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献帝发展90多家族,日本十六任首相都是他后代多子多孙太重要|日本|原田|汉献帝|刘协|高桥

 五星辉煌 2021-12-23


汉献帝很厉害发展了90多个家族,日本十六任首相都是他后代,多子多孙太重要!

日本从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1885年)至今,已历98任首相,其中刘氏后裔当过日本首相的就有16任计13人,他们是:山本权兵卫(第16、22任)、原敬(第19任)、高桥是清(第20任)、田中义一(第26任)、冈田启介(第31任)、广田弘毅(第32任)、铃木贯太郎(第42任)、片山哲(第46任)、田中角荣(第64、65任)、铃木善幸(第70任)、村山富市(第81任)、桥本龙太郎(第82、83任)、菅直人(第94任)。

这个汉献帝很厉害,日本十六任首相都是他后代啊。等汉文化发达了,日本都会统一的。 多子多孙太重要了!

汉服王子说,要是历代汉民族不是内斗,而是向全世界大移民该多好啊。兄弟们,抓紧做好汉服汉文化,多生孩子多移民! 汉民族现在严重人口危机啊。 原来世界三个人就有一个汉人,现在六个才一个,还在减少,太危险了!

东汉末年,曹丕灭汉称帝,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居山阳公国,汉献帝死后山阳公国又传了四年,共存在89年,第四代山阳公刘秋由于生性好斗,于五胡乱华时被灭,因此刘氏的族人开始归于刘秋的同辈--刘阿知麾下。

刘阿知是个比较睿智的主,他眼见中原战乱不断,短时间难以平息,为保存刘氏血脉,于公元289年果断带领家族2040人,效法当年徐福的做法,以出海求仙为由漂浪过海,迁移到了当时比较安定的倭奴国,即现在的日本。

日本姓氏渊源有相当一部分都可追溯到海外,与其一水之隔的中国尤其多,据统计有137个,而其中47个是刘姓演变的。日本高桥、坂上、大藏、原田、江上、平野等著名家族大部分是刘氏后人,繁衍甚众。他们有一位共同的祖先,叫刘阿知。

刘阿知生活在西晋时期,是汉献帝刘协直系第四代。彼时中原乱象丛生,社稷崩坏,刘阿知深恐家族于乱世中覆灭,藉寻求仙丹之名,举族两千零四十人迁离汉土,经历四个月东渡到社会相对安定的倭奴国。

刘阿知族人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让日本社会发生划时代的质变。养蚕、纺织、冶金水利、建筑、雕刻等农工技术让日本经济受益匪浅。同时,汉字、汉书以及儒教引领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刘阿知以及其后裔为日本做出巨大贡献,也颇受尊重和礼遇。刘阿知被应神天皇赐姓为东汉使主,封予大片食邑,人称阿知王,至今在奈良县和冈山县仍然有阿知宫,其子孙后代于此祭祀。刘阿知长子刘都贺教会了日本人纺织,被尊称为都贺王,倭奴国外赐姓直。

刘姓后裔完全融入了日本社会,原先的刘姓衍变成各种新的日本姓氏,而且许多成为名望很高的新豪族。大藏家族手握朝廷财政重权,是日本管理财政的大藏省名字起源;内藏家族管理朝廷内务,是内务省起源;坂上家族掌握军事,出过大将军。丹波家族至今仍然是日本医学第一家族。他们都是刘姓衍变的后人。

拓殖日本的渡来人中,刘姓枝繁叶茂而且人杰荟萃,是极为出色的一族。

据日本史书记载,刘阿知到达日本后,日本天皇赐号为东汉使主,长子刘都贺被赐姓为直,封为“都贺王”,安排在高市郡居住,虽然刘阿知一系在日本是外来人,可是出于对大汉王朝的崇拜,加之阿知王家族普遍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一群人,所以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并很快成为了日本的新兴贵族。

其实现在日本的很多姓氏全都源于刘氏,日本贵族姓氏坂上、大藏,仁德天皇60年,阿知王的后裔被赐姓坂上,雄略天皇16年,又改赐姓为大藏,朱雀天皇时代,阿知王后裔汉高祖刘邦的第45代孙大藏春实官任征西将军,为平定“天庆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受到了巨大嘉奖和赏赐,官至长门守、太宰太监等显要职务。

当此之时,这支刘氏皇族后裔恩宠伟大,威势极盛,日本贵族姓氏丹波,也是刘阿知的后裔,掌控日本医疗长达一千多年,其传人丹波元简曾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明确宣称自己是汉献帝刘协的后裔。

再比如贵族姓氏原田,原田家族已传衍到刘邦的第93代,在其居住地福冈还建有汉太公庙,至今保存着刘邦以来的所有家谱,可见刘邦后裔在日本的地位。

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在《日本史概说》一书中这样评价,刘阿知一族及其后裔传入日本的汉文化,无论在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给日本文化带来了划时代的影响,在精神文化方面,汉子、汉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传入,决定了后来日本文化的性质。

