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今年27岁,自媒体混了5年,年入500万!

 瓜爷耶 2021-12-23

我今年27岁,自媒体混了5年,年入500万!

从一穷二白,到大学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因不懂投资,3个月血亏70万。毕业后,把所剩的30万在老家首付了第一套房。重新出发,开始做自媒体。目前公众号和短视频矩阵粉丝皆过百万。在自媒体行业混了5年,今年27岁,年入五百万(已合法纳税)。我准备给自己近十年的记忆碎片做一个整理,算是一篇个人成长轨迹。

试客秀

如果你对我感兴趣,可以看完这篇文章,里面的一些故事和心得,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京淘盒

大学创业,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大家好,我叫郭拽拽。1994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从小我就是一个爱调皮捣蛋的孩子,记忆中的我闯祸无数,每次都得老爸给我收场。不是赔钱就是赔人情,总免不了一顿打。老爸没什么文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拳脚才能教育明白人。不过现在来看这或许对我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方式。叛逆的我从小就喜欢写作,那时候钟情韩寒,觉得郭敬明是个傻逼。当大家都在为高考做准备的时候,我在网上写博客认识了一堆网友。那时候还没有自媒体的说法,大家出于兴趣,自费出版了一本没有刊号的合集。放现在来说,这得叫做非法出版物。那是一个取个ID就敢自称作家的年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有人转战微博搞起了个人IP,也有人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销声匿迹。我那时候不仅没有好好准备高考,还在网上自学起了吉他。正是这段不务正业的就经历,为我大学赚到的第一桶金创造了一种可能性。

app刷量

我的第一次创业经历是在大学的时候,一边玩乐队,一边倒腾培训班。其实那会的技术菜得一逼,但是对不懂的人来说,这就是降维打击。和现在做自媒体相比,其实是一样的逻辑。在某个领域输出相对专业的内容,让人感知到你的专业和实力。你就能收获自己的用户,最后通过卖产品或者广告的方式变现。四年累计下来,通过招学员、酒吧驻唱、各种演艺对接、电商卖货等等。让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将近一百万。这对于一个上了四年大学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牛逼的成绩。在别人还在接受父母学费和生活费的时候,那会我算得上是实现了财务自由。带着理想主义参与世界

应用宝软件下载

和中国大部分的混子大学生一样,我大学的时候基本没上过几节课,,。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玩乐队、谈恋爱、经营琴行上。曾幻想过当一名独立音乐人,也写过几首不入流的歌。

