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问天》看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

 先睹为快战台烽 2021-12-23

看到《问天》两个字,自然会想到屈原的那篇同名“奇文”,文中所发出的正是对天地万物的种种疑问。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问天》,则是一部讲述我国新时代航天事业的电视剧。古人向天发问,今人则已经开启用火箭、卫星、飞船奔向太空的行动,抚今忆昔,不禁令人感受到中国航天的日新月异。这些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却被中国航天人实现的千年梦想。

《问天》是一部非常写实的电视剧作品,熟悉中国航天的观众们应该知道,剧中的许多大事件都有真实出处,许多人物也能找到原型。追剧的过程,如同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三十年的一次回顾,大到一次次历史性的技术突破,小到一幕幕科研人员的喜怒哀乐,广到一望无际荒芜大戈壁上的群情振奋,细到飞行器上的一颗小小零部件的质量攻关……都尽收眼底。也由此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剧中那句台词:“中国航天人,哪有什么突然崛起啊,这是一代代的航天人传承的伟业!

追剧至今,确实一次次被我们的航天工作者们所感动。该剧以1996年长三乙发射失败为开篇,连续经历了发射的卫星在空中失联、返回失利等一系列重大打击。《问天》没有回避航天史上的重大问题,客观地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筚路蓝缕和之后的崛起,真实、走心。

当时的中国航天充满了“内忧外患”:

内忧,多是技术层面,比如发射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攻关如何完成?首次长三乙发射失败之后,各方为了寻找事故根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进行论证和实验。当时中国航天研究院没有先进的设备,最后用最基础的计算方法和测绘方式,一点点找到症结所在。

外患,自于国际层面的压力。国际上,一方面对我们的研究和发射工作进行侦察或者干扰,另一方面还在卫星轨道的抢夺权上使尽手段,极力遏制我们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

虽然前路坎坷,但航天人奋斗不息、屡败屡战的精神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成就了今日我们的航天强国。

追剧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其一,我们的航天工作者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在技术方面一穷二白的现况下,凭借自主开发,一步步完成了技术攻关,无论是火箭发射、卫星导航,还是载人飞船等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航天之路。

其二,航天事业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如剧中李院长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研究院引进方啸天、江遥、顾南等优秀青年人才,让他们在工作岗位大显身手,需要研究院领导具备超前的眼光与过人的魄力。

剧还在持续热播中,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工作者们,传承着老一辈航天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航天路上继续大步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