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Xiac2cmv1bxedf 2021-12-24

韩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其传统医学又被称为“韩医学”——主要是在传统中医和印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学习融合而来,其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和治病技巧均属于传统中医的范畴。韩医学的代表之作《东医宝鉴》更是被第九届世界记录遗产国际咨询委员会载入世界记忆项目名录[1]。韩医学的历史按时期划分如下,笔者将分别简要介绍各时期的特点。

上古时代——孕育和诞生

      幅员辽阔、三面环海、密林丛生,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给了古朝鲜巨大的优势,韩医学的雏形于此孕育和诞生。和许多国家一样,其最初的医学来自于百姓对于治疗疾病的需求,诸如:妇人疾患、消化系统的疾患等[2],于是便出现众多有关药材的记载,如艾、蒜、灵草、香料等,但其功效尚未完全阐明。此外,古朝鲜社会将血缘、宗教和官僚组织相结合,让神力占据了主导地位[3],因此,人们在发病时常常祈求神灵予以治疗,可见在这一时期巫和医并没有分离。

三国时代——学习和收容

      古朝鲜灭亡之后,形成了高句丽、新罗、白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早期的文献记载这一阶段的医学收容了固有的医学理论和中国传来的医学理论,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学体系,名为“乡药”。乡药的出现也是韩医学在三国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今后的几个时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国时代的韩医学还受到了中国传来的汉方医学和宗教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了中国医学的形态,医疗制度也模仿了中国南北朝时采用的模式[2]。同时,其与中国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利用许多中国医学书籍使医学理论体系日渐完善,治疗技术逐步取得进步,当地人在它们的基础上编写出了独自的医学典籍——《高丽法师方》、《百济新集方》[4]等。

新罗时代——融合和发展

      公元668年新罗灭亡了高句丽和白帝两国后,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进入了统一新罗时代。

      用一句话概括该时代的韩医学,就是传统医学、中国医学和与佛教一同传入的印度医学相互融合和发展。在这个时期,新罗与国外的交流更加频繁。其中,中国医学对其融合和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孝昭王元年,统一新罗首次从中国引入医书。公元717年,开设了药殿,由来自中国专门的医博士传授医学知识,此时的医学教育已出现了早期的基础科目和临床科目雏形,但覆盖面还不全面。据《三国史记》记载,随着中、韩两国使节的频繁互访,山药、牛黄等药材传入中国;公元832年,中国茶叶输入新罗,并在智异山栽培成功。唐代本草学著作中也记载有原产于新罗的人参、蓝藤根等药材[5]。

高丽时代——完善和突破

      高丽时代的医学体系更加完善,中央设立了医疗行政机关太医院。在医疗教育方面,太祖时设置了医学院,并聘请宋朝的医师给医学生讲课;到光宗时,模仿中国的科举制度,设立了医学科举选拔制度,选拔医学人才并派遣到地方民间,极大地促进了国民保健[2]。

      高丽医学的最大突破是在医学理论方面。当时的人们对于古典医书《黄帝内经》、《甲乙经》、《难经》等医学理论有了新的理解,对其各个条目创新性地使用图表进行整理和注释,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行医者和医学生。临床层面上也有不少突破,如郑道传于1389年所著的《诊脉图诀》用图解方法阐释了难于理解的诊脉法[6]。可是,其医学体系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例如没有形成完整的辨证体系,仍然停滞在对症治疗的阶段,采取的医学手段大多限制于药物治疗,相对比较单一。

朝鲜时代——独立和辉煌

      朝鲜时代从太宗在位起便十分重视医学发展,制定医学教育和医疗制度,研究乡药和医学理论的热潮盛行,此时韩国医学开始走向自立的阶段。

      这个阶段出现了韩国医学的圣典——《东医宝鉴》,其出现标志着通俗意义上的韩医学正式成立。该书籍由李朝著名实证学者、名医许浚所著,书中统一了以精气神为主的道家养生学身体观和以具体疾病症状和治疗为主的传统医学思想,使人们在生命和身体、自然环境、人类的疾患、有效的治疗方略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有机体中理解疾病与其治疗[7]。

      《东医宝鉴》对当代医学的学术特点和价值可以概括为其将养生理论和医学理论的结合、追求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协调、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医学思想、坚持对于体质论的继承和发展、强调乡药的应用。该书源自却高于中国传统医学,可以看作是对它的一番全新解释,其对于东方各国(包括中、韩)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日帝时代——后退和扼杀

      纵观韩医学的发展史,可以再次深切地体会到医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韩日合邦之后的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可谓韩医学的黑暗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者施行扶植西医,忽视传统医学的政策[5],韩医学在100年左右的岁月中几乎处于停滞和退步的状态。统治者对于西方医学的盲从从根本上也是对于韩医学的扼杀。

解放后时代——继承和创新

      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从美军手中移接政权,在3年后制定了《国民医疗法》,该法律也是历史上第一个韩医师制度。此后,大韩韩医师协会成立,东洋医学馆经几番变迁变为现在的庆熙大学校韩医科大学,从此韩医学的发展迈进了新的时代。80年代起,韩医学进入成熟阶段,政府重新定义了韩医学的定义,在WHO的支持下韩医学学术研究兴起,并准备将其加入医疗保险[2]。此外,韩国也十分重视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几十年间韩医科大学数量剧增,其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在西医学的基础上掌握和了解东洋医学,最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总结与反思

      古人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上述韩医学的发展历史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供今人参考:

      一、医学教育是国家医学兴盛的基石,任何忽视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的国家,其医学必然无法发展壮大。韩国传统医学从统一新罗时代便十分重视对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药殿的设立已初步具备先进医学院的雏形。几千年后的今天,这种观念也没有丝毫减退,韩国人仍然把传统医学的学习作为医学生课程体系的首要组成部分,这也有利于韩医学的继承和创新。

        二、加强与周围国家的交流。如果完全依靠自己本土的固有医学,韩医学必然无法发展到今天的境界,正是与中国传统医学、印度宗教医学等的学习和融合,使其不断得到完善和突破。这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少走或不走弯路。

        三、医学的发展兴衰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帝时代的韩医学后退和淡化与朝鲜时代韩医学的辉煌和独立便是一对最好的例证。后者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学医之风兴盛、统治者大力推广、公民健康意识强烈等因素密不可分。

        四、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历史。从上述发展史可得中国医学在韩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些年部分韩国人声称许多中国传入的物品、文化是自己本土固有的,实际上就是对于历史的忽视和抹杀,这种不尊重历史事实和真相的行为必然会使本国发展受到阻遏。

       学习他国的医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医学的意义和其价值,在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中对医学文化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进而为我国医疗卫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健康中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段淑文,王小荣,姚蕙莹,李喜云.我国对《东医宝鉴》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05):9-11.

[2]李恩妵.《伤寒论》在韩国的学术发展史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3]刘芳.韩国巫俗信仰的历史演变[J].魅力中国,2010(13):292.

[4]蔡正德.《百济新集方》年代考[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9(03):230-234.

[5]朱承宰.韩国医学史简介[J].世界科学技术,1997(04):44-47.

[6]王孝莹.韩医学(韩国传统医学)的历史与现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03):6-10.

[7]车武.许浚《东医宝鉴》的理论价值及其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肖宇航:南京医科大学2019级八年制3班

本文为《医学史》课程作业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微信号|yixuelish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