在物质文化方面水利、灌溉、养蚕等农业技术,建筑、雕刻、织布、冶金、制陶等各种工艺技术及其制品都为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1988年原田家族以及日本海外炭开发供给株式会社社长高桥通泰等人,还专程从日本来中国为其祖先刘邦、刘彻祭陵。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第71代孙,高桥通泰发起成立了“高桥元种公后裔联谊会”,相当于日本刘氏宗亲联谊会,并亲自编辑、发行该联谊会会刊《智伯阳来》,在这本会刊中我们发现日本还有九十多个家族是中国刘邦的后裔。

(日本阿知神社里的阿知王雕像)

率族逃亡

据日本的汉刘后裔原田氏、高桥氏等族谱记载,刘协当了山阳公后,除了嫡长子孙在浊鹿城享受官禄外,其余族人都在山阳城安家落户,同普通民众一样自食其力。经几代繁衍,山阳城的刘姓人口已逾两千。刘阿知就是在山阳城里出生并成长的,他是刘协的第五代孙,和第四任山阳公刘秋属于兄弟辈。阿知和堂兄弟涛子、信子共同在山阳城开了个铁匠铺,他们对铁器这行当,由生到熟,由熟至巧,兴致越来越浓。后来,哥仨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发动刘氏族人集股,在太行山脚下兴办了山阳铁工场,采矿、炼铁、铸造、锻造、销售一条龙作业。正当生意红火之时,河内郡官员以“盐铁只能官办,不得私营”为由,将山阳铁工场没收。刘氏族人对这种官劫行径忍无可忍,与前来接管的官员兵丁发生了流血冲突。作为被推翻的前朝皇室后裔,司马氏朝廷早就想找茬除之,流血冲突正为官府剿灭他们提供了借口。为避灭族之灾,阿知率领山阳城里的刘氏族人及亲属共2040人,连夜逃亡,其中记录有姓名的主要人员有:刘阿知及其子刘都贺、阿知舅父赵舆德,族人刘国鼎、刘鹤明、刘涛子、刘信子及汉刘旧臣张涛、安久良、桓保、武英等。

阿知率领族人餐风露宿,长途跋涉,远徙位于朝鲜半岛的带方郡(当时是中国领土),这里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他们又在这里开办了铁工场。但是好景不长,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百济、新罗搞割据,欲摆脱晋朝统治,而且谁都想统一半岛做霸主。带方是高句丽与百济拉锯争夺的焦点,处在战争夹缝中的刘氏族人,无一日安宁。百济王将阿知召入朝中,名义上封他为“直师”,即可以直接向百济王建言的官职,实际上是将他扣为人质,强迫刘氏族人给军队制造钢铁武器。为保族人安全,阿知将计就计,作了承诺,得到百济王信任。

当时,百济面临着被高句丽和新罗“合纵”吞并的危险,阿知向百济王献策,可与东瀛强国日向“连横”抗之,百济王派阿知携钢剑、铜镜、宝马出使日向国,阿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阿知得知,日向王是中国江南移民,他虽雄心勃勃,但缺乏武器和先进生产工具,处境也十分艰难,刘氏族人正可在此大显身手。趁此机会,阿知向日向王提出了移民请求,得到日向王的鼎力支持。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五月初一日,阿知率族人离开带方,东渡扶桑。

扶桑创业

日向王是吴国灭亡前夕率军逃亡的前吴国将领,他认定阿知有尹伊、周公之大才,同时看中了阿知部族的钢铁技艺,这是他实现统一岛国梦想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时的东瀛还处于原始蛮荒时代,岛上分布着二百多个割据小国,民人使用着竹木石器,军人大多还在使用竹茅石簇。谁拥有了钢铁武器,谁就拥有了岛国的未来。

日向王名天孙,他原本是东吴徐陵督陶濬的部将。《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载:“天纪四年三月戊辰,陶濬从武昌还,即引见,问水军消息,对曰:蜀船皆小,今得二万兵,乘大船战,自足击之。於是合众,授濬节钺。明日当发,其夜众悉逃走。”在关系吴国存亡的决战前夜,这两万精兵和他们所乘的大船去了哪儿呢?日本学者竹田昌辉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他们不愿成为孙吴的殉葬品,在中国又无处立足,他们以请战抗敌为幌子从吴帝孙皓那里骗得二万人马和大船,在夜色掩护下沿江而下,驶入大海,逃到了日本,途中遇海难,陶濬及五千将士葬身大海,天孙继任了这支叛军的统帅,他们在南九州的日向上了岸,称为“神武军团”。所谓“天孙降临”的传说,实际就是这支军队的到来,结束了日本原始割据的“弥生时代”,拉开了日本向统一迈进的“古坟时代”的帷幕。

