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地方报纸刊广告呼吁打游戏,或为嘲讽防沉迷政策

 情报姬 2021-12-23

文丨陆叁伍 排版丨Arc翼执泠

虽然日本人能在奥运开幕式上用游戏音乐作运动员入场曲目,但他们对于游戏本身的态度似乎并没有那么开放——以至于有人要在报纸上打广告来表明态度。

12月20日,日本四国香川县媒体《四国新闻》刊出整版广告:“不能总是学习,该打打游戏了!”(勉強ばかりしてないで、ゲームしなさい!)这则广告不仅被投放在整版报纸上,甚至还出现在了新宿站这样人流密集的地方,这一事件很快在推特上成为了热门话题。

投放这则广告的金主叫“游戏培训”(ゲムトレ),主营业务是利用游戏搞教育。“游戏培训”显然深谙痛点思维,他们十分直白地表示,“游戏不是障碍,也有着作为教育(手段)的魅力”。“游戏培训”的理念大致就是48字真言当中的那句“适度游戏益脑”——他们以《堡垒之夜》举例,这款游戏中经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角色与武器,做出瞬时判断便尤为重要——这便是一种对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

除了晓之以理,金主爸爸“游戏培训”还用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就是曾印在一千日元上的那位)来动之以情:说夏目老师从最高学府东京帝国大学(今东大)毕业之后,选了文人圈鄙视链底层的小说家当主业——就跟清华毕业卖猪肉差不多。但当他的代表作《我是猫》发表并震惊文坛后,一帮人又把他捧为了日本文学的代表.....

“对游戏的理解该发生变化了,玩游戏可以不断试错,在虚拟空间里可以与全世界的玩家分享成就感,因此游戏有着丰富人生的力量!”

只能说不愧是资本主义国家,小算盘打的够响。主营业务是用游戏搞教育,这波营销起于游戏而归于教育,实属是把欲盖弥彰整明白了。这波发声不是什么良心发现,因为据几家日媒分析这背后还有更多的算计在里面。

首先是“地利”。“游戏培训”选在香川县的报纸上发布广告,是因为香川县是日本全国第一个施行“防沉迷条例”的地区。在这份《网络·游戏依赖对策条例》(简称《游戏条例》)当中,虽然没有惩罚措施,但县内18岁以下人群每日游戏时间为工作日1小时、休息日90分钟,手游的话时间更是限制在每晚9时至10时之间。这种深入腹地的行为可以理解成有左翼政客跑到密西西比州去拉选票。

之后是“人和”。自从香川县推出防沉迷条例之后,其反对声就没有中断过。先是当地律师协会站出来表示其缺乏制定依据,民间也不乏认为它违反《儿童权利条约》和日本宪法的声音。去年9月份还有现役的大学生电竞选手以违宪为名起诉香川县政府。

最后是“天时”。这些年日本本就已经不多了的男性高中生当中,最期望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已经排到了第二;根据胶厂万代搞的调查,日本小学生最想要的圣诞礼物是游戏机。因此这个时间点也是相当有噱头——在圣诞节前搞这么一出,怎么想都不会缺少话题度。

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这条广告本身在推特上得到了1200多次转发、2500多个好评。以日本这种村民械斗都能当战役来讲的人口规模看,这是相当不错的数据了。

“游戏培训”的社长小幡和辉也算是个有故事的人。他曾经有过逃学经历(很可能是遭遇校园暴力),但是在游戏当中他收获了很多朋友,也找到了成就感——他以此为基础,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他自己对此事的表态是,“孩子们是最难受的,因为世代间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他们很坦率地向圣诞老人许愿想要游戏,而游戏却被一些人认为是有害的”。

其实正如小幡和辉所认为的那样,游戏在教育当中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实践: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帝国时代4》战役来获得一个学分,《我的世界》更是有专门的教育版,在不少国家得到了应用;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游戏沉迷又并非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

只不过现在来看,问题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世代间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谁都没有错,却谁都认为自己看待的游戏是“正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