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话中医:董奉居庐山杏林春暖

 Xiac2cmv1bxedf 2021-12-24

 方寸话中医 :

                    董奉居庐山杏林春暖

     董奉(约公元160-250),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侯官(今福建长乐)人,东汉名医,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个性化邮票:石刻——建安三神医

      那时候,董奉家住在长乐西南方汇云山下一个名叫董墘村的小山村里,村里人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贫苦的生活使董奉从小就很懂事,看到家乡缺医少药,乡亲们有病无处医、无钱医,他的心中十分苦闷。

      到了读书的年龄,虽然学习条件极差,董奉却特别珍惜,异常刻苦。长大后,他一边干着又苦又累的农活,一边挤出时间自学。除了苦读经典外,他还发奋钻研岐黄之术,立志做一个能为乡亲们治病的医生。凡是能够找到的医书,他都认真研读,并对照书籍记载,四处采集各种草药,进一步了解其性质与药用价值。很快,他就掌握了一定的中医药知识。

      由于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董奉年纪轻轻就初懂医术,能够给乡亲们看病了。一些常见病到了董奉那里,几贴汤药下来,基本上就解除了病痛。他在村子里一边种地读书,一边治病救人,深得村里人的信任。

个性化邮票:董奉草堂

      想到在闭塞的山村里终究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乡亲们一合计,建议董奉去京城赶考,将来考中做了官,也好为种田人办些实事。于是大家你一文我一文为他凑了些盘缠,鼓励他进京赶考。

      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深深感动了董奉,他决心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考个好成绩。他满怀激情地上路了,一路上省吃俭用,终于在考试前赶到了京城。

      可是,当时朝政黑暗,贪官污吏泛滥,考试也多营私舞弊,像董奉这样来自山里的穷书生,不懂得钻营之道,怎么可能金榜题名?虽然他认真准备,考试时发挥不错,可到了发榜那天,从头到尾连看三遍,却哪里找得到自己的名字。

      董奉心灰意冷,一身疲惫,回家的路上省吃俭用,风餐露宿,可乡亲们凑的钱还是不够支撑到家。他只能把一日三餐改成每天吃一顿,终于走得筋疲力尽,饿得头昏眼花,一头栽倒在一所破庙前。

个性化邮票:药碾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上突然吹来一阵凉风,把昏倒在地的董奉吹醒了。他慢慢睁开眼睛,但觉月色如水,星斗漫天,四周漏尽人息,一片寂静。

      董奉强撑起精神,咬牙起身想继续赶路,忽然听到破庙里传出一阵痛苦的呻吟声。他赶紧进去一看,见一个双目紧闭的老道人躺在一堆乱草丛中,身上散发出阵阵臭味,好像死了一样。

      董奉走近老人,蹲下身子给老人搭脉,但觉脉管上还有十分微弱的脉息,若有若无,细若游丝。

      “道长,道长……”董奉在老人耳边连续叫了半天,老人才迷迷糊糊地“啊”了一声。

      董奉大喜,顾不得自身体弱,也顾不得老人一身脏臭,赶紧找来一些水,小心喂给他喝。

      又过了很久,还是不见老人醒来。董奉不忍心撇下老人独自离去,便找些野果树皮充一下饥,在庙里守着他,一连守了七天七夜,精心照顾,老人才渐渐醒来。

      老人眼睛一张开,便炯炯有神,目中光芒闪亮。董奉正觉惊奇,老人先他开口了:“年轻人,你果然心地善良,是个好人!”

      话音未落,老人就从草堆里摸出三本书递到董奉手里,说:“这是三本医书,对脉络做了详细的论述,除了针灸之法,还附有大量的验方,我把它送给你,希望你能把它学通学透,用书中所教之法去为民疗疾。你要牢牢记住,做医生一定要心存大爱,体恤弱者,救人为本,不可贪图财物。”

个性化邮票:医书《脉络论》

      接着,老人又从怀里取出一只精致的锦缎小盒送给董奉,说:“这里有一颗'九死回生丹’,不但能起死回生,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送你日后服用吧。”说罢,便迈开矫健的步伐绝尘而去,消失在茫茫尘世中。

      董奉赴京赶考遭遇挫折,而今却得到了仙道赠送的医书和仙丹,这于他而言确实是始料未及的事,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世间事总是相生又相克,令人感慨。

      董奉得遇仙缘,自是非常高兴,自觉病体也好了不少。他认真拜读医书,按书中所教一路行医,竟被他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一日,董奉路过一个村子,见一户人家哭得十分悲切。细一打听,原来这户人家的一位独子,带着怀有九个半月身孕的妻子回娘家时,遇到大雨不慎滑入湍急的河流中,双双溺亡。

