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胜|河北·直隶总督署

 zhb学习阅览室 2021-12-24

直隶总督署

在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的现代化高楼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掩映中,有这样一座北方衙署建筑群,灰瓦顶、小式硬山建筑的清代建筑规制格外显眼,这里就是直隶总督署。

清代的直隶省是现今河北省的前身,但直隶省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北京、天津两市,以及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辽宁等一部分地区,管辖着12个府、7个直隶州、3个直隶厅和127个州县。

直隶总督署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建筑群,清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这里有密切联系。因此,直隶总督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赞誉。

大堂正中悬挂的“恪恭首牧”牌匾

唐执玉“恪恭首牧”廉政匾

直隶总督于清雍正二年正式设立。在历经八帝187年的历史期间,共出现了包括曾国藩、李鸿章等在内的74人、99任次直隶总督,其中大多是封疆大吏、朝中重臣。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自1991年开放,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

总督署内最有权威性的建筑当数衙署大堂,这里是清朝历代总督举行重大政务活动和隆重贺典的地方,如迎接圣旨、拜发奏折等。在大堂内外悬挂有多块牌匾,其中雍正赐予第八任直隶总督唐执玉的“恪恭首牧”匾悬挂于大堂内正中,此后历任继任者都没有将此匾取下。唐执玉在任内一直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恪恭首牧”四字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雍正七年,唐执玉就任直隶总督,他到任后以“厚民生,澄吏治”为己任,治理河道、减轻民众负担,政绩十分突出。同时他也赢得了雍正的信任和赏识,二人关系密切,当时有人评价他们的关系是“明良相遇,千载一时也”。唐执玉对雍正帝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虽病仍坚守直隶。雍正九年,唐执玉病情恶化,三次上书请求解任,后被允许返京调养。十一年,其再被派往直隶,然而很快病情再度恶化,长达数月无法进食,唐执玉仍带病坚持理事,奏稿、文书均亲自过目,临终前还遗有“西师未复,直隶雨泽衍期,臣死不能瞑目”的奏折。雍正十一年三月,唐执玉病逝于任上,终年六十五岁。

据介绍,唐执玉为官清廉,一生以“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为座右铭,清政府每年给他的养廉银他只用一部分,其余全部上交国库,充作公用。同时,他还教育子孙不许贪图钱财。由于他一生俭朴,他去世后,继任者顾琮率僚属入祭并整理其遗物,发现竟“箧无一物”,无法成殓。雍正赐祭葬拨发银两,直隶众官员捐资才将他的遗体装殓,运回原籍安葬。唐执玉为清廷以及直隶官民“鞠躬尽瘁,忧国忘身”,得到了正史和百姓的称道。也因此,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增设了廉洁文化展馆,向来往的人讲述直隶廉政文化。

《御题棉花图》

方观承和他的《御题棉花图》

在衙署大堂后身的两侧,分别是《御题棉花图》和《兵技指掌图说》。《御题棉花图》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为百姓谋了福祉;《兵技指掌图说》翔实地描绘了清朝绿营兵的操练情况。

说到《御题棉花图》,就不得不提“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观承。据了解,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近20年,任职年限仅次于李鸿章。在任上,他兴农治水,赈济灾民,处理狱讼,每项事情都办得井井有条,起到了拱卫京畿的作用。

方观承的经历颇为坎坷,原本书香门第出身的他,小时候家道中落,亲人遭流放,他也因此备受磨砺,意志更加坚强。据记载,方观承每年都要徒步到黑龙江探望被流放的祖父和父亲,在探视中学习诗词文章,了解天下的民生疾苦。每年寒来暑往,虽备尝艰辛但也磨炼了他的心志。32岁时,方观承才走上仕途。

乾隆初年,直隶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成千上万的百姓四处逃荒,流离失所。方观承在迁任浙江巡抚后仍未忘记这里百姓的疾苦,派人从浙江购买薯种运回,并雇20余人来直隶指导种植。后方观承任直隶总督,继续大力推广甘薯种植,这缓解了当地百姓因灾情导致的困苦。“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谚语大抵由此而来。也因为方观承勤政爱民广种甘薯,当时畿辅百姓把甘薯称之为“方薯”。

除此之外,方观承在任期间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技术,造福一方百姓。他认为种棉“功同菽粟”,只有使农民种棉纺织,才能使“衣被周乎天下”。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南巡,方观承迎驾并带他视察了当地棉行,得到乾隆高度赞赏。后来,方观承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推广棉花种植的经验,绘成了16幅《棉花图》,图内详尽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从种棉花到染织成布的全过程,每图后都附有文字说明。随后,方观承将此图献给了朝廷,乾隆看到后非常重视,在每一幅图画后题诗一首,《御题棉花图》应运而生。同年,方观承主持将此图刻在十二块端石上。

《御题棉花图》全文为阴文线刻,图画中的房舍和百姓刻画得十分鲜活,即使是不识字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这套图册,明白棉花的具体种植过程。《御题棉花图》的现实意义是其他农业书籍很难达到的。

廷雍临摹的山水画

廷雍山水画《秋江泛棹图》

在直隶总督署偏殿,有一幅“特殊”的山水画。这幅画名为《秋江泛棹图》,上有一方钤印“玉牒廷雍”。这幅画正是曾被八国联军进行了“国际审判”的直隶总督所作,他就是廷雍。

廷雍是清朝宗室,正红旗人。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天津,裕禄兵败自杀,廷雍受命署理直隶总督,代统其军。廷雍一上任,马上令人紧闭城门,命官兵及义和团成员在城内搜捕洋人和洋教士。八国联军攻下北京后,慈禧带着光绪逃跑,联军除留一部分在北京烧杀抢掠外,还派了一支军队从京、津两地出发向保定进攻。

八国联军侵占保定后,对保定进行分区治理,大肆烧杀抢夺。同时,他们直接逮捕了直隶总督廷雍、直隶按察使沈家本、城守尉奎恒、淮军统领王占奎等人。同年11月6日,四国侵略军首领耀武扬威地坐在总督署大堂之上,进行所谓的“国际审判”。他们用清朝对待“十恶不赦”罪犯的条款,以纵容义和团的名义将廷雍等3人押至保定城南凤凰台枭首示众。

一位封疆大吏在自己的公堂上被侵略者审判并判处死刑,这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政府,甚至是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一场悲剧。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展示这幅《秋江泛棹图》,希望用这幅画记录廷雍这位在位仅仅50余天的直隶总督,同时以此警示后人,“弱国没有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直隶总督署内丰富的史料正是当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里也因此成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