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许光辉/我的大哥许贤魁

 潇湘原创之家 2021-12-24

我的大哥许贤魁

作者:许光辉

我的大哥、中国共产党党员许贤魁,因人老体衰,且在6月间发生过一次轻度中风,再也扛不住岁月的风霜雪雨,于公元2021年12月16日8:06时,农历辛丑岁冬月十三辰时,放下他无限眷恋的阳世、无限眷恋的亲人,驾鹤西归,登仙极乐,走完了他人生全部旅程,安祥地合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距生于公元1932年8月23日,农历壬申岁七月二十二未时,享寿九十岁。

大哥逝世后,我接到侄儿的第一个任务是写挽联。说实话,我小大哥22岁。我年幼的时候,他正当青年,那时候,毛主席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运动风起云涌,大跃进号角冲天,催人奋进,年轻人都长期在外搞建设,我并不知道自己有大哥、二哥、娥姐,以为就是五哥最大。大哥结婚迟,他成家立室不久,我就出外读书参加工作,共锅吃饭的餐数数得出。怎样写好他的挽联呢?我想到他去世前三天与我的对话。12月13日,星期天,得知大哥已经吃不了什么东西,人上床了,便与妻子一道,叫女婿开车来看他。在病床前,大哥的神光尚好,听力也好,说话齿口清,思维还蛮敏捷。

他见我来了,想坐起来,我连忙抓住他的手,要他莫动。我对他说:“老大,你一生了不起,创造了两座高峰。一是寿数高。从你往上数,我们家的祖祖辈辈,没有谁活到90岁,你活到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你比古稀多了二十年。二是党龄长,将近70年,不说我家族前人中没有,就是我们比你年轻的平辈和以后的晚辈也很难达得到这个高峰。”听了我的话,大哥面露喜色,从被窝里伸出大拇指,很自豪地说:“你讲得好,我是个鳌人!”有感于此,我为大哥撰写两副挽联。

其一是:九旬寿域,做事勤劳勤俭,风范当钦,群众颇多奉赞;七秩党龄,为人崇德崇高,精神可贵,子孙永享尊荣。其二:爱党有真情,七秩跟随知大义;兴家多善举,九旬劳苦是功臣。自认为这两副挽联用大哥身上是十分贴切的。

挽联写好后,侄儿少先又打来电话,说是立文和他商量了下,意思搞个追悼会,要我写个悼词。说到追悼会,其实是我们党发明和提倡的。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因执行烧炭任务不幸牺牲。9月8日,党中央直属机关1000多人在延安为他召开了追悼会。毛主席亲自参加会议,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毛主席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来评价我大哥,他一生光明磊落、家业有成,是个“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我们是应该给他开个追悼会,用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开追悼会,改革开放前是个很盛行的事,只是现在农村好像不兴这个,都是请和尚念经、超度。最终,我们叔侄商量,还是决定为我的大哥,一个资深的共产党员开一个追悼会。

要悼念我的大哥,先要从家庭出身说起。新中国成立前,我的家是个苦难深重的家。家里无田无地无房屋,父母带着哥哥姐姐寄住张家山那边的一座破庙里,靠作庄田度日。所谓庄田,就是许姓祠堂的公田,租种庄田收成的主要部分是要交公,用于族上管理开支(比如每年所有许姓男丁都要到祠堂里吃冬至,祠堂建在河陆屋里),自己所剩无几。父亲年轻时身体不好,难扶重,平时就挑个货郎担走村串户换点油盐钱。正因为这样,大哥、二哥和娥姐自小就吃尽生活的苦头。

我两岁丧母,参加工作前在二哥二嫂身边生活了上十年,二哥曾同我讲过很多小时候同大哥受苦受难的事,比如在哪里讨饭被狗咬;在哪里碰到一个神经病追着他们两兄弟打;在哪户人家被歧视辱骂;哪家主人好,给了饭还给了米,等等。有一件事我印象最深。二哥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年秋末冬初,大哥带他在别人家挖过茴的地里去倒茴。大茴小茴捡了一团篮,有蛮重。我们兄弟姊妹,大哥、娥姐等像娘,身材相对威武些;二哥等几个像父亲,单瘦些。加上大哥要大两岁,所以二哥无论如何也抬不起。这时大哥就说:“权伢子,你用死劲肩起、我推起你走。”结果嘞,二哥用死劲肩起时,不动时可以站得稳,老大在后面一推,他就一个嘴啃泥,连人带茴跌倒在地,只能一边哭一边咬紧牙关千辛万苦把茴弄回家。

因为苦,父母无法送子女上学,解放前出生的大哥、娥姐都是文盲。二哥呢?是他10多岁的时候,自己找到爷爷说:“我想读书。”我的爷爷许享求老先生是个有远见的人。这从他为儿子取名就看得出。我父亲叫明远,叔叔叫宏时、明哲,都是寓意非常好的。爷爷问了二哥几句话,二哥都回答得很得体,爷爷觉得二哥是个可堪造就之才,高兴地带着二哥找到父亲说:“权伢子要让他读书,几年书的12担谷钱由我出。”也因此,我的哥哥姐姐中,只有二哥是“出担子”(相当现在的寄宿)到离开50里路的周家垅读了几年书,成了能说会道、写算俱全的人。

