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上高楼接大荒

 夫复何言 2021-12-24

一座城,因一个人而让我惦记。这个人,因这座城而得号。

这个人,别号柳柳州,大名柳宗元。这座城,就是柳州。

感谢中学课文的选材,从小在老师的要求下,先生的《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都背得滚瓜烂熟。直到现在,应试的压力消散殆尽,仍能不时想起他的金句。

力竭词穷时会笑话自己“技止此耳。”见到鱼池里自在的鱼儿会向往“皆若空游无所依。”而每每与来自永州的朋友相逢,总会脱口跳出“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以至于她们好一阵子都不愿穿黑白色的衣服来见我。

唐宋八大家,唐代唯有其二,柳宗元拔得其一。若论入选中小学课文的数量,八人当中,苏轼因诗词文赋俱佳,当之无愧排名第一,而第二名就属柳宗元了。

他的《江雪》也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

鸟儿飞过了一千座山也不肯歇脚,只身消失在茫茫长空;一个人不愿意踏足世俗谄媚的生活,哪怕有一万条道路也选择放弃。只有一件破蓑衣,和一叶孤舟,在一片苦寒的江面上独钓。漫天的雪花飞舞,压在头顶的竹笠上,似乎没有重量,又似乎让人无法承重。没有鱼,你知道,我知道,他也知道。其实,他想钓的,难道是鱼么?钓竿那一头挑起的,只是那一腔冰雪,和那一怀寂寞。

短短二十个字,小时候摇头晃脑啃下来,哪里能深味其中的苍凉和倔强。等自己大一些了,读到《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连冰雪都没有了,惊风、密雨,扑面而来,诗人惦记的已不再是自己孤单的固守,而是同时被贬、分散在漳汀封连四州的患难之交。他不是放弃了自我,而是更为坚韧地去支持他的所有。

三年前的今天,我选择在清晨登上柳州城楼,巨大的城墙上下一个人影也没有。当年的柳柳州,登高时所见与今日也许并无二致。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吟诵着他的句子,在城楼上徘徊良久,等待这座城市渐渐醒来。晨晖慢慢铺满柳江,街道上有了稀疏的行人,而后便是车辆,散发出的轻烟,随着晨雾一起萦绕在南方依旧绿色的枝头。没有寒江雪的日子,其实更难坚守自己的内心吧?

这首诗中所谓的漳汀封连四州,代表了被贬这四地的朋友,他们分别是:漳州韩泰,汀州韩晔,封州陈谏,连州刘禹锡。我曾经怀着寻宝的心情,去漳州老街寻找韩泰的踪迹,可惜,漳州官衙暂时封闭,我始终也没能触摸到柳柳州的那一份惦念。汀、连、封,我还要再去探探,也许某一棵树,某一粒尘,曾经见过这首诗在朋友的清泪中熠熠发光。

幸好,他将自己留在了柳州。穿过市中心的柳侯公园,便可以找到柳侯祠。虽然柳宗元在柳州去世一年后迁葬长安,但柳州仍然留下了他的衣冠冢。祠内还有他手书的“罗池”二字。

近些年柳州因螺蛳粉和五菱而独步天下,但我还是更爱这一点方寸之地。在那里,有着韩愈写柳宗元文、由苏轼手书的三绝碑,相传明代此碑曾经断成三截,居然又一一寻回复原,像极了这三人,打不断、蒸不烂、压不跨,最终成就了我们心中的丰碑。

去柳州吧,在一碗螺蛳粉的酸辣中感受五味杂陈的生活,而后整理好脆爽爽的心情,去瞻仰一个不朽的灵魂。



附 2017年12月21日 旧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