      董奉望着摆放在厅堂中的两具尸体和哭得昏死过去的家人,心中悲痛,止不住流下泪来。他毅然将怀中锦盒内无比珍贵的“九死回生丹”取出,分作两半,用温水给两人喂下。奇迹发生了,小夫妻俩居然复活了,妻子还在数天后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一家人千恩万谢,董奉谢绝了他们的厚礼,只拿了一些干粮便踏上了回乡之路。

个性化邮票:石刻——一丹两命颂医德,十卷百册哺后学

      董奉终于回到了故里,父母和乡亲们得知他科举未中,却也不怪他。见他一番经历后医术大为长进,都非常高兴。大家帮他在汇云山下搭了一间瓦房作诊所,让他专心为乡亲治病。

      汇云山上植被丰富,长满了奇花异草,其中许多都是非常实用的草药。董奉爬山涉水辛勤采药,乡亲们前来就诊,他不但药到病除,而且从不收诊金,常常连药也无偿送人。

      董奉在家乡正式开始了治病救人的行医生涯,努力实践自己少年时立下的志愿。同时,他日日修炼道术,注重修身养性,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平和的心态和中药的调理,修得一副好身材,青春长驻,容颜不老。

      不知不觉中,时间的河流趟过了二十多年。随着时光流逝,昔日的小伙伴们都开始变老了,唯董奉精力充沛、容颜不变,大家对他越发敬佩,外面的传闻也越来越神奇,前来向他讨要长生不老仙药的达官贵人更是络绎不绝,搅得他终日不能安宁,行医治病也大受影响。经历了越来越多的骚扰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要背井离乡去周游天下,以医术济世救人。

      董奉离开家乡,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所到之处除了治病救人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各种矿物、植物制成灵丹妙药,以此救人性命,并自服强身健体。

个性化邮票:杏林始祖

      一日,董奉行医经过交州(今广西一带),恰遇刺史杜燮突发急病,虽请了当地所有的名医前来诊治,但是都不能救治,及至董奉到达之时,众医已经宣布杜燮死亡了。

      杜府中人得知董奉来到了交州,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将他请来。他详细询问,仔细检查,一番望闻问切,发现杜燮尚未死亡,而是食物中毒引起的重度昏迷。诊视后,他将三个自制的药丸放在杜燮的嘴里,又给他灌了些水,让人把杜燮的头捧起来左右摇晃让药丸溶化。

      只一顿饭功夫,杜燮蜡黄的脸上便泛出了红润,手脚也能活动了,半天后居然坐了起来。家人大喜,对董奉极尽尊敬,按照他的吩咐给杜燮按时喝汤药。四天后杜燮居然能说话了,而且思维正常,记忆清晰。

      杜燮死而复生,喜煞一家人,重获新生的杜燮更是万分感激,向董奉跪拜说:“承蒙您起死回生的大恩,我该怎样才能报答您呢?”

      杜燮执意要在府邸旁建造一座华丽的建筑供董奉居住,一日三餐由他亲自侍奉。然而,董奉心中装着病痛中的百姓,婉言谢绝了杜燮的盛情挽留,携一颗淡泊从容之心离开了交州。

个性化邮票:南雅堂

      约公元207年的时候,董奉来到庐山定居。他一边潜心修道,一边施医济世,致力于解救人民的疾苦。他分析庐山原始森林的四时气候特征和毒雾瘴气的升降变化,发现山民多因实邪而致哮喘,湿热疾、疫毒横行。于是他就地取材,以桑杏汤为当地山民防病治病。

      中医认为,杏树全身不同部位具有寒、热、温、凉四种属性,董奉以杏为主药配制各种方剂为前来看病的人施治,很快就使困扰山民的顽症得到了控制。

      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疗,需要种植更多的杏树,为此董奉定下一个规矩,为人治病不收费不受谢,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屋后栽种杏树,轻病者治愈后种一棵,重病者治愈后种五棵。

      由于董奉医术高明,体恤贫病,远近的病人都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在小山坡上种植了万余株杏树,长成一片杏林。董奉居住在杏林之中,将此地视为人间佳境。鸟兽也喜欢在杏林中嬉戏,从此树下不生杂草,像是专门把草锄尽了一样。

