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霍乱时期的爱情

 河神不分金银 2021-12-23

我知道你会老,但在你变老的路上一直在等待;我知道你会获得爱情,于是在你真正获得爱情之前,你进行的都是性交易;我知道你会出轨,但我也知道你一辈子的习惯,你很难出轨;我知道你有时会遗忘,也会遗忘的越来越多,但我知道你一定能联系起来属于我们的隔世情歌。我知道你的一切,你对她了如指掌,你将遇到过的所有女人称为过客。你对寡妇了解的更多,你等待着她成为寡妇,然后给予她爱情。

好,那么写到这里,那么爱情是什么?以下是小说中渗透出来几点:

一、性爱
性爱毫无疑问是最初的动机,什么始于才华、忠于人品都是些高雅的说辞,这一年吃瓜群众们已经见证了太多太多的剧本,有些事实都像是小说里发生的。总之,被人当作正面教材的爱情都被出轨揭开面纱,说实话,类似的新闻已见怪不怪了。其实我们看到的那些并非爱情吧?只不过是一本结婚证的婚姻,性爱可以成为婚姻,性爱也可以撕破婚姻,但与爱情似乎无关。

小说中的主人公一生都在与不同女人发生关系,尤其寡妇,但却没和其中任何一位结婚。后来,他和女主人公直到皮肤干瘪了才步入性爱,所以两人是先有了爱然后有了性,但没有婚姻的介入。而也有先性后爱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小说《洛丽塔》。

二、陪伴
婚姻的大部分都是陪伴,然而陪伴是爱情吗?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每天面对柴米油盐的生活,说着同床共枕的话,却也有那么多的情感倾诉故事。陪伴往往成为了习惯,习惯为对方做某事,习惯忽视某些不快乐的事,但也会突然不愿意去习惯,比如为了孩子而不愿意离婚直到孩子长大,他们其中一方会说:没有了爱情。

女主人公和医生过着优渥的生活,两个人经历几十年的陪伴,而在这陪伴之中,就是医生种种习惯。甚至,女主人公可以通过医生习惯的突然改变而判断出医生出轨的事实。结果是两人的婚姻是正常的,所以婚姻也与爱情无关。

三、感觉
我和老婆是通过写信认识的,一种像《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那样的相遇方式,全凭感觉。那段时期,真实每天都在期待着来信,后来又忍受着异地,想来心酸却很值得。我知道这种感觉一定会变淡,甚至消失或转移,跟性爱可以说是有些触类旁通。感觉这东西很奇妙,跟爱情一样无法名状。冯骥才曾写过一个故事:女知青与一个农村小伙结婚后过着比一般人都要好的生活,可即使生了两个孩子后,她毅然决然要离婚,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女知青没有出轨,只是不想过没有精神交流的生活。

小说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也是从写信开始的,即使女主人公的父亲试图阻拦两人的关系,也没有产生裂痕,却间接的奏效了。直到两人垂垂老矣的时候,一个终身未婚,一个成为寡妇的时候,两人仍然燃起了爱情。两副干瘪的皮囊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仍然是最初的那种渴望。

爱情是什么?

小说是小说,小说都被点缀的过于巧合或过于主观化,与现实一样的小说是没人愿意看的,小说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爱情需要感觉的启动,性爱的发力,陪伴的贯穿,还有一些沙砾来填充缝隙,最后是像水一样的液体将之浇筑在一起。

我知道你会衰老,但我并不会因为你的衰老而改变。就像约翰·济慈在《希腊古瓮颂》里写的那样:For ever wilt thou love, and she be fai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