谷歌刷下载

那会觉得自己很理想主义,是在认真的参与这个世界。觉得寝室里通宵打游戏混日子的那些人都是大傻逼。从来不听流行歌,觉得那都是垃圾。那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国内外的一些老牌摇滚乐队。叛逆,追求个性,也许是我们这一代90后的共性。大一那会经常跑到市区酒吧去驻唱,从晚上九点唱到十二点。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和隔壁粉红灯光隔间不同的是,我不需要躺下,也不需要张开腿。那时候的自己特别叛逆,觉得酒吧里的好多客人都挺傻逼。很奇怪,这个臭毛病直到现在都还没改掉。台下偶尔会有各种老板,在商务的间隙提出要给打赏。看着他们互相碰撞的酒杯,我感觉自己以后会是一个有未来的年轻人。合伙创业,教人弹琴赚钱当时同校一哥们,他准备在学校开琴行创业,找到我,想让我帮他代课。喝了几次酒之后,一拍即合,我就成为了他的代课老师。经过半年的发展,我通过教琴已经赚到了一点小钱,虽然不多,但足够支付自己大学的学费和每个月的生活费。还记得那会除了在琴行教同校学生外,我还会经常跑到一些学生的家里做家教。时间一久,就越发意识到,每天给人上课,只是在重复贩卖自己的时间,兴趣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乐队演出也是如此,虽然每次出去随便演一场,也能每人分个一千来块,但本质上就是一次性的生意。有一次,我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我突然意识到,书里说得很对,穷人永远只会追着钱跑,而富人永远都是在追着问题跑。我的时间还是只能卖一次,没有复利效应。大部分人的赚钱模式,都受到了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花一份时间,只能赚一份钱。一旦停下来,就不可能再有收入。怎么办呢,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去赚时间之外的钱。于是大二的时候,我索性把之前攒下的钱,加上在某借贷 App 上借到的钱,在校外租了一间小房子,打算自己开琴行。自己开琴行,赚到50万小房间非常破,装修也没有多余的钱。连墙上帖的墙纸,都是在一些酒吧薅的乐队海报。然后就开始找批发商进货。各种音响设备、架子鼓也陆续到位,于是就这样,我的培训班就开张了。想要在大学生群体里招生,吸引别人来报名,其实还算比较简单。把设备往人流量大的地方一搬,乐队上去演几首歌,围观的人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旁边再找个学生收集报名信息和押金,这精准用户可以说一个都跑不掉。这种简单粗暴「秀肌肉」的形式,按互联网的说法,就是在公域流量里筛选目标用户。我当时还找了很多兼职去扫楼发传单,去晚自习教室宣传等等。只要招到一个人,就给一定的提成。由于乐队水平在线,经常在学校的活动「抛头露面」,我们那会算得上学校里的文艺类 KOL 。所以一年下来,上万人的大学,就差不多招到 了100名学生。每人收费800-1500元不等,算下来也有小十万的收入。那时候,为了缓解人多的压力,除了我自己教学外,还找了三四位老师代课。并特意把大部分课安排在周末,这样可以蹭学校的空教室上课,解决场地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后来还在另一个校区开了分店。而与此同时,经营的淘宝店销量也还算不错。几年时间下来,光招学员的学费,差不多赚了五六十万。资源对接「中间商」除了打理琴行,每逢有商演,比如婚庆、开业之类的活动,我也会带着乐队出去演出。一来二去,积累了一些当地演出圈的人脉,将近四五千人。有时候我们没空去,就推荐学校里其他的乐队。干着干着,就变成了一个「中间商」,对接演出人员和有演出需求的商家。后来,业务范围不只限于乐队演出,还对接模特、走秀、舞蹈、魔术等演艺资源。当时微信不是特别流行,大家都还在用 QQ ,我按照类别,建立 QQ 群,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演出资源对接的角色,让我在大学时期,也赚到了一些钱。当然,这些赚的都是小钱,一些水下的业务不便公开表达,这里就不多提了。后来想想,当年搞培训班,其实和现在做自媒体也没啥差别。无非是用差异化的方式吸引流量,成为某个领域的KOL,然后用广告或者产品的方式去变现。大学期间赚到将近一百万所带来的影响,当然就是膨胀,那时候觉得自己老牛逼了,觉得未来就在自己手里。于是带着兄弟们把各种花钱的项目都体验了一遍。除了平时待在学校,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出门旅游。背个包,带把琴去过很多地方。那时候穷游的概率比较火,大部分人都喜欢装文艺,我也不例外。曾经还在车站旁边卖过唱。总之,大学生活过得很舒服,有钱,还有一大把可以浪费的时间。玩投资亏得一塌糊涂,被「打回原形」直到后来认识一个圈内玩股票的哥们,这才被打回了原形。这哥们喜欢理财,每年都能从股市中赚一点,而我当时没有任何理财认知,只知道把钱存银行有利息拿。认识这哥们后,我开始跟着瞎买,追涨杀跌。甚至最后轻信了别人所谓的「内幕消息」,这导致我在毕业前夕,亏掉了大几十万。当时非常害怕,刚好那会快毕业,在我爸的催促下,我把剩下的钱在老家首付了人生第一套房。并欠下78万的房贷。

