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方勇细说钟馗画

 灵璧家园 2021-12-23

   

灵璧钟馗画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和在民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文/方勇    

    在富饶、辽阔的安徽省北部,一座美丽的古城灵璧就坐落在这里。这里是东汉文明的发祥地,南邻淮水,北傍黄河,这里四季分明,土地平整而肥沃,有着发达的古代农耕文明。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有闻名全国的名胜古迹,还有古今传颂的杰出人物。各种文化得以在此传播、交流、融合。

   灵璧县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唐代时灵璧县分属虹、蕲两县,宋元祐元年开始,析虹县的零璧镇置零璧县属宿州,是灵璧以县为建制的开始。建县史已有一千多年。

   一九七三年五月,我出生于灵璧县县城里。母亲是一名工人,父亲是当时工业局的一名干部。从小在灵璧县城的大街小巷穿行,亲身感受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使我对我的家乡更是有一层特殊的情感。特别是对其特有的文化灵璧石、钟馗画、还有霸王别姬所代表的楚汉文化更是钟爱有加。如果碰到朋友让我介绍一下灵璧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我的言语就会像开了闸的河水,滔滔不绝。从“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的传统名石之首的灵璧石说起。再讲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姬虞姬可奈何?”的楚霸王与虞姬的凄美故事道来。而如果问我本人最喜欢灵璧的哪种文化,我就会告诉他是灵璧钟馗画艺术。 

(方勇与灵璧已故的著名钟馗画艺术家韩本贵老师的女儿和外孙女的合影)

   灵璧钟馗画在民间被称为灵璧判子,起源于唐代,历经宋、明、清各代及民国时期,迄今经久不衰。据灵璧县志记载以及灵璧民间流传说法:钟馗字正南,灵璧钟山南坡人。父母早亡,和自己的妹妹媚儿相依为命。兄妹俩过着穷苦的日子。其相貌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正气浩然,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得到好心人杜平的慷慨资助赴京城应试,考中了头名状元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官袍安葬。到了天宝年间,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临潼骊山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梦见一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将其吃掉。大汉声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钟馗”,皇帝梦醒,即刻病愈。于是,唐玄宗命宫廷画师吴道子将梦中钟馗形象和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并赐钟馗“镇宅圣君”、“万应之神”。

 由于唐玄宗的重视,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逐渐确立。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成为盛唐以来的惯例,《全唐诗》里收录了这样一首诗,名为《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时一位宰相,名叫张说。诗中说感谢皇上赐给己的钟馗神像和历日表。后的大诗人刘禹锡也曾写过类似的诗篇。由这些唐人诗句不难看出,作为神钟馗在唐朝时已是声名赫赫,张挂钟馗神像成为上层社会流行的年俗。另外,1900年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文章大意说:在一种叫做傩的仪式中,钟馗钢头银额,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带领十万丛林怪兽,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是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

   据民间传说,有年兽专于年夜侵扰人间,为了驱赶年兽,年夜守岁,人们从唐代起将钟馗、神荼、郁垒、秦琼、敬德神像贴于门上辟邪,放鞭炮、挂红灯吓跑年兽。春节期间钟馗是守门、护福、镇宅、驱年兽的神,可见钟馗信仰至少从盛唐起已成为全社会的风尚。

   据史料载:灵璧作为钟馗画发源地的形成,与吴道子画派名家宋代杨斐有关。杨斐尝作画于泗滨各大庙宇,在灵璧作画时间较长,曾传道子法与灵璧门徒,此应是灵璧钟馗画乡形成的主要背景。 南宋淮阴画家龚开,入元不仕,喜作钟馗墨鬼,笔墨酬和,妙趣横生,灵璧画家深受影响,钟馗画风为之一变,形象怪诞,风格新奇。随文人画家的游历,唐吴道子创钟馗画很快被引入灵璧,北宋元祐年间,大批民间画家云集于此,奠定灵璧钟馗画敦厚的传统基础。

(方勇与何劲松先生的合影)

