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领导讲话稿,写不到点子上,怎么办?

 hzhujian 2021-12-24


审问+慎思+明辨=善作
——写好讲话稿的“4W”法则
文/薛贵辉

写稿难,写讲话稿更难。

日常写作中,对很多人来说,你要让他写个总结、信息或报告,一般都不会有问题,但要是说让他写篇领导讲话稿,就会面露难色。

因为这种稿子最难写。

最让人头疼的,是这种稿子因人而异,尤其是为新领导的服务更是没底。谁也不敢说上一任领导喜欢的风格就合新领导胃口。在加上讲话稿需在特定场合讲出来,同受众沟通,接受受众检验,无形中,给写作者增加了难度和压力。

怎么把准讲话稿的脉?如何写出适销对路的稿子?

我的答案是:把握以下四个“W”:

1.Why:为什么要写?

这可从两个维度来考虑:

第一,领导为什么要讲话,目的是什么?

比如,你临时接到办公室主任交待的写作任务,让你写单位领导在作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你怎么办?

有经验的人就要问,领导为什么开这个会?出发点是什么?侧重点是啥。是为了提升依法行政,还是加强党的建设?目的不同,写法不同。

若搞不清楚写作意图,就分不清轻重,不知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

第二,写这个稿、开这个会有什么背景?

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同样的道理,工作中也没有无缘无故要干的事,也没有无缘无故要写的稿,你要写的讲话稿,一定有它的来龙去脉,有特定背景。你搞不清这个背景,就踩不准点。

同样以写领导在作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为例。接到任务后,你除了问清领导目的外,还问相关背景。比如,这种会是不是从上而下层层召开的会?是不是近期单位在工作作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相关的批示?等等。

所以,接到任务后,你千万不要怕麻烦,得多问几个“为什么”后再写。现在有些同志写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清楚写作的意图和背景,凭主观臆测或不全面的信息写,怎么能够写到领导心坎上呢?

2.What:写的是什么事?

公文都是为解决问题而诞生的,文因事而生,事用文来解。

然而,解决问题有个前提,那就是定义问题,只有把问题边界定清楚了,才能准确地切割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写好讲话稿,必须搞清楚你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是,该如何来认识问题呢?

我的理解是六个方面。

以作风建设推进会讲话稿为例。

第一,作风建设的内涵是什么?

第二,中央对作风建设的重要理论、工作部署如何?

第三,上级对作风建设有哪些重要观点、重要指示、重要文件?

第四,单位在作风建设上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典型事件?

第五,本单位作风建设上曾采取哪些措施、效果如何?那些是有效的,哪些是需改进的?

第六,本单位领导对作风建设有哪些基本思路和方法?

3.Where:在何种场合用?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是毛主席叫我们的写作方法。

讲话看场合,这是高情商的表现,如果不看势头乱说一通,只会令人尴尬。

所谓场合,即文字运用的场景。

可从三方面理解:

第一,使用范围。内部小范围,还是外部大范围?如果是内部讲话,可以“关起门来说心里话”,用词用语可以自由随意一些。如果是大范围公开讲话,尤其向媒体公开讲话,用词要慎之又慎,以免引起误读。

第二,现场气氛。庄重严肃,还是喜庆活泼?如果是庄重严肃的场合,如党代会、人代会、纪念会等,用词用语一定要体现规范、严谨、庄重特点。如果是表彰会、联欢会、座谈会等,则需要体现喜庆、昂扬、客气的特点。

第三,轻重缓解。如果事情紧急,内容要开门见山,直陈其实,语气要急迫。如开突发事件的紧急动员会,就不能像开研讨会一样论证太多的重要性,必要性,必须开门见山讲紧迫性,提出工作要求,不能耽误时间。

4.Who:何人讲,何人听?

讲话稿本质上就是讲话,是沟通的一种方式。所以,必须有人讲,有人听,否则沟通就不成立。

所以,一定要搞清两个问题:

第一,搞清谁来讲?

主要看六点:

一看领导职务。正职领导的讲话站位、内容、语气同副职领导的讲话一定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看领导学历。本科毕业的领导同博士研究生毕业的领导,在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深度上无疑是有差异的。
三看领导专业。学金融出身的和学工程机械出身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差异,学哲学出身的与学法学出身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样有差异,他们对文稿的认知或多或少会带有本专业的影子。
四看领导履历。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更关注写作的逻辑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更关注问题的破解方法。长期在企业工作的人,或多或少会用企业的思维方式来处里问题。
五看领导性格。性格外向的领导敢于表达,愿意接受新观点。性格内向的人领导表现得相对拘谨,追求稳妥,谨言慎行。不同性格的人,对文字风格是有一定要求的。
六看领导偏好。每个人都有些莫名其妙的偏好,没有任何道理可言。比如,有些领导喜欢引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有些领导喜欢通俗易懂的表达,有的喜欢排比对仗,有的喜欢像日常讲话一样表达,有的甚至有特定的句式结构,不一而足。

第二,搞清讲给谁听?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对象,面对不同的对象,就要“唱不同的歌”。

比方说,受众是机关干部,对工作的理解认知一般来说相对较高,讲话内容就可以写得专业些,语气也可以严厉些。如果受众是媒体,是群众,那在内容就要通俗易懂了,否则人家听不懂你的“行话”,语气也要客气些,不能还以“领导”自居,因为那样很难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一点让人感到了讲话着居高临下的心态,沟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受众是上级领导,或者是平级兄弟部门的同志,讲话的站位、语气都与前者截然不同。有些对内部讲的话,在这里就极其不合适了。

总之,高明的人,一定会根据受众的不同来组织语言,因人而异。

《中庸》第二十章写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学习写作,何尝不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