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攻心血管疾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成果填补世界空白,使病死率大大降低!

 Zsy20151225 2021-12-23

他带领团队,针对暴发性心肌炎,制定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他成功应用基因疗法,在全世界高血压治疗基础研究领域印刻上中国人的名字;他还率先在全国开展疾病的基因诊断和个体化诊断治疗,为患者破解心血管疾病基因“密码”……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汪道文教授。近日,湖北省特级专家名单正式公布,汪道文位列其中,成为获首届“湖北省特级专家”荣誉称号的10人之一。

文章图片1

汪道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湖北省特级专家。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推进循证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建立疾病规范化治疗体系,改进心血管疾病临床实践。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或科技进步一等奖共3项,主编出版专著4部,主译著作1部。研究成果写入心血管病诊疗的2个专家共识和2项指南。

学成归国,填补世界空白

1998年,41岁的汪道文学成归国,一同归国的还有他向朋友们“化缘”来的实验仪器、昂贵试剂,还有先进的技术。正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他成功应用基因疗法,治愈了18只患高血压的大白鼠,在世界高血压基因治疗领域率先写上了中国人的名字

此外,汪道文还带回了科研的“国际标准”。为了做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科研成果,汪道文带领团队花了3年时间,发现了心血管内皮细胞中一种编码酶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的分子信号机制。研究成果在国外权威学术平台上发表后,引起广泛注意。汪道文说:“将来人们很可能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制出一种有效对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文章图片2

汪道文(右一)带领年轻医生教学查房

对汪道文来说,所有的研究最初就来自临床,最终也将回到临床。“心肌病和遗传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已证实和遗传相关,基因检查是发现和干预的重要途径。”2020年,同济医院新确认3个心脏猝死基因,这些基因从发现到被公认花了整整10年,其背后,是在汪道文的带领下,50多人的团队前后花了近20年收集的大量样本。

同年12月,汪道文团队又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胰岛素治疗与患有2型糖尿病的新冠疾病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应谨慎对感染新冠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

文章图片3

汪道文(左)在查看患者病情

面对疾病,要有“死磕”的精神。汪道文说,只有医者一步步求索、探寻,一次次向“不可能”挑战,才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正是凭借着勇于创新的精神,汪道文攻克了一个个壁垒,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提出的暴发性心肌炎综合救治方案在临床实践使住院病死率从50%以上降至3.7%,牵头撰写“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救治中国专家共识”是国际上首个专家共识,填补了暴发性心肌炎领域的世界空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疾病的基因诊断和以基因诊断与分型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断医疗,基因诊断项目达600余项,为临床解决了大量疑难问题;在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婴儿黄疸和大血管疾病等的基因诊断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臻于至善,主编“中国指南”

“我曾是一名赤脚医生,知道农村的一些地方真是'缺医少药’。”看到太多在生死一线挣扎的患者,汪道文除了痛心,更多的是想突破、改变:“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坚持,从最基层做起。”

周末分赴各市州义诊,已成为汪道文团队的常态。2015年起,汪道文带领心内科团队,以高血压、暴发性心肌炎等心血管重大疑难危重疾病基础和临床科研为纽带,建立起涵盖湖北及周边100多家医疗机构的“心血管专科医联体”。截至今年10月,团队的足迹已遍布湖北省17个市州。

文章图片4

汪道文(右一)下基层

汪道文对基层培训医生要求严格,“基层医生出来培训一次很不容易,学不会没关系,了解了诊治流程,知道专家们是怎么'冲锋陷阵’的,知道我们能帮助你,长了见识就不简单。”汪道文总是苦口婆心地对年轻医生讲,并且毫不吝啬和基层医院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

“人活着,总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人生的价值就是带领学科为国家医疗事业做出贡献”。2021年1月,由汪道文主编的《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学术专著正式出版,这也是国际心血管医学疾病诊断治疗中罕见的“中国指南”

文章图片5

尽职尽责,臻于至善。面对可贵的生命,汪道文全身心付出,用责任回报信任,用行动践行诺言。“护心”,是汪道文从医半生的使命,如今,他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勇担责任,继续为国家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