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爱华丨缅怀戎马一生的彭大将军

 金秋文学 2021-12-23


缅怀戎马一生的彭大将军

作者:谢爱华

我们一行6位老党员风尘朴朴,自驾车从长沙奔驰在长潭西的高速公路上,约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了湘潭乌石彭德怀元帅的纪念馆。庄严肃穆的纪念馆的广场右边停放了一台三炮、一台加农炮、二台水陆坦克、还有一架歼击战机。炮和坦克都是二0一九年改造纪念馆而添加的。这军队打战用的武器展现在参观者的第一视角里,向人们展示了彭总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丰功伟绩。

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缓缓地走向纪念馆、故居,认真仔细地参观了彭大将军戎马一生的英勇事迹。

1898年10月24日,彭总出生于湖南湘潭农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后因母亲去世、父亲病重被迫辍学,从10岁起就给富农放牛,后来又在煤窑当童工、在西林围子当堤工、后到湘军当了兵。

1922年8月,他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从此开启了传奇的戎马一生。

1928年4月,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他早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团长,而我们党的事业正值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之际。但他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放弃了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毅然决然地加入到那新生的队伍。7月,他又冒死率部发动“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此后,硬仗、恶仗和胜仗伴随且戎马一生。

井冈山上,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他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所率3军团利用有利地形,发挥红军之长,屡建战功。

长征途中,他率部勇往直前,连续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会后率3军团积极执行新的作战方针,北渡赤水,回师攻占娄山关,再克遵义城,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掩护中央及军委纵队一路向前挺进。

彭德怀是百团大战的总指挥。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路。同时要求对同蒲路、平汉路、津浦路、北宁路、德石路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1940年8月发起至12月5日的前3个半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缴获各种枪5900余枝。

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时候取得重大胜利的,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震慑了敌人,它打出敌后抗日军民协同作战的军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备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并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彭德怀元帅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戎马一生,无私无畏,毛泽东同志曾为他写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解放战争,他指挥西北野战军浴血奋战,粉碎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进攻,保卫了党中央和陕北的安全,在不到3年时间内解放了整个大西北五省。

毛泽东同志曾为他写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抗美援朝他临危受命,打出了国威,降伏了号称强霸的美国王牌军。为历史性的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人民永远地缅怀他彭德怀元帅。

                                      2021.12.17

文/低碳达人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谢爱华,笔名低碳达人,女,大专,中共党员,现长沙文联诗词协会会员、湖南读书会会员,有数万字的作品散见在《中国劳动教养》、《湖南矫治》、浏阳《山泉》等杂志,有散文录入《古城长沙几多情》一书中,2021年1月〈夜景浮想〉作品在湖南读书会举办的“郭晶杯”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优秀奖,在安徽《金秋文学》有多篇文章刊出。

谢爱华丨阳光普照弱势群体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