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轶事||从珠塘村说开去(二)

 含山唐 2021-12-23
(二)唐姓人家的姚家兜


珠塘人姓唐,也有姓沈的。至于凌家,听徐建新兄说,明末凌濛初的祖上是练市金塔人。原来凌氏出自金塔村,和我姚家兜隔一个田坂。这一条信息,在练市镇志中还有记载,错不了的。

姚家兜在老珠塘桥一直落北,那是我的出生之地。虽然我血管里没有一点唐的成份,但出生时的澡浴水是正儿八经倒在姚家兜自家的道地上的。但到现在为止,我始终不明白的是,姚家兜的人家为什么大多都姓唐,姓姚的一户人家都没有。河西埭廊倒是有姓李的,但没有几家人家。李,唐朝皇帝都姓李,而唐王的属地却是唐地。看来唐和李还是有渊源的。难怪明葵他爸爸给他哥哥取名唐明皇。百姓人家,也有帝皇之梦。

姚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中的舜出生于姚墟,后来这地方的人都姓姚。秦汉两晋时,姚姓正支迁吴兴郡。吴兴郡,就是我们湖州啊。公元前13年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举家定居吴兴,隋朝仁寿2年(公元602年)因濒太湖改名湖州。唐朝时曾改湖州为吴兴郡。姚氏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吴兴成为姚氏郡望,姚氏成为吴兴郡姓。外迁异地子孙遂以吴兴标谤郡望。福州闽东地区姚氏,都是吴兴姚氏分支。如此说来,我的出生地姚家兜这个村名的存在可能有想当长的历史了。

姚家兜北面,隔山塘港相望的月茶圩的圩口自然村,清朝时竟出了个姓姚的状元。这个状元就是姚文田。唉,塘南塘北,这状元竟不是姚家兜的。

      (摄于月茶圩圩口自然村)
姚文田(1758年—1827年),字秋农, 号梅漪。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清代状元。姚文田清朝嘉庆四年己未科进士第一名,世称文状元。翰苑名贤,文坛巨匠。是清代一代蜚声朝野的著名学士,他于嘉庆年间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治学严谨,为官耿直,一身正气。看看,姚状元在大清朝可是大名鼎鼎啊。这样的一代名人,以前竟没有听说过。也许,圩口是姚文田的出生地。而他的成长之地可能不在圩口,或许在别的什么地方。因为姚文田的青少年时代,都是他母亲沈氏一手着落。他父亲是个掼掉货(败家子),不管他们娘俩。据说这娘俩后来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也许是状元的外婆家。而姚状元的母亲沈氏应该是出生大户人家,有文化的,也是状元的启蒙老师。其母亲一直希望他能有出山之日;所以,就是穷的叮当响,邻居劝她把房子卖了,她仍坚持着,等儿子高中状元,她要把房子建个一品坊的。但不知姚状元的一品坊在哪里,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品坊不在圩口村。

听村里老人说,姚家兜的唐姓人家是从珠塘搬出来的。也就是说,珠塘唐姓人家逐渐繁衍,人口大增,但兄弟要分家,要另立门户。大概珠塘地方太小了,而姚家兜是个好地方。

(姚家兜与含山塘的连接处,远处是水闸,原来是没有的,外面就是四脚渡。)

姚家兜这只浜兜从山塘港进来,再左折再右拐,拐弯的地方叫长安湾,这名字是不是很好听。长安,长安,长久治安;安,安定,安心安康。浜兜过长安湾往南到头,再往左弯进去,此河就不通了。它是一只蛮浜兜,可是它像一只将军穿的靴子。现在的年轻女孩,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她可能给你穿一双靴子,很时髦啊。靴子,将军的靴子,是不是这姚家兜的风水不是一般的好。可是,这姚家兜没有出过将军,但很久很久以前,却出过一班强盗。可能是应了那句流传很久的话:“含山像个将军帽,不出将军必出盗。”因为从姚家兜看过去,含山真的像个将军帽。

