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名博士将论文写在招远田间地头,给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徐方梅 2021-12-24

图片

图片

“成活率在98%以上,说明我们前期的实验和移植方法是正确的,以后更要注意温度和湿度。”近日,烟台市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所长、“烟薯25”品种的研发人辛国胜来到我市齐山镇蜜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育苗大棚查看甘薯苗长势。“烟薯25”脱毒苗从试管里移栽到大棚里已经一个月了,目前长势喜人。

图片

齐山镇一直有种植甘薯的传统,2016年左右开始试种“烟薯25”,起初是分散种植,不成规模。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我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党建为引领,一大批党支部领办的蜜薯种植合作社发展起来。2019年,镇级层面成立了联合社,2021年,市级层面与烟台市农科院共同设立了烟台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齐山蜜薯产业进入规模化、规范化、科技化发展新阶段,目前已突破万亩,预计今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图片

合作社要加快发展,最渴盼的是乡村振兴人才。2020年6月,山东省农科院党委决定实施“三个突破战略”,利用3年时间,选派300名挂职人员,集聚全院人才、项目、技术、成果、平台、资金等方面优势力量,在全省范围选定招远等三个县(市)建设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

去年6月29日起,山东省农科院先后选派以玉米研究所所长齐世军为组长的38名科研人员赴招远,在镇街、农业企业挂任科技副职。辛国胜一直对齐山蜜薯产业非常关心,这次又依托省农科院专家选派挂职担任蜜薯联合社的技术副总,指导工作更加方便了。

图片

“别看齐山镇不大,已经来了6位博士,为我们的蜜薯、玉米、小麦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齐山镇政府负责人介绍说。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董顺旭博士是业内有名的甘薯专家,2020年8月挂职齐山镇科技镇长后,不仅带来了适宜蒸煮的“济薯26”,丰富了产业品类,还帮助合作联社改进了存储技术,把蜜薯存储的坏果率从30%降到10%以内。今年,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张冠初博士挂职到任后,与花生研究所育种室主任陈静博士将鲜食花生、高油酸花生引种到该镇后疃种植专业合作社,试种成功后,将通过合作社在全镇先行推广。“合作社的强有力推动,为新技术成果落地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张冠初表示。

图片

“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乡村人才发挥作用赋能,是招远市近年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头号工程’。2019年以来,全市发展了282家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省农科院送来了一流人才,我们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13所高校开展农业领域的校地合作,设立实训基地5处,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招远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社的规模经营、规范管理,也为这些优秀的农业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我市举办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专家行系列活动6场,有38名专家与我市企业签订了农业项目合作协议,“合作社+博士”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图片

严正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来源: 大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