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身边总会围绕着形形色色的同类。你身边的人,对你不一定都是善意的,毕竟一个人再怎么完美,也不可能做到,让人人都喜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喜欢可能也就是点头之交的程度,保持着基本的社交礼仪,不深交也就是了。 可是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也许表面上看着与你相交甚厚,但心里却对你有着很大的恶意和偏见,他们从心底里就见不得你好,希望你越过越差。 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甚至是对你笑脸相迎,看上去很难分辨。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伪装自己,他总会有一些行为,暴露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如果有人对你有以下两种表现,哪怕只占一个,你也要提防,因为他很有可能不是看起来的那么和善,而是见不得你好,等着看你的笑话。 一:在公开场合说你的缺点或错误 那些见不得你好的人,首先会有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在公开场合说你的缺点和错误,以图抹黑你,破坏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这样的事在职场里,尤为常见。 陈芳是今年刚进公司的毕业生,和她一起进公司的还有一个她的同学,李静。两人因为是同学的关系,又是同时进公司,还在同一个办公室,所以关系非常亲近。 陈芳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很快就得到了组长的注意,并且开始把一些工作交给她来练手。陈芳大部分都完成得很好,只是在一份文件的细微处,弄错了一组数据。 幸好在交给组长时,组长检查出来,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 陈芳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静,并且非常后怕地跟李静说:“幸好是组长检查出来了,要是没有发现就交上去,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李静也心有余悸,提醒陈芳下次再也不能这么粗心了。 从此之后,一旦组长有任务交给陈芳,只要李静在旁边,无论是组内小会还是部门大会,无论人多人少,李静都会大声提醒陈芳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要再像上一次那样把数据弄错了。 在众人面前,陈芳觉得很没面子,她提醒李静不要再提这个事了,李静却一脸无辜,表示自己是在为她好,提醒她要细心,不要犯错。 很快,陈芳的实习期结束了,但是主管对陈芳的考评非常低,最后被安排到一个冷门职位,工资也很不理想。 原来由于李静的提醒,给大家都留下了一个陈芳做事非常毛躁粗心的印象,这样的印象也传到了主管的耳朵里,自然就不会放心把陈芳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而李静却顶替了陈芳的位置,留在了办公室里。 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那些在公开场合刻意宣扬你的缺点或错误的人,一定是对你不怀好意,无论他给他的行为找什么样的借口。 曾国藩曾经说过:“扬善于公庭,归过于私室。” 意思是,要宣扬一个人好的地方,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但是要教育责备一个人,就应该在私密的地方去劝诫。 在公众场合宣扬你的错误不足,并不是为了提醒你改正,而是给你在众人面前造成一个错误的印象,随着先入为主,三人成虎,哪怕你并没有这样的问题,在众人眼中,你也是一个不堪大用的人了。 二:不承认你的成绩,觉得你只是运气好而已 无论是再低调、再佛系的人,都会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所以在我们取得成绩时 ,会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换来的成绩,不应该被抹杀。 这并不是骄傲自满,或者邀功炫耀,而是正常的心理需求。 但是生活中却有这样的人,无论你得到了怎样的成绩,他都不会对你有所赞扬,反而是会找出种种理由,来否认你的付出,贬低你的成绩。 如果你和他理论,他就会语重心长地表示这是对你的爱护,是为了防止你居功自傲,骄傲自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人,请一定要提高警惕。 这根本不是什么怕你骄傲的爱护你,而是对你赤裸裸的打压。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煤气灯效应。 这个词来源于一部美国电影《煤气灯下》,说的是一个居心叵测的男人,利用心理手段操控女人,让她心理崩溃,从而侵占了女人家产的故事。 渣男所利用的心理手段,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否定与打压。 而现在,广义上的煤气灯效应指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否定你的成绩,打压你的人格,让你的自我认知产生偏差,从而产生自卑感,然后就从心理上服从他人。 做得好的要表扬,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可是有些人就是要通过否定你的成绩来打压你,让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 一个长期在得不到认可的环境下生活的人,怎么可能越来越好呢? 《寒山问拾得》里有句话说: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不管是别人如何见不得你好,如何希望看着你跌落下来,只要你心志坚定,恪守本心,自然可以走自己的路,何必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做。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