后来,我才明白,一个人一旦膨胀,真的会丧失心智,也不可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从头开始,面试31家公司拿到第一份offer越是临近毕业就越焦虑,看着班上的同学都在为毕业做准备,报各种培训班,我开始慌了。于是在痛定思痛过后,我决定关掉经营了好几年的琴行,选择跟随班上的同学去学习软件开发。开始踏上了和代码打交道的道路。培训机构四个月的填鸭式教学完毕后,就匆忙把我们给投放到了各大一线城市。于是在还没毕业之前,我就按照培训班老师教的,伪造毕业证和学位证,就开始来到深圳找工作。因为那会还没毕业,工作经验就是0,我清楚的记得,我去面试了三十家公司,结果一家没要我。直到第31家,因为老板不懂技术,被我忽悠上了,接着就去干了几个月的安卓开发。这期间业余去酒吧唱歌,也接一些外包项目和“枪手”的活,顺带继续写起了公众号。第一次接触自媒体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我是在2016年的时候才知道有公众号这么个玩意儿。那时候培训班一哥们,他平时看我也写一些东西,就让我去开个公众号来写。就是他的这么一句话,我写到了今天,也靠自媒体改变了命运。非常感谢他,如果不是他,我可能现在干的就不是自媒体了。当时一边学代码,一边写公众号,写了一年发现才300个粉丝。不过我却没有任何的沮丧。因为我发现,这就像我业余玩音乐一样,我找到了自己想要干的事情。那时候我在店里,上完课就开始写文章。写累了就拿起琴唱唱歌,一边赚钱一边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觉得这种状态很舒服。到了晚上,乐队的几个哥们会在门口的小院子里唱歌、喝酒、聊天。虽然偶尔会有各种矛盾发生,但现在看来,都是一些不可磨灭的回忆。我那时候不参加学生会,也不会像身边的同学整天打游戏,觉得都挺傻逼的。大好年华,就得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能把时光浪费在阴暗的寝室和在学生会勾心斗角。后来实习的时候去深圳找了一份敲代码的工作,说实话太J8无聊了,就是枯燥,觉得没啥意思。干了没多久就溜回学校,去了一家影视公司给人打杂,举灯光话筒。虽然工资远没有敲代码高,但是干得还算开心。要知道我大学靠玩乐队开琴行,四年下来也赚了不少钱,所以那时候根本不在乎给人打工能拿多少工资。写公众号被人威胁、人肉直到后来回深圳,去了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在这个公司里我正式从零开始做起了一个叫一本黑的账号。这个号主要是写一些灰黑产,擦边、赚钱、猎奇的真实产业链故事。如果老读者还记得的话,一定知道我17、18年写的那些牛逼文章。那时候比较草莽,啥J8事情都写,各种灰黑产给扒了个遍。文字动过很多人的蛋糕,期间被人威胁过,也被“人肉”过。从最开始写公众号到现在,我换过很多ID,用过真名,也用过小名,为的就是混淆。我有部非常喜欢的电影,叫做《大佛普拉斯》,这部电影充满了荒诞,里面的人喜欢用问候彼此老母的方式作日常交流,非常的和谐。里面还有句台词是这样的:“我想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流量最大的时候,我每发一篇文章,都有几百个人要操我妈?说我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骗。

tv应用商店

甚至连我给我爸买辆车都有人喷。

还比如我写某培训机构引导学员贷款交学费,有个人是这么评价的。

看不惯的人太多了。

刚开始我会很玻璃心,经常和读者对线。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我发现一个道理,和不理解自己的人多说一句话都是在浪费时间。确实是,年轻时候的轻狂和草莽,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流量,但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去了很多麻烦。后来想想,揭露灰黑产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它也许只是我获取流量的一个借口而已。但是真的有文章给人提供到价值的那一刻,我还是会由衷的感到高兴。

拼多多放单

虽然做自媒体也是为了赚钱,但我觉得赚钱这事儿,是基于给社会带来价值的同时,顺其自然的一种反馈。选题都很猎奇,很多都是大众接触不到或者不知道的东西。所以那时候用户的粘性就非常的高,最巅峰的时候公众号打开率甚至能到达百分之五六十。在运营上,我过去并没有做过太多的用户增长,基本都是靠内容自然涨粉,只要内容足够好,自然就会有人去传播和转载。2019年,我从原来的公司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团队,也开始去做一些新的IP账号,目前公众号矩阵粉丝数有将近百万。至今在自媒体圈子里混了五年,最近一年又在短视频领域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旗下的账号粉丝数也早已突破百万。现在光是每个月给合伙人分钱,就要分出去十几万。