在日向登陆后,他们先征服了当地隼人,有了立足之地。为了寻求可耕之地,这支军队又打到西海岸并向北征服了狗奴、熊袭等国。有了肥沃土地,却没有开垦工具,缺衣少食的军队很难再远征,所以热切盼望阿知及其族人的到来。

阿知他们经过勘察,九州岛上根本没有铁矿石。阿知献策,利用与百济的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开采百济铁矿。日向有银矿,可先行开采炼银。日向出银两出技术,百济出人力,日向就有了源源不断的铁矿资源保障,对两国发展都有利。阿知亲自出使百济,利用熟识的老关系和杰出的外交才能,说服了百济王。钢铁事业的发展,使日向国力大增,短短十余年,日向已具备了统一岛国的强大物质基础。其间,阿知及其子都贺,曾数次出使东晋和南朝宋国,向日向国引进中国丝织人才,使中国的丝织技艺在东瀛传播开来。阿知还从百济挖来了儒学博士王仁,在东瀛推广儒学,并同王仁一道创建了日本文字,从此,日本结束了没有文字没有书籍的时代,迈进了文明新纪元。

《日本史概说》评价:“刘阿知一族传入日本的汉文化,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方面,都给日本文化以划时代的影响。在精神文化方面,汉字、汉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传入决定了后来日本文化的性质。在物质文化方面,水利、灌溉、养蚕等农业技术,建筑、雕刻、织布、冶铁、制陶等各种工艺技术及其制品,都为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统一日本

阿知不仅具有杰出的经济、外交才能,而且具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在统一九州岛的过程中,阿知作为军师,制订了“武战与心战并重”的战略,他根据东瀛人普遍信仰“天照大神”的现实,制定了“天孙降临,天命难违,天王驭世,天下归心”的天字谣口号,广为传播,对瓦解敌军起了重大攻心作用。称霸东瀛百余年的邪马台及其二十余个属国,被阿知统帅的“天军”各个击破。统一九州后,天孙开始称“天王”,他是日本天皇的先祖。阿知被任命为“首相”,他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首相。日向国更名为“日和国”,由汉人、隼人、周人、吴人、熊袭人等构成的日和国国民统称为“和族”,它日后象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了“大和民族”。

日本国的本土由九州岛、四国岛、本州岛和北海道四大块构成,其中九州岛距离中国最近。统一九州后不久,天王病逝,他年幼的儿子神武继位。神武是日本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天皇,因其登基时年少,统一东瀛的历史重任,事实上落在了阿知的肩上。统一东瀛的战略方针由阿知制定,神武军由阿知统帅,战争由阿知指挥,历二十余载东征西讨,基本完成了东瀛四大岛统一的大业,阿知声震四方,时人称之为“阿知王”“阿智王”,称其子都贺为“都贺王”。

日本史书《古语拾遗新考》评价:“历史上最有名的迁徙开拓日本的人物,是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他在日本史上的开拓性地位,在中日关系史上的奠基地位,无人可以取代。”

阿知王这个名字在日本无人不晓,就像诸葛亮的名字在中国无人不晓一样。日本各地建有多处阿知神社,如奈良县桧前村、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的阿知宫,至今保存完好,阿知的后裔们每年都要到这些地方祭拜。

繁衍生息

中国姓氏代代相袭,极少有变。日本则不然,后裔经常改变姓氏,本来的祖姓很多就自行消失了,刘姓也是如此。

据日本大化年间的《新撰姓氏录》记载,阿知落根东瀛后,入乡随俗,将自己的刘姓改为“东汉直”,意思是“东汉皇室刘姓的直系后裔”。其子都賀时去掉“东汉”二字,改姓直。都賀的大儿子叫山木直,是民忌坟等25个姓氏的共同祖先。二儿子叫志努直,是本津忌村等数十个姓氏的共同祖先。三儿子叫尔波伎直,是山口宿弥等八个姓氏的共同祖先。另如内藏、册品、平田、佐太、谷宿、亩火、樱井等,又是山口宿弥氏的支系。

仁德天皇六十年(公元373年)四月八日,阿知王的一支后裔被赐姓坂上。雄略天皇十六年(公元472年)十月一日,一支阿知王后裔被赐姓大藏。

在这个家族的历史上,不断有立大功和当大官的记录出现。朱雀天皇时代(公元930~946年)的春实,被天皇任命为征西大将军,前去平定叛乱立了大功,于天庆三年(公元940年)五月三日,赐予春实最高奖赏:锦御旗、军佩、蒲团扇、菊铜御纹章、天国短刀等。春实在九州的原田筑城,其嫡裔于天成元年(公元1131年),开始以原田为姓,沿用至今,成为日本的一大望族。当年春实的奖品,成为原田家族的传家宝,至今保存完好。

