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稳重成熟,只要做到这五点就够了

 历史解密坊 2021-12-24

随着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也都变得越来越成熟,虽然有些人经历很多,但为人处世却表现得并不成熟。在古代,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就总结出五点,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究竟是哪五个方面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一一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对儒释道三家的学问都深学精通,并且还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史料记载,王阳明出生显赫,少年时才华横溢,后参加科举进士及第,从他步入仕途开始就一直顺风顺水,历任庐陵知县,两广总督和兵部尚书,晚年时还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一生也政绩斐然。不过,对王阳明来说,他影响后世的还是其思想,并且阅人无数也总结一些规律,从而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已经成熟。

王阳明在其著作中提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谓“立志”,也即人生目标,有目标的人生就有前进的方向,而没有目标的人生则犹如水中浮萍,只能随波逐流,终其一生也没有大的成就。比如,唐朝陆羽本是弃婴,后被寺庙方丈收养长大,便一直在寺庙诵经打坐,但陆羽对佛经并无兴趣,反而喜欢烧水煮茶,还对各种茶叶都如数家珍,因此他立志要探究天下所有的茶。于是,陆羽在征得方丈的同意之后,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寺院,开始走访各地寻找茶叶,最终历时数十年写出了《茶经》,直到现在还都被人们誉为“茶界天花板”,不可被超越。

王阳明说:“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意思是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要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说白了就是不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而要勇敢的做自己。比如,汉代名臣陈蕃,他不仅少有大志,而且坚定不移不畏人言。史料记载,陈蕃少年时在家读书,但是书房却弄得一团乱,一日有亲戚到陈家拜访,结果亲戚看到陈蕃的书房就数落他,但陈蕃却不以为然的说:“大丈夫当扫天下,何以扫一屋?”亲戚一听也哑口无言,只好悻悻离去。后来,陈蕃通过举孝廉为官,在官场上也处处以大局为重,而且更不畏强权,直言敢谏,终为一代名臣。


第三:控制情绪。

王阳明对情绪看得很重,他表示人不该有愤怒偏颇情绪。虽然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但王阳明认为,一个人情绪不稳就是不成熟的表现,而一个成熟的人要学会控制情绪。比如,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个治水英雄叫做西门豹,其实西门豹的脾气很不好,在治水的时候经常发火训斥其他人,因此很多时候都耽误了进程。于是,西门豹下定决心改掉坏脾气,他在腰部拴了一根绳子,每当他想发火的时候,就用绳子将双手使劲勒住,以此告诫自己控制情绪,久而久之西门豹就不再将情绪都表现在脸上,即便是心中已经怒气冲天,但是依然可以笑脸迎人。


第四:目标合理。
王阳明不仅要求要立志,还要合理的立志,也就是要设定合理的目标,而不能好高骛远。正所谓“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在我们设定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唐朝大诗人陈子昂,他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长大后也立志要从军,但后来他因骑马受伤再也无法习武,于是就及时改变了目标,开始弃武从文,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熟读经史,后来参加科举进士及第。假如说,陈子昂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还依然执着选择习武,最终也难以获得成功,而中国古代诗坛也少了一位名人,当然也不会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名句。

第五:控制欲。
王阳明一生淡泊名利,他表示:“减得一分人欲,便复得一分天理”,就是告诫我们成熟的人要控制物欲,也就是要“戒贪”,否则什么时候都不会成熟。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叫公仪休,他平日里十分爱吃新鲜鲤鱼,因此就有不少人上门送鲤鱼给他吃,但是公仪休每次都坚决的谢绝了。后来,有人就问公仪休爱吃鲤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赠送呢?公仪休表示,如果吃了别人的鱼被人猜忌罢官,以后就休想还有鱼吃了。由此可见,公仪休很好地控制了物欲,没有任何贪心,因此他一生为相公正清廉,而且在历史上也留下美名传承至今。


总而言之,王阳明通过是否立志,不畏人言,控制情绪,目标合理和控制物欲五个方面,为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提供了参考,当然也还有其他的方式,如果在理也都是可以使用的。
参考资料:
《人格魅力》作者:[美]亚瑟著;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