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国建 | 母校记忆

 天下孝义人 2021-12-23

往期回顾 

·  人海中,你明亮的笑颜

·  怀念永远的吴贵生老师

作者:尚国建
我们是1972年3月通过推荐、考试、选拔,踏进孝义中学大门,并于1974年1月 毕业的。
我们进入高中时,房福元任校长,李杰任党支部书记,杨书忠任团支部书记。我 们三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张振邦,数学老师是杨书忠,物理老师是李绍绪,化学老师是高隆祖,英语老师是北京插队知识青年程国英,政治老师是许秀兰,体育老师是刘明信,生理卫生老师是王子威。这些老师政治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都很敬业。我们很荣幸遇上这些老师,这是我们一生的福气。

开学不久,学校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在班主任张振邦老师的带领下,徒步到距县城20里外的寺家庄山沟里参加476处的工地劳动。我们被分配到工地后,有的 搬砖,有的拉车,有的在搅拌机前喂料,有的用勺子给抹样工师傅舀水泥。我就是舀水泥的,每天身上溅满了水泥点子,就像个支土工的。那时,我们吃的是份饭,早晚每人各两个玉米面窝头,菜呢,是水萝卜菜;中午吃的是红面擦片子。一周改善一次, 吃一顿白面,生活比较艰苦。工地距我们住的地方有五六里路,我们每天步行到工地。路在山沟里,路的两边长满了核桃树,当时正值六七月份,核桃基本上成熟了,我们伸手就可以摘下核桃,用小刀撬开,分成两半,挖里边的桃仁吃,又嫩,又香,很好吃。有的同学吃多了,还有拉肚子的。当时正是夏天,赤日炎炎,把我们的脸都晒黑了,劳动也很累,吃的又不好,但我们觉得过得挺有意思。白天劳动,晚上有时候还要开会学习。为了让我们不忘过去苦,学校和寺家庄党支部合计,请了一位老贫农,开了一次忆苦思甜会。这位老贫农费了很大劲,忆了半天,我们也没有听出他在旧社会受了什么苦,他自己觉得很尴尬,我们也听得没意思。开完忆苦思甜会后,为 了让我们体验一下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究竟有多么苦,还让我们每人吃了一个用糠面做的窝窝头。这窝头吃到口里,粗塞塞的,很难吃,更难咽。我们为了表示对贫下中农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不忘过去苦,牢记血泪仇,还是积极的、硬生生地吃了半天,才把窝头吞进了肚子里。
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我们还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积极主动地帮助房 东和院邻挑水、扫地,帮助他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活儿。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当时的思想是多么的单纯朴实、高尚可贵、天真无邪啊。

为了弘扬南泥湾革命精神,让我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得到锻炼,1973年,学校还让我们在距学校70多里以外的南阳公社后活丹村,开垦荒地,种山药蛋。直至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当年秋天收山药蛋的情景。当时正值秋收季节,学校通知我们三四班的同学到后活丹收山药蛋,要求我们自带行李,自行组织,按时在南阳学校集中,然后到后活丹。那时路上车辆很少,不存在安全问题,学校也很放心。大多数同学是骑上自行车去的,我和王应吉、王芳生同学都没有自行车,我们三人一行是步行去,步 行回的。我的行李是让郭坚同学自行车捎上去的。我们三人各自背着个书包,里面放着洗漱用品、餐具和干粮。我们唱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红旗飘飘,军号响……”等革命歌曲,迈着矫健的步伐,大步流星跑在去后活丹的路上。刚出发的时候,我们一会唱歌,一会说笑,顺便领略着秋天美好的景色,走得很轻松,觉得很好玩。过了白壁关,进了山区以后,慢慢地就觉得肩上的书包沉甸甸的了,越走感到书包越重,愈来愈累,但我们咬住牙,屏住气,继续前进。抬头远望四周,都是大山,我们被群山包围着,几个人在大山里行走,显得多么渺小。但是我们看到了崇山峻岭连绵不断,参天大树直插云霄,三五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啃着嫩草,山沟里的溪水清澈见底,路边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我们的心里顿觉豁然开朗。啊,好一派北国风光!我们走啊,走啊,用了六七个小时,下午四点左右,终于穿过了石公村,到达了南阳学校。晚上,我们是在教室里课桌子上睡的觉,我们睡得很香,很香。第二天,我们很快就投入到热火朝天挖山药蛋的会战中。当看到一袋袋山药蛋被同学们背下山底时,大家的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那时候,我们上高中,除了课本,没有任何资料,学得比较轻松,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也经常参加劳动,不是参加学校劳动,就是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夏天帮助生 产队收割麦子,秋天帮助生产队收割玉米、高粱、谷子等。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搞好开门办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还在瑶 圃农场集中参加了半个月的劳动和学习。我们吃住都在农场。那时候,县农场和党校都在一个地方,我们主要是帮助农场,在地里干活,学习一些农业技术,有时候,还请党校校长给我们作报告,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
回学校上课不久,我们又在县农修厂,集中劳动了半个月,目的是让我们多参加 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自己,学习工人阶级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我们班的同学,被分配到各个车间,我们组被分配到铸造车间,实际上就是帮助工人师傅干一些杂活,如搬铁块,用大锤把焦炭砸烂等,那活儿比较脏,可我们不怕。厂领导给我们介绍了农修厂的发展史,工厂生产的产品,和一些技术创新的成果,还带领我们参观各个车间的设备,并给我们介绍这些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特点,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学到了好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还参加过挖城墙、种水稻以及在八一水库大坝下帮助解放军收割水稻的劳动。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我们在孝中学习不到两年,时间尽管不长,但在孝中学习的经历,在我一生中的 印象和对我的影响却是非常深刻的。至今,教过我们的各个老师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是那么的慈祥,可亲可敬。在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下,使我们学到了非常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他们带领我们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母校培养了我们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对工作认真负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我们和老师的感情、学校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这感情比天高,比海深。孝中培养了我,我会永远记住孝中的。

原载于《雨润无声——校友回忆录》

作者简介


尚国建,1956年6月生,孝义市桥北村人。孝中高4班学生,大学本科,孝义中学高级教师。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