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轶事||从珠塘说开去(一)

 含山唐 2021-12-23

(含山桥:新建的公路大桥,东堍就是珠塘村。唐掌元先生拍摄。)

人有人名,村有村别。蚕乡,每一村每一地,都有它的名称。就连田地都有称呼。

人名,是小时候大人们给取的,而村名地名都是历史传下来的。我们这一辈取名不太讲究;稍微讲究点的,请盲子先生排个八字,算算五行缺什么,然后取个名字带个“水木金火土”什么的。不讲究的就随便叫个阿毛阿狗阿大阿二都可以。就是有名字,大人家也喜欢叫阿大阿二阿三,顺口。而村名地名就不一样。


珠塘,因为有条珠塘港,村因河而得名。而珠塘港上,还有一座珠塘桥。这桥,光绪年间重修过。而建造这座桥的年代可能还要远一点。传说中的唐百万遇仙,也许真有其事。当然,仙人,肯定是没有的。只不过这人和事传得越来越神奇罢了。

(此碑为《重建含山净慈院塔记》)

这座珠塘桥,可能真的与唐百万有关。听老人讲,珠塘桥到珠塘河东角落里确实有条仙人路,那是用石板铺成的。也有人说,那条路是珠塘唐掌生娘娘造的,她家是珠塘最有钱的人家。解放后,人民公社时珠塘村造机埠,那是珠塘大队的第一座机埠。造机埠要有建筑材料。到哪里找这些材料呢?就地取材。那些仙人路上的石板都被撬起来造机埠了。造机埠的石头还有从含山上撬来的。那块记载明成化年间“重修含山净慈院塔记”的石碑就是从含山上抬下来了。因为这块石板与其它石板不一样,被放在机埠旁边当作洗衣板。现在在含山塔前竖着的那块石碑,就是那块洗衣板。我不知道徐建新兄如何知道这块石碑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建新兄和好友史云峰,还有我,到珠塘机埠看那块石碑。我们把石碑翻过来,真的有碑文。我到珠塘机埠轧米不知道有多少次,竟不知道这是一块碑。当时建新兄拿出白纸贴在碑文上,然后用铅笔在上面划来划去的。这样碑文上的字竟很清晰地在纸上显示出来。不一会儿,建新兄他们把这碑文给拓了下来。

听村里人说,含山上还有一块比这块碑大得多的石碑,被九里桥那边的人用船载去造机埠了。这块石碑可能永远找不到了,如果能找到,可能知道含山历史上更多的信息。

珠塘有唐姓人家,也有沈姓人家。珠塘还有一个凌家坟,凌家还有守墓人。这凌家坟在平整土地那会儿被夷为平地,没有了,但坟墓里什么也没有发现。凌家守墓人的后人还在,但已没有坟可守了。凌家祖上应该是大户人家,但不知是做官的还是地方乡绅,都不得而知。也许是这个地方风水好,别的地方的把过世之人葬在这里。这样的事不是没有,明朝有个沈应龙,乌镇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刑部主事。据《乌青镇志》记载:明嘉靖刑部侍郎沈应龙,死后归葬含山。抗战之前,墓前曾有护卫沈大人的石人、石马等翁仲若干,可惜,这些都随时光流逝不见了。一九六四年含山造砖瓦厂时,在南山脚下发现三个墓葬。这个当时在含山砖瓦厂工作的费三多先生记载比较详细。其中一个墓葬里有块碑,写有“嘉靖”字样。由此看来,这个墓葬可能是沈应龙的。至于这个乌镇的沈应龙为何死后要葬在含山,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但他的家业还是很富有的。据乾隆《乌青镇志》载:“少司寇沈应龙宅,在东转船湾北岸,中有玉音堂,宅东有塔捧楼,以浮屠相对,故名。文徵明书匾,今改拜笏楼,陈继儒所书。楼前有崇雅堂,堂后有知我斋,楼左治花圃,浚池累石,周植竹梅等树,名曰少吴山房,一名东园,宅西者曰西园。中有怡老堂,前牡丹台,后四桂亭、果斋、华嵩两封翁娱老处也。”这是他在乌镇的宅邸,很不错吧。为什么他死后要葬在含山?大概是看中了含山南山脚下的这块风水宝地。

(图片近处是珠塘港和珠塘村;远处那座桥是新建的九里桥公路大桥。由唐掌元先生提供)

珠塘港,在现在新的珠塘桥再过去一点,有一条往北拐进去的河,一直到弯里埭,有人说这条河像一根秤杆。而凌家坟就在秤杆的秤钩上。也就是说,这个凌家坟就在珠塘沈家埭前面往东一点,对着一个三叉漾。其实,乡下看风水,坟墓对着三叉漾,肯定是好风水。可见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关于凌家坟的细节大家都不清楚。凌家守坟到现在是第几代,老辈人已过世,没有人知道了。也许,凌家守墓人,原本不是珠塘人。是凌家人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然后把坟建在这里,并留下一佃户守坟。可含山附近的村里好像没有姓凌的大户人家。但在含山往北,现在的织里晟舍,明朝出过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他叫凌濛初。

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套版印书家。凌濛初十八岁补廪膳生,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祯中,以副贡授上海县丞,并署海防事。任内清理盐场积弊,颇有政声。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徐州通判。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

凌濛初是明朝的文学家。原来有名的《三言二拍》中的“二拍”是凌濛初所作。湖州真是地杰人灵。可惜死于农民起义军手里。不知这个“房村”在哪里。而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个凌濛初最后归葬在湖州的戴山。如此看来,戴山和含山虽一字之差,但南北有别。也就是说,他,凌濛初,不会葬在含山的珠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