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窗剪烛】杏花如烟也随风 | 散文 王新年

 文化佳园 2021-12-24

    早上,在上班的路上,突然发现路边的杏花开了:白中略带一点浅浅的胭脂红,仿佛年华正韶的少女,腮边轻轻点了一抹嫣红,靓丽中透着一点俏皮,俏皮中充满青春的热烈和奔放!那满树浅红带粉的杏花,那种虽淡犹浓的明丽,一下子震动了我久已麻木的心灵!天天生活在小城,每天为了生计而奔波,早已忽视了春的到来。那天早上,不经意的一瞥,竟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竟激起了我疲塌已久的生命意识!虽然,我没有欣赏到那如烟似幻杏蕾初萌的美色,但是现在"杏花如烟也随风"的景象,却深深地震撼了我的灵魂!每天,上班下班,我都要特意从那条杏花盛开的小路经过,感受杏花的蓬勃,感受生命的热烈,领悟人生的真谛。

    清代高士奇的诗写道:"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是啊,那残冬的梅花怎么能沐浴在春花下艳丽的杏花相比呢?孤独的梅,给人的只是冷的感觉,丝毫也领略不到春的气息!只有这"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的杏花,才让人感受到了春的灿烂和生命的热烈!唐代的罗隐在其《杏花》诗中也说:"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可见冬去春来,梅谢杏开,乃至四季的更替,生命的荣枯,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规律!

    看到杏花,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虽然现在没有纷纷的春雨!杜牧的这首《清明》诗,还是在小学课本里学到的,虽然记忆已经沉淀了几十年,但诗人用几乎直白的语言勾勒的那副清晰可辩的图画,始终镌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这"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宋·梅尧臣)杏花,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在"细柳才黄半未匀"的时候,就从灰暗的地平线上冒出来,以自己的艳丽向人们预报着春的信息。这"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宋·王安石)的杏花,这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杏花,在王安石的笔下俨然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逸世高隐,是一位看破世事红尘的君子,是一位宠辱不惊一任世事变迁的江湖豪客,是一位带着恬淡的微笑惯看春风秋月的大家闺秀!可是,杏花,却只在寻常村陌旁"半抱春寒薄杂烟,一梢斜路曲墙边"歪斜篱笆边自然绽放"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农家小院中随意微笑"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荒山野岭"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唐·白居易)"。杏花似乎永远都是平民化的,杏花似乎永远难登大雅之堂,她热烈的生命似乎永远只在偏僻的角落绽放!这就是杏花,不张扬、不卖弄、淳朴、本色的杏花!

    欣赏杏花,最好是在蒙蒙的细雨中:"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这种凭栏远眺是雅人的陶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是隐士的恬适和闲远;如果,在薄暮冥冥的黄昏,伴着如雾似烟般的细雨、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看零星花瓣在斜风中缓缓而落,那该是一种怎么的感动和心悸啊!那"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风情万种,该给人多少生命的感悟呢!!宋徽宗赵佶曾这样描写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在这里,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而娇艳的杏花又像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就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一般的花儿,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由此可见这平凡的杏花有着多大的无穷魅力!当然,美丽遭妒,杏花毕竟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赵佶的这首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当然是借助杏花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自己,家国沦亡的哀情的!宋徽宗的诗句充分说明,不同的人面对娇艳的杏花,总会勾起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

    花开一季,人活一世!杏花,在她短短几十天的花期里,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恣意灿烂,把自己的璀璨全部展现在一个不被人了解的世界,从来不想去讨好谁取悦谁,好象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自我的自然展示!那么人是不是也该像杏花一样呢?"纤雨寒山夜润钟,姑苏桥畔小炉拥。凭栏遥看柳深处,杏花如烟也随风。"人和娇艳的杏花一样最终都要随风飞舞飘零散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