个性化邮票:银杏树

      杏子成熟时,董奉在林中盖了一个粮仓,定下规矩:治疗疾病需要杏果时,病家不必惊动他,也不用付钱,只要拿一斗谷子置于仓中,即可取走一筐杏子。这样一来,用杏子换来的谷子很快就堆满了粮仓。等到灾年的时候,他便用这些谷子去救济灾民,每年受济者多达2万余人。

      曾经有人拿了很少粮食,却装了很多杏。就在他回去的路上,杏林里一群老虎突然吼叫着追出来。那人捧着装杏的罐子急忙往回跑,由于惊惶逃命,一路上罐子里的杏掉出去不少,到家一看剩下的杏正好和送去的粮食一样多。

      有时有人来偷杏,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人知道是因为偷杏才被老虎咬死的,赶快把杏拿来还给董奉,并磕头认罪,董奉就用仙丹把死者医活了。

      令人称奇的是,这群看护杏林的猛虎首领居然也是董奉的一个“病人”。一天,董奉在回家途中,看见路旁茅草堆里躺着一只特别大的老虎,他发现猛虎的表情异常痛苦,职业敏感性让他感知这只老虎一定病了。

      董奉问老虎:“大老虎啊,你专程在这条路上等候,是不是要我给你治病?”

      老虎点点头,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于是,董奉给老虎做起了检查。他叫老虎张开口,发现咽喉处卡着一块大骨头,便把手伸进老虎口中将骨头取了出来,老虎的病马上就好了。老虎为了报恩,从此就在董奉的杏林里当起了守护。

个性化邮票:杏林医馆之药房

      四季的流转,百转千回;心灵的菩提,季季长青。

      就这样,董奉居杏林为民疗疾,每年都有数万贫病交加的百姓受惠于他。当地人非常感激他,在送给他的匾额上写上“誉满杏林”“杏林春暖”“杏林满园”“杏林高手”等词语,以此表达对他的崇敬。这些赞誉之词久经流传,化作了一首首写不完的美丽之诗,一束束嗅不尽的芳香之花,更成了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董奉一生道骨仙风,乐善好施,自己也善于养生,享有高寿,约90岁时无疾而终,留下十卷百册医书造福世人,后世有诗云:

      一丹两命颂医德,十卷百册哺后学。

个性化邮票:石刻——杏林春暖

      董奉升天后,被晋帝赐名为“升元真人”,他居住地的这片杏林被称为“董仙杏林”,“杏林春暖”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他的高明医术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传为杏林佳话。

      “杏林”一词从产生之初,就颇受医界欢迎。后世医者或效仿董奉,或以杏自喻。明代名医郭东效仿董奉隐居邑北九阳洞山下,屋子四周种植了千余株杏树。苏州名医郑钦谕也在自己的庭院里种植杏树,并常接济周边贫困的病人。

      据传,大书画家赵孟頫在重病痊愈后,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为他治病的名医严子成。现代医史学家陈邦贤,在他晚年的时候自号“红杏老人”,其意昭然也。后来,人们在称赞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时,往往用“杏林春暖”来形容。

个性化邮票:照壁——杏林望重

      董奉,一代苍生大医,在他的身上闪烁着蕴满人性光辉的医德,让我们尽受医学人文的滋养。他修道行医,济世救人,为后人所敬仰。明代诗人李时勉在《杏林》一诗中写道:

    山边种树绕林坰,几处曾看此独名。

    花近药栏春雨霁,阴浮苔径午风清。

    岩前虎卧云常满,树底人来鸟不惊。

    遗迹尚存仙路杳,祇应怀古独含情。

     诗中描绘的杏林仙境风光独特,给人以超然之感。诗人笔下杏林中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信任互助,既令人向往,又表达出对董奉的无比崇敬之情。

个性化邮票:董奉塑像

      董奉杏林的传说,在道教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交融中,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口碑里,在医务界代代传承的效仿中,已经在精神层面形成了广泛的价值认同。

      这种认同,体现了医务界的一种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技精”与“德善”。凡习医者必推崇“杏林精神”,在掌握精湛医术的同时,努力培养高尚的医德,这正是杏林佳话成为千古美谈并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医学是一种爱人之学、人道之学。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清楚自己肩上所负的责任。我们要学习前辈大医的伟大精神,坚定医学的人文信仰,用傲然绽放的大医情怀,使我们成为患者心灵的有力支撑。

      医道无私,杏林春暖。愿白色圣殿如同董奉杏林,日日暖风和煦,季季春色常驻。

个性化邮票小全张:情暖万家、大德医圣——董奉。邮票上方边纸上的图案为董奉山景区的董奉草堂,左侧边纸上为董奉塑像及其生卒年月

作者简介: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