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摘要

 水晶苹果360 2021-12-24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大师张雪门先生于1966年在台湾书店出版的一部教育理论专著。

这部专著从幼稚园行为课程之意义与目的、如何组织幼稚园行为课程、课程实施后的进展、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课程实施前的准备等方面做了系统分析,在今日“以教材为中心”的气氛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雪门大师《幼稚园行为课程》要点(有删节)。

-------------------------------



PART 1

  行为课程之意义与目的  

——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里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在今日以教材为中心的气氛中,我们特别来提倡行为课程,自有不得已的苦衷,现在分别说明于下:

第一,从幼稚园课程以实际行动为主来说。

幼童从接触而生的经验叫做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基本经验。我们提倡的幼稚园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爆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在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

第二,再从幼稚园课程以教材为中心来说。

因教材的目的在充实幼童的生活,所以对他们仅是活动而非知能。幼童进幼稚园的时候,心中没有学科的观念;他们看宇宙一切的一切,全是整个儿具体的活动。所以教师对于幼童,只要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的经验,培育其生活的力量。若教师真能够做到这样,这便是行为课程了。

---------



PART 2

  实施行为课程之重要原则  

——


幼稚园行为课程之重要,在统一两种生活,因之,在实施上必须随时注意到下列原则:

第一,课程固然由于自然行为,却须经过人工的精选。

幼童的行为决不是孤绝的,无论由于内部的需要,无论由于环境的刺激,都足以唤起其行为的反应;但反应的结果,又改变了其原有的经验。然而这种自然的行为,其本身也有其缺点,必须经过人工精选,使能达到课程的效果。

幼稚园教育的时间有限,各种的经验必须让幼童一一亲自经历,在事实上本不可能,而且也太不经济,这里就当由我们来选有代表性的精品。例如养蚕可以代表许多昆虫的蜕变。恳亲会的游戏,募慰劳品的表演,其课程都是一样,在教育效果上,除练习作用外,有时实在不必把这些类似的活动一再重复。

第二,课程固然由于劳动行为,却须在劳动上劳心。

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劳动,但劳动并不一定都有价值。孟子日:“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错误行为的结果,必唤起其心理的思想;从思想所引出的动作,如果仍旧失败,一定再思想再动作,一直到完全解决了为止。这一种行为,不是单独的劳力,也不是单独的劳心,却是在劳动上劳心行为的本质原有许多种,但能克服困难,制驭环境,能创造发明的,只有这一种。

今日的我们,就得把劳动上劳心这一原则,切切实实应用到行为课程上一凡事合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而尚未有办法的时候,都应该使他们大家来讨论;这讨论不仅须用个人的思想,尤在促进团体的劳动上劳心。

第三,课程固然由于儿童生活中取材,但须有远大客观标准。

中国今日虽努力图强,和各种恶势力相奋斗,然而这些恶势力并未经完全解脱,谁能担保不沾染幼童的行为,更有谁能担保不沾染到现在幼稚园教师的思想!凡现时代中华民族应负的使命,幼童虽小,也决不能例外。课程的作用,就在如何把握这一标准,做成具体实施方案,以谋幼儿行为的反应。

---------



PART 3

  如何组织幼稚园行为课程  

——


目的决定以后,课程才有了中心,更得估量行为的内容,这在一般就叫做是教案。教案中应编列的,也就是行为中应估量到的:

第一是动机:动机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前一种的活动所发生的需要,比如春季旅行引起了移种野花,由移种野花而引起了开地,再由开地而引起了研究昆虫......另一方面不是幼童自发的需要,是由于教师预先设法引起来的,可分做三种方式:(1)利用环境;(2)利用设备;(3)利用语言。

第二是目的:在这里所说的目的,是教师企图幼童在这一行为中所获得的功效,并不是幼童行为自己的目的。从目的的内容来说,应估量到知识、技能兴趣种种……如以养动物为例,可使幼童研究动物的形态、生活和饲养方法,更可以使他们明白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第三是活动:人数、地点和时间的分配;整个活动的横面、纵面估量。幼稚园组织课程时,对于活动和人数的分配,仅需要一种简单轮廓的估量;但在行为实践中,尤须逐天计划,才能切合事实需求,而使之有自我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至于整个活动需用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每一小段的程序,在进行上,尤不能不有相当的估量。

第四是活动过程:活动如何开始?如何展开?如何结束?在组织课程时,是一种极重要的估量。行为课程可以包括各科设计过程,各科设计过程决不能包括了行为的整个课程。若把各科的设计过程当作了行为课程看待,那简直腰斩了行为,在这里,应该特别辨明的!

第五是应用的工具及材料:这一项的估量,虽然仍根据于固有的各种科目拟应用的工具及材料,但决非如教材中心理论组织的牢不可变,因为行为既不是机械“刻木求剑”,徒然自添烦恼罢了!然而行为的展开,也未始无线索可寻,而在线索范围以内,力追切合动作上的需求,当然是准备上的必要了!

