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行之——一眼万年灵岩寺

 一路修行 2021-12-23

        借着办事的由头,在苏州狠狠地玩了一把。风景从来不用看遍,但看过的风景一定要看透。灵岩山,是苏州行的第一站,却放在了最后去描述。
    绕开华丽丽牌坊式的大门不是为了省几十块钱的门票,而是要绕开那样摩肩接踵的热闹。我喜欢独行,独行便可以不随大流而独辟溪径。顺着大门南墙根不到一百米,有一条直通山顶的路,路两边的小铺安静,阿公阿婆静静地坐着,微笑亲切地看着你走过,不吆喝也不招揽生意,仿佛在熟悉的街巷里,看邻居的孩子自在行走一般。
    我喜欢这样的自在。
    山脚亦有门楼,原来此门可通山顶的灵岩山寺,熟悉的《药师心咒》有着久别重逢的感动和回家的企盼,我只听着亲切。即便是腿脚不济,但三百多米的山坡还是没放在心上。着黄色袈裟的师父健步走在前面,一色海青的居士随后而行,师父不时停下脚步等等后面的居士跟上来。问询方知,灵岩山寺今天有佛事活动。师父耀眼的黄色袈裟像一道符咒,牵引着我亦步亦趋的脚步。

    总有什么在召唤,直击内心。
   

        拜谒过一些大小寺庙,有的走马观花,有的如归故里,有的心无旁骛,有的痛哭流涕。佛祖有时将我拒之门外,不肯给我点滴指引或开示。有时又会大发慈悲,给我真实的灌顶点醒,开启我蒙昧的心智。

    如今活得随性,热闹而繁华的景点大都不愿去,大同小异的山水给不了我最深的启示。就像生活中开始剔除一些人,大浪淘沙,相处舒服的人最终才会留下来。精简的生活需要大刀阔斧的断舍离。把有限的时间花到更有意义的人或事上,这样的生活态度,让我更加趋近自己的内心。
    作为苏州第一佛教道场,灵岩山寺,便是必须拜访的。笃定它会给我一些什么,这样觉得,上山的腿脚便轻便了许多。“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灵岩寺一路为我指点迷津。临近山寺,有一龟形石,面向山下翘首而望,模样殷切,既像盼子归,又似盼母回。石名“望佛来”。望佛石不知在这山顶
翘盼了多少年,多少年的风雨,多少年的晨光,多少年的栖霞,它盼来了吴王夫差,也盼来了越王勾践;它盼来了美女西施,也盼来了太尉际沅;它盼来了李白范仲淹,也盼来了康熙乾隆。馆娃宫里铜勾玉栏,热闹了又寂寞,寂寞了又热闹。望佛石仍然盼着,直到一个驻着锡杖的身影施施而来,把残存的宫宇楼台,修葺成明朗的黄色寺院。

        我拜谒过的大多寺庙都是在原寺旧址上修缮或者重建。灵岩寺区别于其它寺院的地方,是它改造于皇家园林的一隅。灵岩寺把馆娃宫的后舍宅一隔,便隔出一个清净道场,于是一座青烟缭绕,梵音经唱的佛教净土宗寺院,不经意地把苏州人的信仰汇集到了一起。馆娃宫是什么地方?那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越王勾践献上的越中美女西施建造的行宫,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名“馆娃宫”。为博得美人温婉一笑,吴王不惜花重金打造这座行宫,从现今园内尚存的古迹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西施洞、长寿亭、迎晖亭等仍能窥见当年的胜景。美人不再,唯余山寺钟声,悠远流长。

    转朱阁,望楼台,仍是弥勒天王如来,弥陀观音势至,大雄宝殿威严,释迦牟尼端坐。善男子善女人,无不拈香礼拜。殿外香炉青烟袅袅,莲花灯明灭着世人的焦渴。青松古柏静默无言,佛语箴言从来不可说破。    

        右转佛塔据说可得九大殊胜利益:远离八难、具足妙色相、获得福寿财富、得为天人师、后世得端正相好、得好声音、得生天上、得生王侯家、得泥洹道。灵岩塔前,我双手合十,泪流满面,转完我的前世今生后世,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黄衫芒鞋的小沙弥倚在山墙上,目光澄悠远,万里浮云是否一眼看开?万法皆生,这一脚佛门的前缘,是否皆是注定?山下的红尘清远,你今生的所悟是否被世人所悟,你来世的所得是否为世人所得?你从哪里来,要去向何处,在一页又一页的经书里,你是否找到来去的答案?你说,晨昏的钟鼓声里日夜诵咏佛经,遁入空门是此生存在的唯一理由。   

     我说,如果我是佛前的一盏青灯,那你就是那修行的僧,夜夜酥油点亮我的黑暗,声声梵唱温暖我的灵魂。你用莲藕做身,莲花做颜,莲子做心,重塑一个我,所以才会在你身边久久盘恒不肯离去。佛塔山转遍,才能途中一次又一次地把你遇见。

    一眼俗世,一眼净土。我站在红尘之外,把世事洞穿。

    从此,一眼万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