        (姚家兜长安湾)
含山像个将军帽,姚家兜像只将军的靴子。可含山历史上没有出过将军,姚家兜更没有出过将军,连个秀才都没有。不过,姚家兜却出过强盗。并且在坊间流传很广。年轻时候我们生产队做生活,常常听老人讲姚家兜的强盗怎么这么厉害。

姚家兜的强盗头头叫唐百帽。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他轻功甚是了得,能用一双筷子夹苍蝇,能蹲在橹板头上用筷子夹鯵鲦鱼。而他下面的一帮小巴辣子,也个个功夫了得,就是烧火做饭的伙计唐小帽也身怀绝技。

强盗,这名称不是很好听,但盗也有道。这班强盗,从不抢周围的村子,也不欺男霸女,似乎是一班很文明的强盗。他们专抢有钱的大户,劫富济贫,似有梁山好汉的风范。可能是时世不济生不逢时,否则的话,这强盗肯定能做将军光宗耀祖的。

有一年青黄不接之时,唐百帽决定再次抢劫江苏苏州的木渎镇。“再次”,说明这木渎以前他们抢过。为什么偏要抢木渎镇,也许木渎富有,能抢到好多宝贝。

木渎,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

木渎山,叫灵岩山;有山塘,也有山塘街。名称似乎和含山差不多。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设吴县,木渎隶吴县。王莽新朝,木渎属泰德县。其后,木渎均为吴县辖地。《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明、清时为吴县六镇之一。清雍正年间,木渎古镇属吴县长寿乡。历来是基层政权驻地。

(木渎镇灵岩山,山上也有塔。图片来自网络)
这木渎真是个好地方,有西施美女,难怪那山塘叫香溪。这么一个镇,比含山大了不知多少倍。况且历史上名人辈出,清末民国初有四大富豪。其中蔡少渔为木渎镇首富,祖籍洞庭西山,早年在上海经营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蔡少渔与严国馨、郑龄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

如此,唐百帽抢木渎镇的时间也许在清末民初。因为听老人说 ,唐百帽穿着打扮不像强盗,倒像一位读书人。抢木渎镇那天,功夫好的都下人打扮,功夫不够好的都身穿长衫,一副很斯文的样子。

那天黄昏,太阳还未落山,一班十几人组成的队伍乘上快船扯起风帆,驶出姚家兜。这时,那个烧火做饭的伙计唐小帽不甘心,他也想和大家一起去抢木渎镇,但唐百帽不让他去。眼看船开出去了,这木渎镇是去不成了。他无精打采地从姚家厅出来,走到兜底头回头一看,那船快要到四脚渡了。他气不打一处来,随即弯弓搭箭,朝那风帆就是一箭。那支剪刺破长空,直向那桅杆顶上的桅灯而去,“啪”的一声,那灯应声而落,那帆也“嗦落落”的下去了。好箭法!堪比神箭手李广。可是,这一箭,把一船人吓了一跳。这是不祥之兆啊。有人提议别去木渎了,只有唐百帽神情自若,说:“怕点啥?我早已派人告知木渎镇的富户们,明天让他们把值钱的东西放在门口头,等我们一到,用不着抢,你们就像拿自己的东西一样拿起来就是。”大伙一听,又重启风帆,向木渎镇而去。呵呵,姚家兜这班强盗,不是一般的牛啊!

木渎镇上的富人们,知道含山强盗要来抢木渎镇,已是人心惶惶。然他们心有不甘,就这样让强盗们堂而皇之地抢吗?他们一合计,决定请高手埋伏在严家花园,除掉唐百帽这个强盗头头。

(木渎镇严家花园一角。图片来自网络。)
严家花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第一任主人是乾隆的老师、诗人沈德潜,园中有一株玉兰树是乾隆皇帝亲手种植。至清末,此园传于木渎首富严国馨,曾任台湾“国民党总统”的严家淦系其孙子。严家花园分春夏秋冬四季小园,布局疏密曲折,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曾数次考察此园。