大哥虽然没有文化,但土改时担任过村长,是新中国建设的积极分子,入了党,当过有关基层组织的头头。记得汨罗建县以前,归义公社在高泉山上原来水泥厂那个地方建了个红砖厂,厂长就是许贤魁。在社会上,没有文化是很造孽的,自己不能读书看报,学习文件,吸收新的知识,开会做不了记录、听报告有的话不懂意思,会上讲了什么搞砣数不清,传达贯彻落实自然也搞不到位,这也是大哥后来做不了基层领导干部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哥也能看书读报,也能写字,但归根结底还是难与社会发展高度相融,与时俱进。

今天评价大哥的一生,他是非常成功的。他家庭和美、家境殷实、子孙发旺、成人成才,一切都顺风顺水,令人羡慕。大嫂嫁到许家50多年了,我从未看到或听到过他们打架相反的事。一对夫妻,能够几十年和好如初,真是难得。大哥病重的时候,侄媳利辉在家族群里发了张照片,立文在背后扶着父亲,大嫂在前面为大哥喂汤水流食。我当时看了照片非常感动,觉得大哥是幸福的,给他们送了三个大拇指。大哥去世前两天,曾深情地对大嫂说:“老伙计,我要走了。这回辛苦你了,太受累了,只能来世再报。”大哥的后裔都很优秀,子子孙孙来势喜人。长孙清泉大学毕业后已在中国建筑总公司五局幕墙有限公司工作。外孙女刘黎思研究生毕业后,在辽宁财贸学院任英语教师。外孙婿闫辰钢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运行工程师。儿子女儿的小家庭都是美满的,四世同堂,人丁兴旺,平平安安,顺顺遂遂。

大哥令人钦佩的地方,一是他正确认识自己,坚持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社会的变化异常剧烈,赚钱的门路层出不穷。在大哥眼里,一切浮财都是靠不住的,不赚松活钱,不打冤枉主意。他不打牌、不买码、不参与赌博,至于股票、彩票更是不闻不问,凭本事、凭劳动,赚一分是一分,省一角是一角,到手就是财,轻易不失财。本本分分,方方正正。

二是凭苦做,劳动致富。大哥这人,除了睡觉就是做事。事不分大小,不分屋内屋外,见事就做,没有一刻停留。三十几年前,他带着立文在家里养猪,别人用饲料,他就是潲水为主,加点饲料,包了汨罗街上几个单位食堂,一张板车天天拖,那是一头不知疲倦的牛啊。在外头看见一块砖一把草,都要捡起回来,留得做用。

三是认吃亏吃苦,默默无闻。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低,基本没有什么讲究,只要温饱就行。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次我回家看他,因为大嫂带着侄儿走人家去了,他正在煮猪食。我问他吃饭没有?他说还冇,在蒸热。我一看他是用一个碗放在猪食上蒸。我说你这样蒸要不得,他说没事:“是高温处理,碗也盖好得的。”80岁后,因为侄儿侄媳孝顺不许他做事,他才喝点小酒,当当动口不动手的军师。

在我的印象中,大哥是有大智慧的人,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立文中学毕业后不愿读书,他多次做工作不奏效,就安排立文在君山朋友那里学兽医。立文学了兽医,从他家后来能够通过养猪发家致富来看是极具前瞻性的。这样的安排多么实际、多么实用。还有让细群学剃头,也是谋生的一技之长,虽无大用,却能养家糊口,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孙子孙女,他总是希望他们认真读书、好好读书。他曾对我说过,细伢子读书,会读要送到底,不会读不能霸蛮。他这些做法和理论,是不是与《触龙说赵太后》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智慧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大哥卧床后,儿子儿媳丢开一切事务,与他妈妈和两个姐姐、姐夫一道日夜侍奉在侧,卙茶送药,天天洗抹,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周一周二,陪大伯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完美诠释了妻贤子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深刻含义。大哥病重和逝世后,所有兄弟姊妹和亲朋好友都来探望了他,亲人刘黎思、许雁、许灿峰、刘佳喜分别从辽宁、海南、东莞、广州赶回,使他享受浓浓的亲情、温情。在为期七天治丧期间,亲人、友人、新屋里人和周边友邻日夜为他守灵,准确表达了和睦乡邻、善良至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信条。

大哥走了,但他音容笑貌还在。就一个人的生命而言,除了肉体还有精神。决定生命长度的有人记得你,首先是亲人记得,然后是朋友记得,再是社会记得。比如今天为大哥开追悼会,我讲到了爷爷、讲到了父亲、讲到了二哥,就说明他们还活在我的心里,是不朽的。大哥走了,大哥亲人还在,他的精神财富是一座丰碑,仍然如灯塔般照耀着我们,让我们学习和怀念。我和大哥是平辈,也68岁了,正在缓步走向人生的尽头。先人离别后人是一种自然规律,是谁也跳不出来的。大哥活到这个岁数,是高寿,走得这么平安,是幸福。大哥是有福之人。愿魂居天堂的大哥,万事顺意,像星星一样照看着你的后人、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和我们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也希望,我们的后人,一定记得大哥那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在政治上、道德上、能力上和为人处事上、实事求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平实脚步创造辉煌的业绩来报答大哥和我们的先祖先人们。

大哥,你安息吧,愿天堂的你一切都好!

作者简介

许光辉,汨罗人氏,江边长大,是工农兵学员。正式工作时间40年,其中有30余年埋头于公文写作和科普创作,得科普作家虚荣。因基础太差,并无辉煌之作。退休5年,乃惯性所致,仍玩文字,比不得文学作家。不会编故事、设情节、藏机巧,偶有文字见诸报端。

图片: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