  清初,指画家高其佩出任宿州知州,时灵璧为宿州所辖,经常往来,对灵璧钟馗画家大加扶掖,使灵璧钟馗画创作水平整体得到提高。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赞道:“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清乾隆年间《灵璧志略》称:“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记载当时盛况。

   再者,由于钟馗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诸多因素而形成的。首先是民间有着崇信钟馗的习惯民俗,其次是由于钟馗画产生于灵璧,把灵璧钟馗画冠以“灵判”,传每一年出一张“活钟馗”等神奇传说。然后是民间传说加上部分书籍载钟馗是灵璧人。其中清代学者金埴在《不下带编》一书里载:“周繇作《梦舞钟馗赋》,其警句云:'奋长髯于阔臆,斜领全开;搔短发于圆颅,危冠欲坠。’后世画师写其象,须摩唐赋中语乃肖。相传,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而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这就增加了灵璧钟馗画的眩目光彩和迷人的魅力,以致风靡全国;清代学者齐周华在《名山藏副本-钟馗像赞》中评灵璧钟馗画:“……唐玄宗梦钟馗斩虚耗之鬼而病瘳, 因命吴道子绘其像, 遍行天下. 玄宗览之阅:'卿如与朕同梦,盖肖极矣’。由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唯灵璧所画,往不脱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这段赞语把钟馗画的艺术提到相当高的地位,为灵璧钟馗画增加了知名度。

   以吴道子画法为其原格,据记载在清代的灵璧古城内,画店林立,画商如云。清代是灵璧钟馗画的鼎盛时期,它有别于其它地方木板年画或门神画的印制作品,而是采用纯手工绘画形式,灵璧钟馗画上端必定盖有“灵璧县印”,这是灵璧钟馗画特有的标志。既是标志,同时也具有托物寄情之意。清人《不下带编》也有“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的记载。“县篆”即县印,因古代县印均为篆书,故称县篆。寄意何在?按宋黄山谷在跋潘侯所藏《五宰相书》时,引道人借县印却祸事,谓“县印能祸福百里,尚可以却不祥”。据此,在灵璧钟馗画上加盖县印也是作为魇胜物的巫术理念,也是“托物寄情”的手法。另外还有历史的流传: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便虔信灵璧钟馗画有祛邪赐福之灵,他在登基第一年的春节前夕,就令大臣到灵璧置办钟馗图分赐给大臣,以表关爱和恩宠,以后并奉为惯例。后来朱棣在北京登极,年号永乐,效法前朝,亦仍旧制。到了成化年间,宪宗皇帝朱见深登基。宪宗皇帝痴爱书画,尤擅神像,亦喜作钟馗,他更喜爱灵璧钟馗画。他即位后,圣谕灵璧钟馗画为贡品,每年向灵璧县诏百幅晋京,分赐给宫廷大内及旧勋重臣,用以祛邪赐福。为张显灵璧钟馗画真品,每幅均加盖灵璧县印,并布为“品”字形,以作灵璧贡品的标志。后来灵璧钟馗画家在商品画上也加盖县印,流传既久,已成定式。灵璧钟馗画每岁可售数万纸,若到县衙加盖县印是不可能的事,灵璧县城隍庙的“县印”却派上了用场。古时城隍神为阴间的县官,也有一方铜质的“灵璧县印”,与真县印大体相同,于是这方“县印”就成为灵璧钟馗画家所共用。上方钤三方品字形灵璧县印,也赋予了灵璧钟馗画(红印)鸿运当头,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使其具有独特的灵璧民间特色。

 灵璧钟馗画常画钟馗手持蒲叶艾草。蒲叶形似利剑,又称“蒲剑”。艾草为中草药,可以除秽避瘟。农历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端阳节早晨,家家门旁悬艾,用以驱恶消灾。这天儿童们也都配带艾叶香裹,“五毒”不得近身。《齐民要求》载:“是日也、阴阳争、血气散”。民谚云“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民间则涂雄黄于耳鼻,喝菖蒲酒,悬挂钟馗神像,设供焚香,祈求驱邪祛病。这天灵璧钟馗画店更加活跃,相传五月五日是钟馗诞辰,以这天正午时点睛的钟馗最“灵应”,因此五月五日来璧求购吉作的人群如潮。体现出灵璧钟馗画与民俗活动的互动。

