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10种病害很常见,但99%农民都不会治!

 太阳下的海浪 2021-12-23

图片

农作物病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分析了10种常见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诊断基本方法,以供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01.霜霉病
图片

发病条件: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

图片

发病症状:

由真菌中的霜霉科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推荐用药:代森锰锌、烯酰吗啉、代森锌、嘧菌脂、多抗霉素、乙蒜素、戊唑醇。

02.菌核病
图片

发病条件: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图片

发病症状:

菌核病是土传真菌病害(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丝核属、小菌核属)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侵入后迅速引起植物组织坏死。典型症状是茎、果实、花序等腐烂,有时叶部呈坏死斑点。

推荐用药:咪鲜胺、甲托、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戊唑醇。

03.白粉病
图片

发病条件:气温低的山区较平地易发病,地下水位低、春伐系、过于密植或缺钾发病重。

图片

发病症状:

白粉病是真菌性病害,侵染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推荐用药:硫磺、嘧菌脂、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腐霉利、咪鲜胺、甲托、硫磺。

04.叶枯病
图片

发病条件: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图片

发病症状:

病叶初期先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坏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脉,呈现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病斑边缘波状,颜色较深。病健交界明显,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等的黄色浅带,随后,病斑逐渐向叶基部延伸,直至整个叶片变为褐色至灰褐色。随后在病叶背面或正面出现黑色绒毛状物或黑色小点。

推荐用药:代森锰锌、代森锌、嘧菌脂、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乙蒜素、丙环唑、戊唑醇、中生菌素、吡唑醚菌酯。

05.灰霉病
图片

发病条件:多年的连茬栽培容易出现灰霉病,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图片

发病症状:

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推荐用药:乙蒜素、多抗霉素、腐霉利、异菌脲、咪鲜胺、咯菌腈。

06.立枯病
图片

发病条件:立枯病病菌发育适温20-24℃。多在苗期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图片

发病症状:

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真菌侵染引起,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推荐用药:恶霉灵、乙蒜素、代森锌、多抗霉素、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多菌灵、甲托。

07.根腐病
图片

发病条件:所栽植树种对当地条件不适应而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管理不当: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受阻,根部积水腐烂;地下害虫危害或栽植伤口没处理好,传染病菌从伤口侵 入,使根系发病。

图片

发病症状:

根腐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新叶首先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推荐用药:丙环唑、多菌灵、恶霉灵、甲托。

08.疫病
图片

发病条件: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疫病的流行速度特别快

图片

发病症状:

由真菌性病害侵染,分为早疫病和晚疫病两大类,发生于茎、果实及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到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

推荐用药:代森锰锌、代森锌、百菌清、多抗霉素、异菌脲、嘧菌脂、苯醚甲环唑、乙蒜素、吡唑醚菌酯、代森联、醚菌酯。

09.枯萎病
图片

发病条件: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氮肥施用过量,造成植株徒长,植株根系生长环境不良,植株抗病性下降,从而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耕作粗放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较重。大水灌溉或浇水次数偏多,土壤黏重、通透性差、偏酸、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易发病。

图片

发病症状: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也类属于土传性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

推荐用药:中生菌素、春蕾霉素、乙蒜素、多抗霉素、嘧菌脂、咪鲜胺、甲托、恶霉灵、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枯克”。

010.炭疽病
图片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多雨、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差、运输途中管理不当、植株长势差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图片

发病症状:

真菌性病害侵染,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

推荐用药:咪鲜胺、代森锰锌、嘧菌脂、百菌清、多菌灵、腐霉利、甲托、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图片

在这里提醒广大种植户病害还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定要做好田间管理,避免病害的发生造成损失。

来源丨广东精勤农民网院

编辑丨蔬之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