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一摆摊大爷受重用,纳闷:我从没见过毛主席,他怎知道我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1-12-23

解放前,在北平德胜门附近,曾出现一位被商贩们唤作“七爷”的摆摊大爷。

每天天不亮,七爷就带着媳妇来到德胜门的小市。上小市摆摊,必须起得早,位置也不好占。但小贩们每次见他来了,一个个都叫着:“七爷,您上这儿摆来”、“七爷,您靠我边上!”

这七爷倒也不推托,找个地方铺好垫子,就摆上了。当然,有对七爷客气的,也有对他冷嘲热讽的。有的小贩看见他,也会冷不丁地说上一句:

如今的贝勒爷,也和咱们混得差不多了,靠卖破烂糊口了……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能猜到这位七爷的身份了。没错!他是清末的一位皇室,名叫爱新觉罗·载涛,因排行第7,人称“七爷”。

载涛是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溥仪的叔叔,曾经名满京城的晚清皇叔。本期,魂说要跟大家说的,正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往事。

曾经家财万贯的载涛,为何会沦为摆摊大爷?50年代,他为何会突然受到重用,又为何会纳闷:“我从没有见过毛主席,他怎知道我?”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他做出了怎样了不起的贡献,让周总理对他赞叹不已?

一:很“会玩儿”的大爷皇叔

世人皆知,晚清的这些八旗子弟,一个个都是会玩的主。收藏古画瓷器,是很寻常的事;遛鸟逗狗,是他们的日常;甚至,有不少人沉迷于吃喝嫖赌。

与普通八旗子弟相比,载涛显然要位高权重得多。他1887年出生,15岁承袭了贝勒爵号,后来住进了位于西城的“贝勒府”。

载涛21岁时,他的侄子溥仪当上了宣统皇帝,他就自然而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叔。从此位高权重的载涛,既当过军咨大臣又当过禁卫军训练大臣。

至于他这官当得怎么样,在溥仪自己的回忆录里,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忧心大清江山不保的隆裕太后,曾问过跪在地上的载涛:“你管陆军,你知道咱们的兵怎么样吗?”载涛吓得连连摇头:“奴才虽然练过兵,但没打过仗,不知道呀!”

他倒是挺诚意!既然不打仗,那载涛平日有何消遣呢?答案只有一个字:玩!

载涛的爱好很多,其中最出名的有4样:

第一样,马。

满人自称是“马背上的民族”,因此八旗子弟们自然是养马成风。载涛平时对骑术不是特别有兴趣,但却既喜欢养马,也有极高的“相马”本事。

不管什么马,只要从载涛身边晃过,他立马就能说出:这是欧洲马还是亚洲马。京城的富家子弟们,都羡慕他有这一绝活儿。

有一回,袁世凯特意弄来4匹洋马,送给了一位尚书。载涛一听立马坐不住了,连夜就带人去夺马。对方怎么都不肯割爱,载涛便“威胁”到:“要是你不给我两匹马,我就去太后那里告你的状!”两个大臣,为了两匹马弄成这样,也当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当然,爱马、懂马这一项,建国后成了载涛的看家本事,他也因此受到重用。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说。

载涛的第二项爱好,是看戏。

八旗子弟喜欢看京剧,本是很正常的事。但载涛不但看戏,还要自己演,他曾拜清末民初名震京师的武生杨小楼为师。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烧钱的爱好,开堂会、捧名角,都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除此以外,载涛还有另两个爱好:收藏自行车和烧菜。

有一次,载涛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民间杂耍艺人表演骑车,便决定体验一把。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痴迷自行车。最多的时候,他家里共有几十辆自行车。那时候,自行车可是稀罕物件,价格昂贵。

至于烧菜,载涛当然也不含糊。他经常在院子摆上案板,亲自动手,花好几个小时,只为蒸一锅菜。

由此可见,载涛这个从上任到清朝灭亡,从未打过任何一仗的军咨大臣,平日里也确实不能算是有作为。当然,载涛晚年对于这些事也是不太愿提的,怪只怪当时清朝已经烂到根子上了,身居皇家的他,只是当时八旗“玩家”中的一员而已。

不过,虽然好玩,有一点载涛倒是做得不错:他为人和气,无论是对下人还是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不为难的。因此,不管是梨园名角还是民间的各路人士,都挺爱跟他打交道。

二:落魄摆摊

1912年2月,溥仪被逼退位,大清亡了。

昔日高高在上的皇亲国戚们,一个个都由“天上”落入“凡间”,个个都要开始为生计奔波了。这些人以前都是花钱的主儿,现在让他们自己去赚钱,能力自然是跟不上的。于是,变卖家当就成了他们不得不接受的选择。

