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名人堂:帕拉德

 Xiac2cmv1bxedf 2021-12-24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George Emil Palade,1912.11.19~2008.10.7 ),罗马尼亚裔美国细胞生物学家。

细胞生物学家帕拉德

     帕拉德出生于罗马尼亚东北部摩尔达维亚省雅西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雅西大学的哲学教授,母亲也是学校里的教师。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就对书籍、学者和教育充满了崇敬之情,并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父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够在大学里从事哲学研究,然而帕拉德对哲学毫无兴趣,相反却很喜欢医学。

     1930 年,帕拉德成为布泽乌学院(College of Buza)的一名学生,1934 年获得了学士学位。同年,他如愿进入布加勒斯特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并对生物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完成了理论学习、临床培训和关于鲸类动物肾脏的显微解剖的博士论文后,他于1940 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他进入布加勒斯特市民医院,在内科做了一段时间的助手,接触了许多临床疾病。尽管他在临床方面做得不错,但他却没有很高的激情,他发现自己的兴趣依然在基础医学的研究上。

摩尔多瓦(2012):细胞生物学家帕拉德诞生100周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帕拉德在罗马尼亚军队中服役,成为一名军医。1946年初他前往美国,来到纽约大学生物系罗伯特·钱伯斯(Robert Chambers)的实验室,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这里,他幸运地遇到了细胞学家、生物化学家克劳德。

      1946年底,帕拉德进入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克劳德实验室。1952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1958 年,任洛克菲勒研究所细胞学教授。1973-1990年,在耶鲁大学医学院指导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后来,他成为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和分子医学系的科学事物院长,还是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癌症中心糖生物学研究项目的一个成员。2008年10月7日,他因帕金森病的并发症而去世,享年96岁。

帕拉德像

    在罗伯特·钱伯斯实验室,帕拉德遇到了前来作电子显微镜研究相关讲座的克劳德,克劳德的发现和所开创的前景令他深深地着迷。讲座结束后,他与克劳德作了一番深入交流,深得克劳德的欣赏。相隔不久,他就接到了帕拉德的邀请,请他于当年秋天来洛克菲勒研究所自己的实验室里工作。

      当年夏天,钱伯斯退休了。到了秋天,帕拉德应约进入洛克菲勒研究所克劳德实验室,成为克劳德的学生和助手。在克劳德的指导下,他和一群具有开拓精神的电子显微镜技术人员一起工作,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他利用克劳德发明的细胞组分分离技术进行细胞组分研究,与同事将肝脏组织匀浆离心后获得了两部分颗粒状结构,一部分是容易沉淀的大颗粒部分,这部分中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另一部分是难以沉淀的小颗粒部分,沉淀这些小颗粒需要更大的离心力,因此被命名为微粒体。

罗马尼亚(201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帕拉德

      帕拉德设计并完成了探究分泌蛋白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内合成、运输、分泌途径的经典实验。他和同事一起通过对豚鼠胰腺分泌过程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明克劳德发现的微粒体是内质网的碎片(克劳德之前已提出过如此假设),其功能和内部细胞传输有关,而不是与新陈代谢有关。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在微粒体中发现了含量很高的RNA,从而将微粒体命名为核糖体(ribosome)。

      帕拉德还在克劳德离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进,发明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来进行细胞组分分离。蔗糖相对于当时使用水或生理盐水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避免了亚细胞成分分离过程中的粘着或涨破现象。此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之中。

帕拉德像

      帕拉德与同事合作使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第一次分离并阐明了完整线粒体的结构特征,具有生物活性线粒体的获得为生物能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久,其他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具有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等作用,从而证明了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

      在改进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同时,帕拉德又设计出充分改良的切片术和组织固定方法,他引入缓冲液以保证相对稳定的pH,从而改进了组织细胞结构的研究。他还完成了用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工作,把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静态描述引向了动态研究。

罗马尼亚(2001):罗马尼亚裔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帕拉德

      帕拉德的研究成果将细胞概念拓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一个全新的细胞内世界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正是由于帕拉德善于利用和改进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细胞细微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现代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生物学界将他称为“最具影响力的细胞生物学家”。

      帕拉德晚年的时候,在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癌症中心从事对肿瘤的研究。他主要研究肿瘤血管和正常血管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在识别和破坏那些能够给肿瘤提供营养的血管方面做出了贡献。

      1974年,因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帕拉德与克劳德、迪夫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了诺奖外,他还获得过许多其他大奖,如拉Lasker奖、Gairdner特别奖、Hurwitz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等。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医学科学院、罗马科学院、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他的主要著作有《豚鼠胰脏的研究——外分泌性蛋白的同时产生与释放》《蛋白合成的细胞诸课题》等。

罗马尼亚纪念封(2012):帕拉德诞生100周年纪念,邮戳图案为帕拉德头像,左侧封图为帕拉德与另一位诺奖得主迪夫的照片

●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