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德印象

 夫复何言 2021-12-24

翻日记本时,一张二十三年前的火车票掉了下来,深夜从承德回天津的硬座。拿着这张票,承德印象一帧帧在脑海里重映。当年想着将来一定要重游的,谁知至今未再踏足。

甚至哀求捕风捉影老先生找张承德的照片都未果,这个地方,离我们的空间和时间竟然都已经如此遥远,只好继续用北京故宫作为题图。

1997年9月30日晚上,我和师姐两人挤上去承德的火车。站票,人多得要命,仿佛全天津的人都挑在这一天去承德。好容易到北京时夺得座位,一坐下来长睡不已,一觉睡到承德。

当年那些老爷子们一个个风风光光地到承德,哪怕是咸丰逃命,想必也比我们这一趟要舒适得多。

找到旅馆,找好旅游车,睡到六点多便爬起来,拖着疲惫之躯,精神却出奇的好。清晨空气凉爽,打开车窗,迎面是丝丝凉意,路两旁全是菜地,还有丝瓜吊在蔓藤上。

八点开始爬山。一路开满牵牛花,红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虽说见过了南方许多险秀奇绝的大山,但在这塞北平原上平地突兀一座山拔地而起,感觉倒也凛凛。尤其那磬锤峰,上摩天,下悬壁,沧海桑田造就这一锤一磬,沉寂了许多年,不知待何人来敲?

沿着宽不过两米的绝壁走过去,人人都伸手摸一摸据说能让人活到一百三的棒槌,心里特别想拿起它小敲一下,听一听几千几万年来的悠悠天籁。

下山来马不停蹄地去外八庙。记忆中的顺序是普宁寺、小布达拉宫、普乐寺,另有两庙都没进。限定了时间的游览,两个人赶得急冲冲的,早已经把所见的景象全都混在一块儿了。

依稀能想起来的是普乐寺三进三重的构局,甚至还有大雄宝殿,却是藏传佛教的宝地,也算汉藏交融的见证吧。大师傅们着黄衣,批红缎,扎红带,且不怎么光头。小布达拉宫则是完完全全的藏教模样,外观仿布达拉宫,里面供奉的也全是黄教的诸神。

勉强写一下两座寺庙,但愿不会混淆。

普乐寺取普天同乐之意,汉家风格,有天王殿,有弥勒佛,有十八罗汉,中轴对称,四平八稳。众多游客或焚香或跪拜,大师傅卖香外加一块玉佛,果然是生意兴隆达三江。师姐到一处拜一处,我正好乐得四处游逛,或睹法相,拍拍栏杆,摸摸龙头,一面惊叹工艺之精巧,一面又恨自己知识不足。

不知叫什么名字的殿里供着千手千眼观音,据说是世界之最。各种法器在手,慧眼洞开,长耳圆脸,低眉厚唇,真个宝相庄严。大佛是木质雕琢,衣带当风,裙袂随体,各种法器细致入微。忽然想起观世音兼广目广闻诸天王之长,怪不得地位如此之高,要普渡众生,没有这无边法力,可是万万不行的。

寺庙中线最深处是一座小山,最为别出心裁。黑洞洞的入口,拾级上去,转几个弯,眼前豁然开朗,却是一尊小财神,似笑非笑。我们两个财迷三跪九叩,各自许下发大财的愿望,反正是空头支票,财神爷想必一定乐意随便开。再下去又是黑洞洞的石级,摸索着才到出口。大约房地产市场火爆,这位财神爷把钱全拿去投资了,自己蜗居斗室一间。不过他当真财大气粗,上香免费,不似其他殿里的佛祖菩萨,财迷的紧。

小布达拉宫就是个布达拉宫的缩小版,为乾隆六十大寿造的,距今两百多年,却斑驳的厉害。墙体剥落,大门表面像一锅粥,好多石级都已坍塌。它的精华部分在小红楼,藏式的四回风格,四廊相对,围成一个天井,中间立起佛阁。大约修缮过,里面很是齐整。

赖在一个导游后面,终于知道摆在佛前的一套八个家伙究系何物。一为法轮,佛法不灭,二为法螺,佛音无边,三为白莲,出尘不染,四为伞,佛法无边,五为盖,普渡众生,六为双鱼,超脱自由,七为回形花纹,学名已忘,无边无际,八则全部忘光光啦!

第二日游避暑山庄。清秋的天气,却下起雨来。特地看了眼“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满汉文碑,努力迈开我的小短腿去感知两三百年前的生命。幸好,避暑山庄是康熙打下的基础,没被弄成颐和园那样的金碧辉煌,处处于肃穆质朴中透出威然之气。

山庄内养鹿而不设围,有园却不砌墙,石径蜿蜒,碧草青青,漫步其中,时见江南之秀气,时见蒙古之豪放,还能偶遇西欧之恬静,一楼一亭,一桥一碑,看似无心的布置,其实都有着独具的匠心。许多地方早已废弃,还有一些已毁于战火,芳草萋萋,再加上朦胧烟雨,真让人恍惚不知身处何处。

回首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曾经强盛而充满英气,而眼前是巨大的石基、横斜的枯枝,诉说它的繁华落尽。月色江声一块正在拍电视剧,一群小太监挤在门口,皇上饮了几口保温杯里的清茶,准备上场,不知老祖宗可认得?

暮色渐渐合拢时,我们拖着步子走出来,终于坐上回津的绿皮车,人比来时少多了。告别了打卤面和肉片炒香菇,怀着重游的期许,一夜听雨。

天明下车,身上打落的便已是天津的雨点了。


附 1997年10月2日 旧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