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妖怪故事》:用唯物的眼光去看妖怪文化,妖怪史也是文明史

 木鱼叮咚 2021-12-23
有个中国人到日本去旅行,日本的老板娘问他:“你们中国还用筷子吗?”说实话,这是一个令人无比尴尬的问题,重点不在于中国人用不用筷子,言外之意无非就是:你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剩下多少?

相必张云当初编撰这部《中国妖怪故事》的初衷正是此意:让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妖怪文化不要就此没落、湮灭。

一、其人其书

张云自幼生活在安徽的乡下,和所有的80后一样,都是在奶奶们口中的妖怪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孩子。唯一不同的是,形形色色的妖怪没有给他留下心理阴影,反而让他对妖怪文化愈发狂热。

张云嗜妖如命。正史、野史、志怪笔记,但凡有妖怪出没的文字都是张云搜集的对象;民间故事、奇谈怪论,但凡有妖怪的传说,都是张云不会错过的盛宴。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才成就了这部集中国妖怪于大成的著作《中国妖怪故事》。

在《中国妖怪故事》里,张云将中国的妖怪分为五类:统领、妖、精、鬼、怪。

本书记录了2个统领、136种妖、180种精、275种鬼和487种怪。


统领:白泽和方相式。

白泽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传说中它统领着天下11520种妖怪,黄帝甚至根据白泽的口述令人编绘了一本图册,就叫做《白泽图》。

方相式为百妖之统领,后来传至日本则是百鬼夜行的首领。

妖:人之假造为妖,此类的共同特点是人所化成或者是动物以人形呈现的。

人所化成的妖比如落头民。这类妖平常和人无异,只是到夜晚,头就会自行跑出去,飞来飞去,天亮之时,头又跑回来和身体连接在一起。

动物所化妖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我们在《封神榜》中看到的苏妲己就是狐妖;《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是猪妖,不一而足。

精:物之性灵为精,山石、植物、动物、器物等物所化,特点是以本体的形式而不是人形出现。

记得小时候我姥姥给我讲过一个白狗拜月的故事:说是养了很多年的老白狗,一到月圆的夜晚就会人立而起,朝月而拜,这就是所谓的“物老成精”。

鬼:魂不散为鬼,以幽灵、魂魄、亡象出现。

以鬼为题材的电影数不胜数,其中多有鬼魂出现。比如日本的贞子可谓是家喻户晓,贞子就是以鬼魂形象出现的。

怪:物之异常为怪,对于人来说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平常生活中几乎没出现过的事物;或者是见过同类的事物,但跟同类的事物有很大差别的,都称之为怪。

如天文现象月食在民俗中被称之为“天狗吞月”,这个天狗就是通常意义的“怪”。

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几种情况不在妖怪的范畴之内。

一是神仙,妖怪的内涵要小于神仙,而且妖怪一旦升格为神以后也就脱离的妖怪的行列。

比如白素贞最开始就是蛇妖,但是飞升以后就不能再以“妖”名冠之。

二是“异人”比如有些得道高人,身怀绝技,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这不能算是妖怪。

三是“异象”比如有的人生下来就与众不同,有六指的、连体的,这都是属于异象,但是在人的范畴内,不是妖怪。

二、妖怪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史

说起妖怪,很多人都第一反应都是在搞“封建迷信”,但是事实上如果用唯物的眼光公平地看待妖怪史,就可以发现它其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

中国的神怪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溯源的话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以前的图像神怪,远远超过汉字书写的历史。

那时的人蒙昧无知,受制于自然界的淫威之下,哪怕只是一场暴雨甚至大风都可能会夺去几条人命,更不用说苍穹之上他们永远无法理解的的雷鸣电闪。

于是想象力丰富的先民们幻想出各种各样的神仙鬼怪,其中鬼怪是各种灾难和苦厄的幻化形态,无能为力的先民们只能寄情于神仙的保佑,希望能够丰衣足食,无病无灾。

所以,不能把妖怪简单地视为迷信,妖怪存活于人心和世界的夹缝之中,是人的深层次精神世界的映射。


史前社会到上古时期,一直存在着巫史不分,巫医不分的现象,尤其是历史。

早期的志怪小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体裁,而是和历史记载交织在一起。自商代建立史官起,记载历史的任务不仅仅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包括各种怪异、传闻和传说。

即便后来志怪从正史中脱离出来,仍然不乏记录志怪的文学作品见世,仿佛如果不带点神话色彩的文学就算不上好文学一样。

从《白泽图》《山海经》《搜神记》《玄怪录》《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乃至到今天各种文学作品,关于妖怪的表述层出不穷,横亘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就连儒家圣人孔子都在《中庸》里明确赞颂鬼神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时至今日,妖怪的地位从先民时期伴随各种冲突的紧张关系到现在的喜闻乐见、和谐共处,说明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自然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对其也很少再有恐惧的情绪出现。


结语

中国境内最新出土的玉器年代最早为一万年,而玉器从瑞,是一种福瑞祥和的象征,这侧面说明中国的神怪文化是一个万年都没有中断的精神传承。

然而,中国的神怪文化虽然久远,但是在现代却成了一种舶来品,不管是神话学和妖怪学都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才由日本传入中国。

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像70后、80后那样趴在老一辈的膝头,听他们娓娓讲述那些光怪离奇的妖怪故事,以至于现在的孩子一旦提起妖怪,只知道有日本,却不曾知道原来他们津津乐道的妖怪们其实都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

就像本文开头的时候,日本的老板娘问:“你们中国还用筷子吗?”对于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将之传承下去,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

可以说,张云的这部《中国妖怪故事》就担当了这份重任,重新拾起传承的接力棒,将延续了万年的妖怪文化继续传播下去,就像他在书中说的那样: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天会把这些妖怪故事娓娓道来,并且告诉伙伴们:“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妖怪,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妖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