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随笔||城乡公交103

 含山唐 2021-12-23

    又要去乡下,苦于不会开车,出门只能坐公交。

    出发,踏上7路公交车,公交卡刷一下,一声“老年卡”,一块钱。再过六年,刷卡也不扣钱;好期待!    二十分钟后,到达湖城东门的游客集散中心。“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门口有保安喊着。唉,这新冠何时才能消退。难怪外国人为了防疫各种措施上街游行。说是为了“自由”。嗯,真是若为自由故,性命也可抛。
    集散中心候车大厅,人们很有秩序地排着队。电子显示屏上闪着一排排醒目的红字。151,到南浔;102、182到双林练市,103,到含山。哦,含山头虽小,公交车排在第三。
    各路城乡公交车等候通道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老人居多,年轻人狠少。“阿姐,你今天回乡下去啊!”“哎,阿花阿姐,长远弗见了,你也回去啊!”原来两人是同村坊人,是住在城里的乡窝人。
    出口处再刷卡,还是一声“老年卡”,这次不是一块钱,是五毛。“五毛”,0.5元,不是“五毛党”的五毛。上车的大多是老头老太;大多是乡窝人,是在城里帮儿女们带孙的免费保姆。他们大概都和我一样不会自己开车。
    上车的也有城里人。有三五位七十开外的城里老人,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有的戴一顶鸭舌帽,说一口纯真的湖州话。“老张,倷到含山去?”乡窝人里竟然有认识城里人的,看见城里老张,不禁欢欣地喊起来。“哎呀,是老李呀!今朝回善琏?好久弗见!好久弗见!”那个叫老张的也欣喜起来,“今朝约几个老朋友到善琏转转,顺便吃碗善琏辣油馄饨。”原来那几位城里老人是到善琏去吃辣油馄饨的。“格两年善琏变化大的,可到善琏老街转转看看。”老李满脸自豪地说。
    103路公交车开出城,一会儿便到湖盐公路上。开阔平坦清洁的路面,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中间隔离带,两旁绿化带,堪比城里的公园。真不敢想象,通往乡村的公路变得如此美丽。公路,是城乡一体的纽带。现在的乡村,已不是上个世纪的乡村。现在每一个村,都是美丽乡村。

    忽然一个镜头闪过脑海。一辆老式公交车,颠簸在湖盐公路上。汽车过处,尘土飞扬。车窗,紧紧关着。车厢里,坐着的立着的你挨我我挨你。一股汗臭的味道扑鼻而来。“啊——呕——”有人晕车。“哗——”一口呕吐物吐在脚下。一股酸臭味在车厢里,在人缝间弥漫。人们掩着口鼻,别转头,皱起眉。“唉,还是乘船好。这人挤人的,像装了一车猪猡。”“轮船太慢了。从含山头到湖州,乓乓乓的要开四五个钟头。”“如果这路像城里的马路一样平,车晕的人可能少点儿。”“汽车跳,浙江到。苏州那边的路确实做得好!浙江不行!”……人们正议论着,“嘭”的一声,汽车轮子大概轧到石头了,坐在车后排的人差点被弹起来,碰到汽车顶。
    “老李啊,现在乡下变化确实大。你看看路边,城里的公园也就这个样子。你今天回家有事?”城里老张挨着乡下老李聊起天来。

    老李用手捋了捋头上仅存的几根白头发,满是皱纹的脸舒展了一下,两块巴掌肉呈现一丝丝红润,笑着说道:“老张啊,我老家的房子要拆迁。村里来电话叫我今天去一趟,说房子要评估下。伢(nga)村里大部分自然村都拆了,要么造小洋房,要么住农民集聚房。也可以拿钱。我思来想去,还是拿钱算了。儿女们都在城里,他们几年都没回乡下了。”

    “现在乡下比城里好,空气新鲜不说,环境也很好。现在城里户口想落户乡下都不行。”老张口口声声说乡下好。
    103公交车在莫蓉三叉口落去,离开湖盐公路,拐到三新公路上,往善琏含山方向而去。
    三新公路,比湖盐公路苗条,虽没有中间隔离带,但两旁的花草树木布局美观大方。车到善琏换乘中心,那几个要吃善琏辣油馄饨的城里老人说说笑笑小心翼翼地下了车。老李也下车了,他们还在公交站上聊着,看着他们怡悦欢快的表情,这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幸福快乐的。
    车到含山换乘中心,下车办事。下午两点钟光景,再回到含山换乘中心,还是乘103公交车回湖州。
    含山换乘中心,里面停着几辆公交车。几个老人站在外面,静等着车子开动。一辆153路公交车启动。哦,153路,开往湖州高铁站的。140路也启动了,那是开往南浔的。103怎么还不开呢?老人有些不耐烦了。
    来了几个潮头小伙子,乘车难得看见年轻人;又来几个大姑娘,花枝招展的,生动活泼嘻嘻哈哈的。年轻,真好!今天是啥日子?哦,周日,礼拜天。原来这些小伙子大姑娘是大学生。瞄一眼校徽,不好意思,含山唐眼睛深度近视,好在老了,这近视度数降低了。原来的十百度,现在大概在八百度。呵呵,湖州信息工程学院,湖州艺术设计学院。怎么没看到湖州师范学院?

    103路终于启动,开到门口,刹车,开车门。人们一个个上车。起点站,座位够用。乘客们都坐好了,车子开动了。那几个年轻人,人手一部手机。他们不说话,有的眼睛看着手机,不知在玩着什么;有的眼睛看着窗外,一根白色的手机耳麦线一头连着手机,一头连着耳朵,大概是享受美妙的音乐,也许是流星歌曲。
    车到善琏,几个大妈拎着大包小包的。都是些什么呀?青菜萝卜,番薯芋艿。“吆,拿了噶许多菜啊!”“都是自地上货,种点吃点,城里的菜太贵了,又不新鲜。”老人们尽管不认识,也能借题发挥聊个天。

    那几个学生看到大妈大叔大娘大爷们上车,连忙起身让座。车厢里一声声“谢谢”响起。哇!好温馨好感人的一幕。谁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样。年轻人就是好样的,懂礼貌讲文明。突然想起一次从双林乘轮船到练市。那次刚落船,看到一个年纪轻轻戴着眼镜似乎很斯文的人正跟一个比他大的人吵架。原来他们是为争一个座位。争抢座位曾经屡见不鲜。现在,年轻人让座给老年人已是风尚。文明,社会文明,在历史车轮的痕迹里,也是不断发展和完美。

    城乡公交103,当然还有104、105、106等。听说现在湖州到长兴安吉德清也刷卡,也是每次一块钱。七十周岁以上刷卡 不扣钱。这么乘车,公交公司不是亏钱了吗?“现在国家真好,乘车几乎白乘。”“哈哈哈…”
    “倷听说过歪,现在有辆共富班车,这是哪里到哪里呀?我也想乘一乘。”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突然说起话老。脸上那深深的皱纹里,充满笑意和期待。
    “哈哈哈,这共富班车,每个地方都有,老大爷。”车厢里又充满了爽朗快乐的笑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