---------



PART 4

  课程实施前的准备  

——


课程组织以后、实施以前,教师还须有充分的准备,幼童的行为始能完全达到其预定的目的。这准备最低限度应分为五种:

第一种是知识上的准备。

课程的内容教师固须彻底了解,就是有关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有充分的研究。如以种植为例,关于种植的种类、形态、生长及种植的方法,以及和人类的关系,都应该充分的准备,就是土壤、气候、肥料等亦未始不须连带的参考,然后实施时才能有处处逢源之乐。研究以后,仍旧要在行为上去求验证。

第二是技术上的准备。

准备技术,除注意儿童方面以外,就是教师的本身,也不得不事先作种种的准备。就是最简单的滚球游戏,假使事先未经练习,万一失败,请想想会给幼童是一种怎样的不好影响!

第三种是作业程序分析的准备。

因为课程的范围有大有小,以大范围为例,不是一天功夫所能完成的。但是在每天的活动中,也应该排定先后的顺序;即使以一种手工为例,也应有一种分析的准备。无论那一种活动,都可以从客观上分析出先后的次序来。

第四种是工具、材料的准备。

幼童习惯于行为课程,教师固然不必样样先意承志,把工具材料都安排妥当了,一并提供幼童。但有些日用必须品如剪刀、纸张、糨糊、布块、针线、木板、钉子等,都须预先购置,就是活动上故事、唱歌、游戏等教材,也应有相当的准备。

第五是集中心力的准备。

临实施前的一刹那,集中心力的准备尤为重要。教师对于课程实施前的一刹那,所憧憬的只能有实施这一件事,除此以外,更没有别的念头,而且也不愿意别的念头来扰乱心曲。集中心力真能达到这一步,那么幼童的行为自会活泼的展开,而有效的收获。

---------



PART 5

  课程实施中的指导  

——


在实施的时候,教师应负六种指导的责任。所谓指导,是完全抛弃了成人主观的成见,注意幼童需要而给以满足,注意他们的错误和困难加以解决和帮助。

第一种是计划上的指导。

凡事情合于幼童兴趣而尚无具体的计划时,教师应给他们种种发问和讨论的机会。碰到不对的当指导其错误,愚弱的鼓励其发言,必须有十分的耐性和十二分的机警。计划一段做一段;做一段再计划一段。

第二种是知识上的指导。

各种活动都含有多少不同的知识,这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准备须指导幼童,却是幼童行为的需要而有待于指导。对于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教师不应该作有系统的介绍,而是在幼童行动中,随时随地的提供和补充。

第三种是技术上的指导。

各种活动,也必须有相当的技术。剪贴对于幼童并不是过于困难的工作,仅仅是糨糊一项,过少固然粘不牢,太多也会浮起来合不紧,这不多不少适好的分量,就是技术。

第四种是兴趣上的指导。

幼童的兴趣和他的注意力有极密切的关系。例如幼童做旗子,做了一会,不愿做了,只要教师说:“你的旗子快完成了,把一张旗章贴上去,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去玩旗子了。”联想到完成后的快乐,幼童的兴趣常可以被鼓动起来!教师只要搞清其困难或阻碍所在,加以解决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种是习惯上的指导。

习惯和知识等一样,都包含在每一幼童的行动中。无论何时行为出了轨道,即当加以纠正。这纠正的方法,与其消极的禁止,不如积极的指导;与其说不要这样做,不如说应该那样做。

第六种是态度上的指导。

幼童的态度,在这一时期必须首先养成的有两项:第一项是客观的态度对人方面,须养成其自己能看出自己的错误,同时并能看出别人的长处。对物方面,须养成其能视察困难所在和因果的作用。第二项是公开的态度—须养成其自己有主张,同时也能容纳别人的主张。

---------



PART 6

  课程实施后的进展  

——


行为课程,从动机发生开始,经过了目的决定——计划讨论,而终止于实行完成,更尚有一步选展的工作。这步进展可分作四方面:

第一,是对幼童行为应有检讨。

行动终了,接着更需检讨,不论做得好做得坏,都应像审判一样的来考查。幼童如果明白了好或坏的所在和好或坏的原因,然后才能将成功失败的原因组织在自己经验中,更可以加强下次活动趋避的倾向,所以教师在整个活动结束的时候,应该对全体有一个总批评。

第二,是对幼童行为应有继续的注意。

幼童行为虽不能如成人的持久,但其过程实差不过多。只要教师能随时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前一行动便是后一行动的动机;更从而捉住了动机,决定行为的目的,实比任何言语或设备所引起的简便而自然。举例言之,如听故事而表演,从表演而开戏院,也是常有的行为。

第三,是对于幼童行为应有记录。

每天幼童在同一目的底下的行动,教师应该按着次序,把他们重要的动作都详细的记下来;这不但可以供将来的考查,而且可以发现教师自己失败及成功的地方。这种的记载,以客观为宜,不必分类,亦不必加评语,所记者只有—日记一样—具体的事实。

第四,是对幼童行为经验应有估计。

在幼童每一种大单元活动结束以后,教师更应当作经验的估计。这经验产生于大单元的活动中,根据事实,细心分析,然后再一一选出其价值,再把这些价值综合起来,和行为预定的目标作一个对照,才是从行动中所获得的真实成绩。

注:本文来源于朱继文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