘老师似乎懂得我们的心思。在数学考试前上了两节有关优先法的课,然后毕业考试就是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优先法,其实就是写篇有关优先法的文章。看到考卷,我欣喜若狂,刷刷刷,考卷一下子就做完了。英语,不考了,年级里也出现反潮流战士,横幅都拉在校园里了。谁敢踩这个雷。

毕业了,师生,同学要分别了。买本小小的笔记本,写个赠言,留个纪念。班主任谢老师用英语写道:“The world belongs to you. China's future belongs to you. ” 意思是说,世界是你们的,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想不到的是,中国的未来,一下子是我们孙子辈他们的了。高作善老师也给我留言了,他不称我们同学了,称坤田同志。他写道:“战天斗地,其乐无穷。”跟语文施老师的“把握乾坤,为革命种田”如出一辙。怪不得毕业后挑土方填浜兜,战天斗地整三年。

同学之间也互赠留言,语言都是青春活力豪气冲天。阿秋写:“愿你做搏击长空的雄鹰,不愿你做悬梁回飞的乳燕。要在三大革命的大风浪中经受考验。”没想到,阿秋高中一毕业,在大队里当老师了,也就不用锻炼了。我倒是被考验了三年。发洪说:“愿俩共同建江山,甘洒热血写春秋。”豪言壮语呀,这要一块打江山呀。弗得了!但真的,我们俩在含山中同事了好多年,到一九八七年九月才“分道扬镳”。那年升学考试的同桌也留言了,“愿你在农村开红花,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直到90年代才加入共产党,那年还有发洪,一同入党。

毕业赠言,永留心间。同学之情,不会忘怀。除了同班同学的赠言,还有不是同班同学的赠言。同学徐芬写道:“大江水呀流不断,我们的心呀常记怀。流水不可中途断,友谊不可分别忘。”情真意切呀!那天,每位同学都是诗人,激情澎湃。一九八七年九月,我到湖州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曾到湖州工艺美术服务部见过徐芬同学。那个时候她在那上班。
毕业了,要回家了。回家,乡下同学,回到广阔的农村去。毕业前夜,全体无眠。
七月流火,青春的火热的心在萌动。那天晚上,一弯新月挂在天空,寝室外的树木静静的,树叶在月光下婆娑。鸟儿归巢,也许在享受天伦之乐。树下的草丛里,夏虫啾啾的鸣叫着,好像在倾述什么。怎么没有萤火虫呢?亮一下也行。
同学们在寝室里或站或坐,竟没有躺在床上的。我们交谈着,憧憬着,回顾着这两年的时光。怪,没有人哭。听说我们上届毕业的同学竟哭了个稀里哗啦。男同学也有哭的,是情未了嘛?也许。

有同学站到寝室门口去,望着朦胧的天空,望着住了两年的校园,还有人望着女寝室微闭的门。也许,女同学在里面摸眼泪呢。某同学真想去看一眼那个她,哪怕给个回眸。有人还在起哄,“诱狗上灰堆。”人,是不会上当的。而心有灵犀的,可能早就约过会了。
校园,是萌生爱情的地方,纯真,美好。高中生,少年虽懵懂,情窦已初开。有同学也许在校园产生好感,顿生爱意。待毕业走上社会,这爱情之花也灿烂绽放。所谓距离产生美,真的有道理。你看,乡下人的宝弟弟竟娶了街上人宝妹妹。花林的月华嫁给了同学锡良。“修棕梆”的忠芳也竟娶了比他低一届的文珠。他们,从相识成同学,到相知成挚友,最后到相爱成夫妻,缘分缘分呵。
一个无眠之夜,月朦胧鸟朦胧,两眼却不朦胧。东方似乎露出了鱼肚白,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啼叫起来。天,要亮了。这清脆的鸟声是给我们送别吗?也许,和这叫声也相处两年了。有同学似乎激动起来,想要整理下所要带回家的东西。其实要带回家的东西昨天黄昏就准备好了。此时,那些街上的同学不知在想些什么。他们应该睡了个好觉做了个美梦。

天大亮,太阳已挂在东边的天空。鸟儿在操场上空盘旋飞翔,时而掠过树梢,时而停在宿舍的屋脊上,叽叽的叫着。同学们挑着拎着自己的物品离开这所生活了两年的学校。校园的景物依旧,等到九月,又会有新的学生来报到。一届接一届,乃至无穷。再见,练市中学!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亲爱的同学!我们含山几个挑着担,嘻哈着,似有不舍的走出校门,离开练市中学,朝练市西栅的轮船码头走去。

轮船码头,含山南面的同学乘乌杭班回去。大家排着队,等待着轮船的到来。忽然发现街上同学庄娟英等同学也来码头。大概是送送女同学的,也送送我们男同学吧。街上同学,就是有情谊的,因为同班读了两年书。
登船,真的再见了,练市,这个印着我们青春脚印的古镇。
乌杭班离开码头,拐个弯,向西而行。那船犁出的波浪向岸边涌去,“哗”的一声,盛开一朵朵花儿,似在嬉笑着,欢跳着。从此,我们踏上社会,融入农村广阔的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