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团圆

 同人王皓宇 2021-12-24

科学家们为了观测宇宙,以地球中心作为宇宙中心的参考点,沿着地球的球心向外延伸出一个无限长的半径,将这个无限大的假想球体称作天球。宇宙中银河系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称作银河。

每当晴朗的夜空,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就能看到一条淡淡的纱巾似的光带跨越整个天空,形状很像天空中的一条大河,因此古人亦将银河称作天河。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天河的形状夏季成南北方向走向,冬季接近于东西方向。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夏季刚过,天河的走向还是呈南北方向。北方人常说:“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今年七月见一面,再等来年七月七。”七月七过去了,正南正北的天河改了方向。北方人又会说:“天河掉角了!天河掉角,棉裤棉袄。”这就是说,天快凉了,秋天来了。

农历七月初七过后的七月十五,是中国的鬼节,北方家家都要“供包袱”。“供包袱”是到纸店买金银箔,叠成小元宝,搭配上一团一团的“烧纸”,装在方纸袋里。纸袋是特制的,上面用木刻版印上花样,由活人写上死人的名字,放在家门口。烧的时候,要额外留出两张“烧纸”单独烧,做为邮资。通过这样的方式,活人就把钞票火汇给死人了。

中国古人讲究养生送死,送死比养生更考究更重要。古代通常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时就要为自己准备好棺材。给棺材上漆,是中国古人的一件大事,愈好的棺材愈要上漆,甚至年年上漆,没漆的棺材是穷人的。七月十五过了鬼节,老年人就要张罗着儿女给自己准备棺材或者给已经有的棺材上漆。中国的传统认为,有福报的人一般会去世在冬天,而没有福报的人会在夏天去世。因为在以前的社会里,人们去世后通常要放在家里一段时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安排丧事,供亲人朋友瞻仰、建筑墓穴等。如果在冬天去世,身体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从容的安排好丧事。如果在夏天去世,则丧事就会安排的比较匆忙,没有达到善终的目的。

棺材上漆的颜色一般也分为五种。红色棺材是用在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的,这种丧事通常称作喜丧。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不能算作难过的事,甚至说是老人有福报,活的年岁较长。家里有活过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说明儿孙们孝顺,老人才得以安享天年。使用红色的棺材,会恩泽子孙,家里的运气也会变好。一般的老年人用黑色的棺材,黑色代表收敛、肃穆和沉重。青少年或者未婚女性夭亡一般用白色棺材。未活到老年的壮年人一般用原色棺材。帝王家族经常采用金色棺材。

中国和各国的古代文化都尊重死者,对去世的人有敬畏之感。中国的文化更是认为,活着的人之所以可以安享幸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祖先“在天之灵”的保佑和眷顾。因此中国人在过传统的节日庆祝的时候,首先要祭奠死者。至今为止,在中国的绝大地方,依然保留着在春节前的大年三十上坟祭奠死者的风俗。祭奠完逝去的亡灵,才能庆祝新年

七月十五过了鬼节,祭奠安顿了亡灵以后,八月十五才能过活人的节日。

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强调“圆”的内涵和意义远远胜“方”。“圆”意味着生活在柔顺和平缓中变化,会让人感到舒服。大到地球的公转、自转,宇宙中星体的运动,小到分子、电子的运动规律皆是以圆的方式运转。“圆”意味着可以舒缓的从头走到尾,意味着生命可以不断循环再来。就像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秋天的到来,一定是经过了冬天的寒冷,春天的生根发芽,夏天的烈日酷热,才来到了秋天的丰收。秋天的丰收并不是结束,既是终点,也是起点,生命还会按照“圆”的方式周而复始。一年四季,春夏两季主阳气的生发,中间长夏是转折点,秋冬两季则主导阳气的下降和收藏。秋天的阳气下降的特点使得我们天空看起来更高和更爽朗,在北方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秋高气爽的感觉,由于秋天降雨较少,中秋节的月亮比平时的月亮看起来更圆和更明亮。因此,中秋的月亮被更多的赋予了“圆”的特点。在这个时刻,远方的家人亲属归来,聚在一起团圆赏月则显得更有深刻的涵义。

在过去,中国华北以及西北的大部分北方区域,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要蒸“团圆饼”。饼有有六七层,用的材料包括葡萄干、桂圆、瓜子、玫瑰、木樨、红糖、白糖、青丝、红丝、桃仁、杏仁、面粉,一个蒸笼只蒸一个。过了中秋夜,第二天就切开了,家里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块,表示团圆。所以,“团圆饼”人人有份,不吃就表示不团圆。

生命的本源来自于地球在宇宙中不停的以“圆”的方式在运转,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周而复始的运动构成了生命之圆。巨大的五行之轮不停转动,从生到死,再到新生命诞生,生命的起落回荡在每一次轮回当中。从木的小小嫩芽开始宣告了生命的诞生,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或者少年,满怀希望端详着春的新天地,请求火的温暖,使自己成熟为中年。生命之圆继续向前滚动,使火辛勤劳动的果实,坠入土的宽阔怀抱,成为滋养生命的食物。五行之圆的秋经过风吹雨打,把落叶的营养物质分解到土壤中,肥沃了大地,未来的种子将在其中生长。秋天抛弃无关紧要者,勇敢而坚决的“放下”,只保留他认为有价值之物。生命的往复使五行之轮继续旋转,最终归于水。水是五行最后一行,使一切从终点再回到起点。

印度的哲学是“涅槃”的哲学,认为人世间生老病死最终是一个悲哀的结局。因被无明的妄念迷惑所以导致在生死轮回当中无法解脱,所谓的“圆满”,即停止生灭和轮回,达到永恒的宁静。中国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就像诗人白居易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那样,主张一代人传递下一代人,繁衍生息,永远将生命的内涵传递下去。

因此,在中国的文化中,很重视“团圆”。我小的时候,爷爷时常向我们提起要把老家的老宅建造的更大一些,目的是当所有远方的儿女回来时可以有足够的地方居住。爷爷一生养育6个子女,19个子孙女,当他年迈时,其中的两个儿女和很多子孙在遥远的外地工作。一直到他去世,从来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团圆,也更没有在中秋实现过大团圆。爷爷去世后,大伯父继承了爷爷的事业,留守在家乡的老宅。像爷爷一样,大伯父也不断翻修和扩大老宅的面积,目的也是希望所有人在外地工作的家人回来“大团圆”的时候可以有地方居住。可是一直到他去世,真正的大团圆也从未实现。后来,亲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世了,我最亲爱的母亲也去世了……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古》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是作者被流放远离家乡时写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远离家乡遥思亲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迷人,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家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明月赠送给亲人的想法。

每一年的中秋,团圆的悲伤就在我们的心里这样轮回着。团圆、团圆、大团圆,多少人们在风霜里、在明月下、在露珠边、在望乡中,为这一梦想揉进了辛酸与涕泪。直到团圆化成多少块,像“团圆饼”化成多少块。团圆,成了我们心中的一滴泪、一碗伤、一缕思、一杯情……

宇宙连同人类在巨大的五行之圆中轮回前进,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圆。外在的“团圆”就像诗人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每个人内心的团圆,却如同明月本身,一直悠远明亮,熠熠发光……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sishenghongy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