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处寻丽江

 夫复何言 2021-12-24

2008年9月19日到9月27日,我和妹妹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在彩云之南暴走一周,丰富了自己的小小阅历。近期挖掘过去的记录,发现当时写了不少游记。依据印象中的行程时间把它们整理好,重新放到这里。

被人称为阿诗玛、金花、胖金妹、卓玛的日子,海拔高度以一千米一千米为跨度的行程,伴随着永远好奇的心情,使这次游历无比精彩。

果然,行万里路,真是最棒的体验!

附 2008年9月22日 旧忆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湾而得名。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我在官方网站找到上述资料,试图追寻丽江的本来面目。但是对于大多数驴友而言,上面这段文字是毫无意义的。丽江,早就从一个地名变成了小资的图腾,关于它的联想,可以是窄窄的青石板路、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纳西古乐、东巴文字,也可以是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夜晚的歌声,还可以是高原的天空、雪山看护的圣地,甚至可以是发呆、上网、打瞌睡。

我去丽江是因为妹妹想去,同时又觉得它属于人一生必到的地方之一,而且又是去梅里的必经地,所以便去了。事先做了许多功课,发现大家众口一词批评大研古城的商业化,干脆连住在那里的兴趣都没了,直接杀到束河安顿了下来。

放下行李,天就黑了,我们赶紧出去找吃的。七点钟的小镇,已经非常安静,我们的脚步声回响在石板路上,一声声像要叩进心里。路旁的商铺陆续打烊,灯光也渐渐暗了,我们沿着小溪找到餐馆集中的地方时,进餐的人已经寥寥无几。随便挑一家坐下,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坐在秋千上,不停变换角度拍餐桌上摆放的鲜花,康乃馨、玫瑰、百合,夜晚的灯光下,每一支都有着别样的美丽。各种各样的小狗在街道自由穿梭,偶尔有当地人走过,也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不紧不慢的踱过去。酒吧也是有的,音乐声都柔柔的,浅吟低唱,一切都显得温婉而又随意。我们第一时间就爱上了这种感觉。

第二天爬完玉龙雪山回来,时候尚早。同伴可能有些高原反应,美美地睡觉。我洗完衣服,出去帮同伴买药,逗完客栈里养的小狗,无所事事捧着一颗石榴坐在回廊。阳光斜斜的落在肩上,天空湛蓝,万物寂静,我将半透明水晶样的石榴一颗一颗填进嘴里,享受着甜美的果汁,彻底心满意足。

清晨,我们再去探寻心中的丽江。小镇依旧安静,游客寥寥,当地人半开着门准备早餐,空气中弥漫着纳西粑粑的香气。太阳把我们的影子拉的老长老长,高高低低投射在青石板路上。信步走到茶马古道博物馆,品尝了一上午普洱茶,自己的心情也终于完全放松。

离开的时候,终于还是去了大研古城,那个全中国小资同志们的圣地。也许因为束河的熏陶使我们已经懂得放慢节奏,我们完全可以接受满城的商铺和酒吧。晃到四方街看到纳西老奶奶们的欢歌曼舞,感觉触摸到真实的丽江,于是我们没再去白沙。

在邮局寄了一堆明信片去天南海北,企图将这份喜悦传递出去,也希望每个人能在困扰的现实世界寻找到自己心中的丽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