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古代死刑犯都是要“秋后问斩”,春天、夏天不行吗?有何讲究

 脑洞趣味历史 2021-12-23

日本有个很有名的人权律师叫做冈村勲,他一直很倡导“废除死刑”,他认为死刑犯也该有人权,文明国家不应该随意剥夺死刑犯的生命。就是他口中值得被尊重的人却冲进了他的家里,将他的妻子残忍杀害了,那一刻,冈村勲幡然醒悟,他感慨道:“当律师将近40年,为不少加害人、被害人辩护;但直到成为被害人的家属,才真正理解受害者、受害者家属那种痛苦与无助。”气急败坏的冈村勲,在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悲痛后,他一边大声嚷嚷着判处这个杀人犯死刑,一边放下了昔日的口号,开始大力推行死刑。冈村勲的经历,再一次印证了那一句话:“死刑是对恶人最有利的威慑,有罪的人受到惩罚是对无辜者最好的保护——我们没有资格代替受害者去原谅行凶者。”死刑作为一种伴随人类文明诞生至今的制度,我本人对其是坚决支持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关于死刑文化中,很有意思的一点:为何古代死刑都是在秋后问斩呢?

一、古代死刑的执行标准;斩刑是死刑的一种,在古代,问斩并不是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但它绝对是诸多刑罚中代价最严重的一种。关于死刑,古人制定了一系列详细、完备的标准,包括如何判定所犯罪行是否可以判处死刑、如何减免刑罚、在什么月份判处死刑等等。综合起来,能够被判处死刑的一般是犯下威胁损害皇权(谋反、刺杀等)、破坏社会伦理道德(不孝、不义、不伦等)、破坏社会秩序(杀人、偷窃、伪造、贩卖人口等)、官员职务罪(通敌、盗窃国家财物、收受贿赂等)等罪名,这些罪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本是以维护皇权统治为前提。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古代历朝历代都有规定,若是地方上判处了死刑,是需要将死刑犯名单及相关信息提交中央有关部门复审的,其标准是:“死刑犯无异词怨言为止”。到了唐朝时,这种复审的步骤甚至要由刑部官吏核审三次。此时,是不是非常意外,原来里面的门道这么复杂?看过《大宋提刑官》的朋友,其实早已接触过这个冷知识,里面的宋慈就是负责到各地监察地方的刑案有无冤假错案。

只要经历过这些环节,确认罪犯证据确凿后,此时关于如何执行犯人的死刑就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罪大恶极者立即执行,一种是收监秋后执行。这种立即执行的罪犯,要么是损害了皇帝的利益,要么就是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至于秋后处刑这点,这个月份也很有讲究,一般每年的正月、五月或九月、十二月都是属于禁止执行死刑的。宋朝还规定,除了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的犯罪事件外,一般的死刑会集中在每年的十月初一到次年的三月初十这个时间段来定案,也就是说古代执行死刑一般在七月到十二月这个时间段。

二、“夫春生秋杀,天道之常也”,秋后问斩,在古人心中符合自然运转的规律,是古人尊重阴阳五行、顺应天道思想的体现;古人相信万物有灵,天地间有一种奇妙的规则在维系着天地的运转,人力渺小,只有顺应天命,才能驱灾避害。无论是我们个人的生活,还是社会制度,都应该顺应着“天道”行事。落实到刑罚这块,《后汉书》上面记载:“春生秋杀,天道之常。春一物枯即为灾,秋一物华即为异。王者承天地,顺四时,法圣人,从经律。”换句话说,古人认为,天子是代替老天行使权力,我们应该遵照自然的规则,顺天行罚,如此才符合天道:“刑者阴事也,Y道属义,人君奉天出治,当顺天道肃杀之威而施刑害杀戮之事,所以法天时行义道也。”按照儒家的天人感应学说来讲,如果君王不遵守这个规则,随意制造杀戮,上天就会降下刑罚,以示对君王的不满。

史料记载,隋文帝在被人激怒,想要在六月份下令击杀该人,大理少卿赵绰便以时节不对劝诫道:“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不可以此时诛杀。”隋文帝说了一句:“六月岂无雷霆,我则天而行,何不可之有。”唐宋时期的士大夫们便抓住隋文帝这句话,大肆批评:你不讲武德!怎么能六月杀人?宋朝的胡寅就批评他说:“隋文取则雷霆而乘怒杀人,其违天多矣。”由此可见,在古人心目中,如果君王不顺应上天的规则,就会遭受到上天的惩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秋天肃杀,天气开始转凉,古人相信,在这样的季节里,是天地宇宙开始剥夺生命的时节,顺应上天的规则,便能上天的庇佑,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春夏是农时,秋冬季节是农闲的时节,在秋后问斩,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农业是立国之本,华夏文明作为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封建时期的历代君主们都深谙维护农业的重要性。

比如,古人将“二十四节气日”列为禁刑日的行为,就是为了维护农业生产。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秋冬是农闲的时候,利用秋冬来执行死刑,还可以尽可能让更多人看到,起到警示的作用。秋后问斩这个习俗,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只是当时并没有严格规定,到底是在秋冬的哪个时节,哪一天执行。

到了唐朝的时候,死刑在立春以后,秋分以前执行的准则,被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秋后问斩”一说这才成为后世通用的规则。

你学废了吗

文/脑洞趣味历史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