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沙率垂直差异与沙丘形态演化的示意图

 hjh2004 2021-12-23

地理 研究 过程 图示

有逻辑 有思想 有机制 有响应

在含水量垂直变化的影响下,沙丘形态会形成3个阶段的动态演化过程:

(1)初始阶段,设迎风坡的坡长和坡角分别为L和α(图5a),沙丘遭受差异性的侵蚀,在迎风坡坡顶为强风蚀带而坡脚则为弱风蚀带(有时水分差异可能颠倒过来,如丘顶植物覆盖后水分状况改善,沙丘可能由于下层侵蚀强而垮塌,但更多时候,还是下部某些层次水分更丰富,如本文图1,2,3显示);

(2)过渡阶段,经过相同时间的吹蚀后,沙丘迎风坡上层被吹蚀掉,沙丘吹蚀弱的下层残留了部分流沙,这使得不同深度的沙层相互叠置形成沙丘的过渡形态(图5b);

(3)形成与气流相平衡的新沙丘形态,相互叠置的沙丘经过风力进一步侵蚀和搬运,沙丘沙经过充分的混合、搅动,含水量和粒度分布的垂直差异减小,相互叠置的沙丘逐渐演化成与气流相平衡的稳定的沙丘形态,新形成沙丘的坡长和坡角分别调整为L′和β(见图5c)。

这是一种相对稳定阶段。由于实际沙丘含水量垂直差异非常复杂(不可简单描述为如图5a的情形),会导致过渡阶段和新沙丘形成阶段远比本文描述的复杂,这可能也是导致世界沙海中各种形态沙丘形成的原因之一。至于L和L′、α和β具体的数量差异,这取决于迎风坡风速垂直梯度的大小、粒度分布垂直差异、沙丘含水量垂直变化的(如垂直差异大小,最大含水量出现的深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沙丘沙的粒度组成等)、植被覆盖状况等因素,沙丘含水量垂直差异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沙丘的演化。由于迎风坡风速垂直梯度、含水量等因素始终处于变动之中,野外沙丘的形态也始终处于动态演化之中。至于沙丘形态演化和沙丘含水量的垂直变化的定量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图片

 参考来源 

[1]符超峰,梅凡民,赵景波.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丘水分垂直变化规律及风蚀意义[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06):105-110+116.DOI:10.13870/j.cnki.stbcxb.2010.06.025.

谢谢你一直阅读到最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