  还有:端午节画钟馗脚踩“五毒”(毒蛇、蝎子、蜈蚣、蟾蜍、蜥蜴)手挥利剑,题作“立斩五毒”。画钟馗身旁有蜘蛛垂下,取意“喜从天降”。按:蜘蛛善结网,粘捕毒蚊恶蜂。古人视蜘蛛为神奇珠儿,故以蜘蛛象征喜气,又称之为“喜珠儿”。

   1915年,灵璧画师翟光远所绘的灵璧钟馗画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了金奖。2003年,灵璧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称号。2006年,安徽省将灵璧钟馗画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蕴雅于拙,寓美于丑,"土而不陋,俗不伤雅"灵璧钟馗画具有较高的 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尽管相关钟馗画的题材有钟馗赐福、钟馗捉鬼、钟馗嫁妹、醉钟馗,三破图、神威图等画法和画种繁多,但钟馗始终是主要描绘对象。

   在民俗功能上,灵璧钟馗画主要以中堂画的形式,悬挂于厅堂内迎门的正墙上,用以镇宅、祈福、辟邪;形成背景、衍化态势、题材、技法等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但在民俗心理上,则如同其它民间美术形态一样,都共同反映着普通民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心声。当然,灵璧钟馗画民俗成就和文化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作为传统民间美术赖以存在的平台——传统农耕文化正离我们渐行渐远。回眸历史,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抢救性发掘,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完整记录,对传统民间美术的系统研究,是我们必须担负的义务;展望未来,承袭传统民间美术的优良基因,创造、繁荣新时代文化艺术,更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我幼时就喜欢绘制钟馗画,当时灵璧的钟馗画老艺人会在灵璧县城的大街上,摆摊设点售卖钟馗画,我就会蹲在一旁静静地观看老艺人画钟馗,细心的领会。自己的伯父方明贵和著名的钟馗画家韩本贵先生是同乡,曾得到韩先生的亲身指导,是韩本贵先生的弟子。我跟着伯父学到了流传下来的这门传统技艺。伯父总是很耐心地在旁边一点一点地指导我怎样勾线、润色,笔法不对了就得重新来,直到掌握为止。同大多数民间技艺一样,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在灵璧钟馗画历史上一直是主流。

   随着时代发展,“以人弘艺”之道越显艰难。自翟光远及其弟子韩本贵以及后来的尹玉麟、方明贵等老艺人的先后离去,灵璧钟馗画需要后起的接班人来将这一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传承不仅仅是形式的传承,如果在传承的过程当中,未与传统文脉接续,看似传承,其实是传承的另一种困境。没有传何来承,没有传承更谈不上传播,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回归传统文化,在文化中寻根。借助自然物象,或借寓吉祥,或借物抨虐,或寄意平安。充实灵璧钟馗画的文化内涵,加强民间美术的风土情趣。

   2021年2月21日,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包括,要加强文化振兴,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文件进一步强调了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灵璧钟馗画作为扎根于民间的艺术,钟馗的外表呈现的是一身浩然正气,驱邪迎福的正面形象。迎合了人民群众心目中对“神祇”的理解,看到后令人心生敬意。再辅以蝙蝠、喜蛛这两种祥瑞生灵的点缀,反映了人民大众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人们喜爱悬挂它来表达对生活、事业、未来的美好祈望与祝愿。寄托美好幸福愿望为主旨的钟馗画艺术,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功能。因此要在国家文化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去强调、继承、发展、研究它,使这一宝贵的民俗文化和艺术遗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后记标注:著名的学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顾问,国际禅意书画院院长何劲松先生对方勇进行艺术指导并对其灵璧钟馗画艺术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方勇先生近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