载涛,自然也不例外。

一开始,载涛卖掉的是位置极佳的“贝勒府”,得了挺大一笔钱。然后,他用这笔钱买了一间胡同里的宅子,带着全家老小住了进去。

按说,这笔钱如果省着点花,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肯定是够的。但对载涛这样的末代皇叔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当时,他有5个儿子,加上儿媳、孙子、孙女已经是不少人了。就这样,他还养了跟随多年的管家。数来数去,每天有近30张嘴要吃饭。

日子久了,载涛不得不开始卖家当。一开始,载涛不好意思自己卖,便悄悄把大街上收东西的“估衣匠”叫到家里。

一般来说,这些“估衣匠”都很有眼力劲,一看就知道这又是等着钱用的家庭。于是,每次价格都开得极低。

载涛是个精明人,一来二去自然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于是,便跟夫人商量:“得了,我们自己拿东西去德胜门摆摊!”

就这样,放下面子的载涛每天一大早,就带着夫人、骑着自行车,到市场跟小商贩抢位置。一开始,家里人总觉得他这样太没面子,但载涛却说:“一不偷,二不抢,有什么可耻?”

皇叔来摆摊,在当时可是件新奇事。还别说,日子久了载涛的生意还真不错,他每天都能卖掉不少东西,毕竟人家都知道:这位可是真有好货的,从他手里出来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

当然,毕竟是见过大市面的,载涛倒也不贪财。每天赚了点小钱,他就早早地收摊,带着夫人骑着自行车去吃老北京小食。

三:毛主席怎么知道我?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老百姓终于等来了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对于这些散落四处的清朝王室们,都颇为关心。1950年,李济深辗转得知载涛的消息后,马上把他的情况,汇报给了周总理。

细细了解了载涛过去的经历后,周总理亲自拍板:邀请载涛列席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

对于突来其来的邀请,已年过60岁的载涛是当真没想到。而更让他激动不已的是,在会议期间,周总理还特意在百忙中找到他,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载涛先生,第一次会议没有请您参加,我把您这位几十万满族人民的代表给忘记了……

这句话,载涛至死都记得。他没想到周总理会对自己如此客气,甚至认为他能作几十万满人的代表。

此次见面后,周总理有意请载涛出山,为新中国工作。但载涛想来想去,硬是不知道自己能干点啥好。特别是参加完委员会议后,他还要写一份议案,这就更让老爷子头疼了。

这时,李济深等人跟他说:“你懂马,就提个军马方面的议案吧!”

一句话,让载涛豁然开朗。是的,在这北京城里,怕是没几个人比他更懂马了。

数日后,一份名为《拟请改良马种,以利军用》的议案,被送到了周总理手上。上面赫然写着作者大名:爱新觉罗·载涛

交上议案后,载涛就陷入了焦急地等待中。他原以为,议案那么多,自己那份或许会石沉大海。

直到8月份,他居然收到了一份毛主席亲自签发的委任令,上写这样两行大字: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任令:兹委任载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

看着这份委任令,载涛感慨万千。喜出望外的他,向家人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和纳闷:我从

来没有见过毛主席,他怎么会知道我载涛呢?

载涛是真没想到,他的一个小小的议案,居然会惊动毛主席。毕竟,此时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平民,一个为了生计在德胜门摆摊的落魄人。

可能有些网友读到这儿,也会觉得奇怪:

要知道载涛的侄子溥仪,当年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可是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因其卖国行径,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关进了战犯管理所改造。就算溥仪的事,不必牵连载涛,那他又凭啥能得到毛主席的重用?

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宁死都不卖国的末代皇叔。

自1912年大清亡国后,载涛有过无数次“发大财”的机会,他本可以不卖他的“贝勒府”,也不用去摆地摊。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当时,散落各地的清朝皇族,都挤破了脑袋跑到东北任职,准备继续吃香的、喝辣的。

但在这一批又一批人中,溥仪就是没见到皇叔载涛。溥仪信任载涛,马上托人带信给他,让他:速来就职。

载涛不理,溥仪又亲自派人来接,最后只得了这样一个答复:我载涛,不会去当亡国奴!