阿知王后裔中的另一个望族高桥氏的族谱,也详细记载着他们的姓氏繁衍情况。据《岛田高桥家系图》记载,刘姓后裔传到大藏春实的第9代孙大藏种直,生有五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别形成五个新的姓氏:太郎大藏赖种,移居高桥城,以高桥为氏,后裔形成今天日本的大藏(姓)高桥氏;次郎大藏幸种,移居江上城,以江上为氏,后裔是日本的大藏江上氏;三郎大藏种雄,以秋月为氏,是为大藏秋月之祖;四郎大藏种成,分居原田城,以原田为氏,后裔形成日本的大藏原田氏;五郎大藏种景,以波多江为氏,成为大藏波多江氏的始祖。

刘氏后裔

据日本的刘氏宗亲会统计,当今日本的汉刘后裔姓氏有232个,按英文字母排序,他们是:

庵原、鞍手、安达、安久津、安永;

坂、坂上、板井、白石、白井、北川、北乡、边春、宝珠山、别府、波多江、本砥;

村山、村濑、村治、村上、春渊、椿原、川原、川濑、长尾、长野、长束、长岛、仓、仓门、仓垣、仓墙、藏垣、常磐、城岛、城户、成富、成安、船引;

东、东汉、东文部、丹波、丹羽、德山、多纪、荻、砥上、大仓、大藏、大槻、大元、大越、大依、大屋野、恩地、恩智、釜濑;

谷、谷川、古贺、高田、高桥、国觅、广濑、广田、冈田、宫部、龟崎、龟川;

荒井、荒田井、荒田尾、荒和田、桧前、桧原、河原、河崎、火抚、海头、汉人部、黑木、惠口、或水、横大路;

酒人、久我、久良木、菅、兼康、今来、今堀、金保、津村、津原、锦小路、井门、井上、榎井、榎并、江口、江上、吉成、吉松、郡、加治木、嘉摩田;

里、栗栖、笠间、立花、路、蓼原、鹿岛、林、铃木、濑户、泷野、椋人、椋垣;

亩火、木津、木下、木目泽、木屋、木原、末吉、末吴庭、美气、枚田、门、米生、民氏、内藏、马渡、纳富;

平田、平野、片山、片柳、磐余、蒲池;

栖本、浅川、桥本、轻、秋月、千手;

日前、忍阪、宍户、闰;

山口、山田、山西、山本、杉原、三上、三春、三云、三原、三毛、三池、桑田、桑原、上石、上浦、神代、神山、深江、施药院、石河、石村、石占、市来、辻、辻花、矢岛、势户、斯佐、寺野、书、粟生、税所、狩、生地、松尾;

田、田井、田部、田村、田尻、田中、田母神、天草、调、土师、土桥、町口、樋口、汤江;

文、文池边、文部谷、文部长、文部冈、蚊屋、吴原、武射、隈;

新家、新田、新宫、新井、星野、小谷、小沼、小岛、小森、小金丸、小野、西村、下枝、夏身、穴泽、相模、相贺;

原、原田、宇津志、与努、玉村、御原、於、伊驹、荫山、樱井、疋田、岩门、楢林;

滋原、枝吉、泽野、佐野、佐原、佐太、佐山、折笠、足立、朝川、朝山、沼垂、早良、匝瑳、庄屋、中津川、宗形、宗像、筑地、直冢。

在刘姓的上述分支姓氏中,诸如“东汉氏”“东文部氏”“汉人部氏”等,还保留着汉刘祖宗的明显信息。

日本从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1885年)至今,已历98任首相,其中刘氏后裔当过日本首相的就有16任计13人,他们是:山本权兵卫(第16、22任)、原敬(第19任)、高桥是清(第20任)、田中义一(第26任)、冈田启介(第31任)、广田弘毅(第32任)、铃木贯太郎(第42任)、片山哲(第46任)、田中角荣(第64、65任)、铃木善幸(第70任)、村山富市(第81任)、桥本龙太郎(第82、83任)、菅直人(第94任)。

人们注意到,在他们当政期间,中日关系大都会向好,不能不说有同种同根的缘故。

结语

名人故里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日本的刘氏宗亲会,每年都要组织旅游团到刘邦、刘秀的故乡去祭祀先祖。殊不知,他们的直系祖先阿知王及其山阳公祖先们的故乡在河南焦作。山阳城是刘阿知出生成长的地方,是日本刘氏后裔的第一故乡。刘阿知率众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古代文明,是古山阳文化的延续,因此,山阳故城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性质。中日友好的历史源远流长,近代以来,日本出了军国主义,危害中华及东亚各国,但这改变不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事实,中日关系向好是大势所趋。山阳故城将成为日本阿知王的后裔们寻根拜祖的重要场所,也会是焦作和日本有关地方缔结友好城市的桥梁和纽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