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滴沥青”实验,1927年开始至今仍未结束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12-24

在人们的印象里,沥青是固体,在常温条件下可以敲碎,否则也不能铺在高速路上。不过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物理学家帕内尔,他就认为沥青是液体,并且想通过实验,向学生证实自己的想法。

帕内尔教授是第一个做“滴沥青”实验的人

帕内尔是一名大学教授,有着很高的学识,他觉得固体形状不会发生改变,但是沥青就不一样,放在容器里面,会随着容器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就会流动,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漏斗实验。

1927年,帕内尔开始着手准备“滴沥青”实验,他将一块沥青放进漏斗里面,下面放着烧杯,用来接住滴下来的沥青。

漏斗是密封的状态,他将沥青加热融化以后,用玻璃罩将漏斗盖了起来,让沥青再慢慢凝固。

三年之后,帕内尔见证实验奇迹的时刻到了,这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实验室。学生们的心情都很紧张,毕竟这关系到教授的名誉,万一实验失败,将会是不小的打击。

当玻璃罩子拿下来时,漏斗里的沥青纹丝不动,学生们感到很诧异,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就在这时,帕内尔拿起身边一根做实验的铁棒,马上将实验室的门给带上,他觉得外面的气温较低,空气进入里面会降温,影响实验。

尽管将门关上,还是没有看到沥青滴落的瞬间,帕内尔感到很失望,三年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后来通过计算,漏斗里的沥青,至少十年才会滴下一滴。

帕内尔年事已高,在有生之年,漏斗里的沥青终于滴了3滴下来,但还是错过了滴落的瞬间,没有记录下来。直到去世以后,对他来说也是一种遗憾,不过这个实验并没有结束,又有其他人接替帕内尔来做实验。

“滴沥青”实验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几代人,实验也没有完成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沥青在正常的室温下,没有达到软化的温度,怎么可能从漏斗里滴出来,只有加热融化变成液体才能滴下来。

其实这个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沥青的粘性很高,即使在常温下,保持固体状态,它也可以缓慢地流动,只是不容易被人察觉。

当初帕内尔要做这个实验,就是想证明,沥青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象那样,它是液体,但看上去像固体,也可以自由滴落。

是否有记录到沥青掉落呢?

从1927年这个实验开始,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是否有记录到沥青掉落呢?

1938年,第一滴沥青滴落,那个时候还是帕内尔主导实验,他在世时,一共滴了3次,可惜都没有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帕内尔去世以后,同样来自昆士兰大学的教授梅因斯通接手这个实验,那时他还很年轻,接手的第二年,漏斗里的第四滴沥青已经摇摇欲坠,随时有可能滴下来,但因为一些意外情况,他没能见证。

梅因斯通于2013年7月去世,期间就有5滴沥青滴落,可是每次都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滴落的精彩时刻。

后来怀特成为这个实验的第三代人,这时已经有了先进的科技设备,实验过程也没有那么辛苦,据专家推算,用于实验的沥青全部滴完,大概需要200年的时间,这也打破了吉尼斯纪录,成为全球最无聊最漫长的实验。

“滴沥青”实验为何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液体状态下的物质,流动的速度也就更快。沥青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常温下是固态的,虽说可以流动,但速度极其缓慢,试想一下,10年才滴落一滴,整块沥青全部滴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关于沥青是固体还是液体,是个争议性的话题,虽然科学证实沥青就是液体,但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是固体。

要判断某种是否为液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流动性来区分,这也是做“滴沥青”实验的初衷。

沥青含有单质碳和高级脂肪烃,没有固定的分子结构,虽然从外观看上去像固体,但是微粒子活动性不强,流动的特性并不明显。

正是因为沥青的特殊分子结构,再加上较强的粘性,在常温下想让它自由滴落,过程也就变得漫长,“滴沥青”实验需要两个世纪才能完成并不夸张。

科学家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沥青,就会为了以后能更好利用这种材料,为人类造福,虽然过程艰辛漫长,取到实验结果也值得。

任何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只有弄清背后的真相,保持一颗探索真理的决心,科技才会进步。你是怎么认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