(已合法纳税)今年我27岁,加入自媒体行业的第5年。从单打独斗,到创业年入百万。其实我一直都在给大家传递一个观点,我说自媒体就是当下年轻人轻创业最好的机会,没有之一。年轻人就应该去尝试干自媒体 ,特别是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有大把的试错机会。毕竟我这些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么多年,其实我就干了一件事,做IP。不仅做自己的IP,还孵化了各个领域的IP账号。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人有一技之长,有一个相对擅长的兴趣爱好,那他不做自媒体真的就太他妈可惜了。我觉得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是有闪光点的,就算你是再平凡无奇的人,你身上也一定有别人不具备的东西。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而已。所以我每次看到身边朋友有这样那样的闪光点,我都强烈建议他们一定要去通过自媒体放大自己的优势。我有个大学同学就是在听了我的建议之后,和我一起做了一个百多万粉丝的抖音账号,至今变现也已经超过百万。还有我一个大学同学的女朋友,因为比较熟,辞职之后想让我带她做自媒体。我给她做了一套规划,半年之后小红书虽然只做到了两万粉丝,但是由于账号很垂直,现在每个月能稳定变现3万。这就是做自媒体IP的魅力,他很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自媒体这行算是一个新兴行业,从前的媒体是报纸、杂志。后来变成了微博、公众号。现在公众号都算古典自媒体了,抖音、B站、快手、小红书纷纷闪亮登场。行业发展得太快了,太多人因为自媒体改变命运,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时代给每个人的机会。我在公众号的矩阵粉丝,有近100万读者。在抖音、B 站、小红书等平台,也孵化出了好几个百万粉丝的IP账号。完全可以说,自媒体彻彻底底的改变了我的命运。所以我会说,自媒体就是当下年轻人轻创业最好的机会,没有之一。关于人生爆发式成长这几年,一直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成长速度这么快,毕业四年就赚了五百万。我的回答是兴趣+运气+死磕。我这些年干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儿。大学一边玩乐队,一边做培训班赚钱。后来做自媒体,死磕内容积累粉丝,赚钱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我和大部分同龄人的区别是,我在毕业之前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俗话说,男怕入错行,而我基本没有走过太多的弯路。我也深知一个人要想不断的往上爬,就必须得有积累,不然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谁都无法保证能抓得住。这些年我也一直在不停的升级自己的圈子。我觉得一个人想要进步,就不能一直呆在原有的圈子里。你必须要有一个高质量的圈子,这些圈子里的人,要么是你同行里面做得比你好的。要么就是段位比你高,势能比你强。人要懂得给自己找榜样,找学习的目标。可能有人会说,我也知道要和比自己强的人玩啊,但是怎么进入这些圈子呢。很简单粗暴的一个方式就是,成为别人的客户,或者成为别人的韭菜。这个世界很功利,成年人的友谊早就不是什么共情、情感交换了。想要混一个高质量的圈子,或者结识一个你比强的人,那你就是花钱,大胆的花钱。当然,除了花钱之外,你得想清楚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很关键。和别人产生互利共赢的关系,会让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不然你只知道花钱,却不懂得给别人提供价值,那么那才是妥妥的韭菜。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影响你的眼界、格局、赚钱能力,甚至是未来很多可能性。我毕业之后一直干的就是自媒体,也没混过几年职场,单打独斗久了之后,就会遇到很多瓶颈。比如不会管理团队、不会招人、不会变现等等。我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找同行聊天,在别人那儿“偷”经验。不同人的建议听多了,自己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所以我慢慢的意识到,不断和高手过招,学习高手的经验,这是高效成长的法则。人和人最大的竞争力,有时候其实就是认知的大小。你想获得财富和地位,就要把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的成长上面,而不是动不动就把时间放在娱乐、游戏、视频,和一些无效社交上。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只有你个人的内在价值上涨了,你的外在和财富才会随之上涨。其实你说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人有钱,有人没钱呢,你要说是能力吧,也是,但其实也并不是。两个正常人之间,他们的能力能有多大差别呢,其实并不大。差别大其实是因为两个人在做的事情不同而已,有人在一个优质的圈子里待的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产生很大的积累。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选对适合自己的赛道,深耕下去。第二,换优秀的圈子,提升眼界和格局,多看,多思考,多更新现有认知。只有通过大量的观察,你才能知道赚钱高手是怎么赚钱的。所以我从19年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年最少花十万块学习,投资自己。

今年是我毕业的第四年,一个月赚的钱大部分同龄人一年都赚不到。并不是说我聪明,我牛逼,我高智商。而是因为我在一个行业待久了,积累了很多东西,知道这个行业怎么玩,然后乘着时代的红利,顺势起飞而已。干自媒体的,讲究的就是无限发挥自己的优势,你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你就去通过自媒体无限放大它。只要你的内容相对不错,你一定就有成功的机会。时代的红利很重要,这是大部分自媒体人发财的大前提。做自媒体做成功的,无疑都是幸运的。没有时代红利,任何人都不敢保证能起飞。自媒体这行,只会迭代,不可能消失。它成就了我,我也将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以上,就是关于我近十年的一些记忆片段和感悟,篇幅很长感谢你能看到最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