唐百帽一班强盗如期到了木渎镇。木渎镇上的富豪们派出代表迎接唐百帽他们。唐百帽让武功高强的几个弟兄留在船上,只带了几个穿长衫的进了严家花园。走进严家花园,高大的厅屋似有股阴森森的感觉。唐百帽环顾四周,一众富人对他拱手作揖,似作欢迎状。唐百帽缓缓走着,忽然一黑影从梁上飞下,径直朝唐百帽而来。刹那间,一声短促的悲叫,唐百帽的首级不翼而飞。那几个穿长衫的强盗大惊失色,抢着唐百帽的无头尸体夺路而逃。来到船埠头,大喊:“老大被人割了头去了,快,快开船逃命啊!”船上都是武功高强之人,见此,立刻撑开船只,速速离岸。一干人拼命摇橹划桨,船如离弦之箭,在山塘之中梨破水面,仓皇而去。船到西津桥头,发现许多人站在桥上,指着强盗船骂着什么,还似乎要仍什么东西。船上一强盗立于船头,手拿竹篙指着桥上之人。待船到桥下,发现从桥上扔下一只打年糕用的石臼。原来木渎镇早有周密的计划,想要用石臼砸破强盗船,让姚家兜强盗全军覆没。石臼从桥上扔下,船头上的强盗见势不妙,运功在双臂之上,竟硬生生把个笨重的石臼给托住了。这功夫好生了得。

(木渎镇西津桥。图片来自网络。)

唐百帽做了一世强盗,不想却陨命木渎镇。据说那石臼后来作打年糕用了。而平时 ,那石臼就放在珠塘机埠旁边,不知现在还在不在。而没了头颅的唐百帽出殡时尸体上镶了一颗金头,不知是真是假。但从此之后,姚家兜人不做强盗了,安安耽耽做起了田庄,男耕女织,倒也安闲自在。

传说,都是山塘里漂把斧头来,柄都没有。但是,有此说辞,强盗唐百帽也许真实存在。现在,姚家兜唐姓人家要比珠塘多。姚家兜加上龙潭里,共有三支唐姓家族,不知珠塘的唐姓家族友几支。两个村坊,多支唐姓家族,就姚家兜唐姓人家约有五十余户。只是历史上,姚家兜的唐姓人家没有大户,更没有做大官的。墙门里算是好人家,民国时出过一个乡长。这些 ,都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

到现在为止,珠塘姚家兜唐姓人家从何而来,都不得而知。听老人说,原先河西地里有人家的,但不姓姚,更不姓唐,姓钱。我们小时候,河西地里是一片桑树地,但河西地里有三个池塘,我们叫“浩潭”。一只浩潭在明皇家边上,再过去是只像腰子似的浩潭,我们叫“腰子浩”,还有一只就在它边上,但学大寨那会儿被填了,成了桑树地。为什么地里有那么多池塘,有人说,那是以前大户人家喂养牲口的地方,因为牲口需要水。又说,河西地里有18口井。这说明这块地上曾经有人居住过。在平整土地那会儿,确实挖到井了,但井里好像没发现什么。有井,肯定这里曾有人家。虽然没有挖到18口井,但说明口口相传的,流传到今的不是瞎说,应该确实存在的。这不禁让人想起我高中毕业后的第二年,应该是1976年。那个时候含山公社要求有主的无主的坟墓要深埋。我们生产队一群小伙子被队长点名要去把所有的无主坟墓全部深埋。那个时候无主的坟墓多得数不清。有的骨甏全裸露在上面。甏里的骨骸也裸露出来。我们用铁耙和钎步挖个深深的潭潭,再把这些骨甏放到里面,最后用土盖上。一天下来,不知埋了多少骨甏,恶心得连晚饭都吃不下。我想,为什么地里有那么多无主坟墓。无主,也许年代久远,就是后人还在,也不知道祖上是谁了。

          (姚家兜前头埭廊)
那么,姚家兜姓姚的人家是不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灭绝了,或整体搬迁了。到现在为止,我们这唐姓人到底何年从何地迁徙而来,有多长历史,已无从考证。我们上一辈的人,再上一辈的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文盲。清末民初,这蚕乡福地没落了,就像茅盾先生在《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中所描写的那样,虽然人们很勤劳,但社会现状和环境并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至于受教育,那是少数有钱人的专利。

现如今,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蚕乡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村一地的人文历史有待我们继续挖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