后来,伪政府的高级官员王揖唐,也曾专程来找过载涛。因为两人是多年老相识,载涛便请他进了屋。王揖唐以为有戏,便直接把载涛一顿猛夸,又是说他是军界名流,又是说他德高望重,只要他愿意效忠伪满,以后必享荣华富贵。

最后,载涛直接双手一揖,说了句:“我可坐不了那小汽车,我还是骑我的自行车自在。”

此后,任各路军阀和日本人来劝,载涛都岿然不动。他卖宅子、卖家当,就是不卖国。

毛主席正是因为了解清楚了这些,所以才会对载涛颇为欣赏。

与此同时,毛主席除了欣赏他的为人外,也对他提交的那份议案颇为满意。

那是一份了不得议案。对载涛来说,它改变了他的余生;对解放军来说,它也同样是一份重要的议案,因为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多了一个新的部门,叫做:马政局。

事实上,曾几何时,载涛也是有过一腔抱负的。

早在1910年,23岁的载涛以清朝大臣的身份,带着当时“最高规格”的军事考察团,开始了一次环球军事考察之旅。

当时,渴望有所作为的他,曾率部访问了英、法、意、德等多国,最后坐着火车穿越西伯利亚回国。彼时的他,曾做着一个建立中国人自己强大军校、强大军队的梦。

但是,在他们那个腐朽的清朝,这一切都只能是遥不可及的妄想。烂到根子里的清政府,不是他一个人能救得了的。梦想的破灭,让曾经意气风发的他,渐渐成了京城的一个“纨绔”。这,是藏在载涛心里的万千无奈。

忆往昔,看着委任令,载涛感叹:

知我者,毛泽东也!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报毛主席的知遇之恩!

原来,有一种知己,是不用见面的。心思缜密、知人善用的主席,总是有让人服气的能力!

四:老骥伏枥,在新中国扬名

走马上任后,家里人发现载涛变了。这位曾经的“耍爷”,变得忙碌起来。

每天一大早,他就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20多里地外的马政局上班。年过六旬、风吹雨打,从不曾少去一天。

后来,领导看不下去了,想对老同志特殊照顾,便特意下了一道“命令”:

即日起请您在家住宿,平时可不到局办,遇有磋商事务时,当有马政局临时通知……

对这个决定,载涛感动归感动,却听不进去。此后,他经常到各地考察,事必躬亲。很快,载涛就在全军都有了名气。

有一回,毛主席来部队考察各地马场,有一些马不知为何,特别难驯服。每次咱们的小战士一骑上去,那些马便四处乱跳。于是,有人出主意:请载顾问过来看看吧!

结果,载涛一来,绕着马走了两圈,拍了拍马背,立马就骑了上去。没一会儿,那马就乖乖听话了。后来,大伙儿才知道原来这些马早前是表演用马。

能力受到认可后,载涛终于迎来了建功时刻。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保卫祖国而战。

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曾面临着无数困难,其中极让人揪心、也是至为重要的是:补给线的一次又一次被斩断。

为了保证补给,我铁道兵及其它后勤保障部门,付出了巨大牺牲。当时,我军的苏式卡车在朝鲜的山路上,每前行一公里都异常困难。

到最后,朱德亲自打电话到马政局,下了死命令:

立即向朝鲜战场输送大量军马!

是的。在当时的情况下,用军马来驮运物资,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虽然军马行驶不快,负重能力也有限,但它们方便隐蔽,不像火车及公路线那么容易被斩断。

对载涛和所有马政局的同事们来说,“大量军马”这4个字,无疑是巨大考验。要知道,当时马政局只是炮兵下的一个局,以往他们只负责给炮兵部输送一部分军马。现在要得这么急、数量又巨大,该怎么办?

军令如山,任何困难都得克服。为了筹到这些军马,马政局的同志们迅速前往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四处征集军马。

一遍遍地跟地方同志们解释、一遍遍地规划,最后据统计:共有25000多匹军马,被顺利送过了鸭绿江。

这,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首次大规模跨国运送军马。马政局所有人的付出,都值得被铭记。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时,载涛已是66岁。这一年,他又一次见到了周总理。这一次,周总理仍然是毫不吝啬对他的夸赞。

在抗美援朝中,没有一个胜利是轻而易举取得的。而对马政局来说,能在关键时候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质的飞跃”。

载涛上任后,一眼就看出了各军区的军马管理水平有差异。于是,他和同仁们起草报告,上报军委。此后,马政局建立了50多个改良军马种站,收编、整合、扩建了26个马场。正是做了这些工作,才让完成朱德总司令的“死命令”,成为了可能。

士为知己者死!载涛的知己是毛主席、是周总理、是李济深,是新中国无数跟他并肩作战的同仁们。

特别是毛主席,对于他更是处处关怀。

有一次,他的住处被风雨刮出了个大窟窿。这件事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他马上下令:

从我的稿费里拿出2000元,给先生修房!

当这笔钱送到载涛手上时,他感动不已。他知道,毛主席一直关心着他。

1970年9月2日,载涛病逝,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爱新觉罗·载涛这一生,经历了很多,他有过花钱如流水的时候,也有过令人钦佩的高光时刻。而其最终能得到人民的鲜花和掌声,是因为他在烽火年代守住了底线——绝不卖国,更是因为他在新中国获得了新生——有机会为国出力。

最终,他活明白了、活通透了。在花甲之年,他能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赏识,是其一生之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