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香溪镇上坟头村:上坟头刘氏为汉高祖后裔

 流星雨刘鑫 2021-12-24

走进香溪镇上坟头村:上坟头刘氏为汉高祖后裔

上坟头村位于香溪镇驻地北面5000米。村民委员会驻上坟头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73亩,山地320亩。下辖上坟头和石牛桥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85户,578人。村民大多数以种植业为主,柑橘、蚕茧、桃、李为特色产品。

上坟头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上坟头旧称官塘,古时村前后是一片坟墓,村在坟头上首,故名上坟头。有村民小组4个,124户,390人,耕地325亩。

牛石桥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面300米。村以牛石桥得名。牛石桥清时建造,全长12米,宽1.75米。村中有古墓遗址,墓葬八都牛石桥。有村民小组2个,54户,188人,耕地148亩。

 据《滕氏家谱》载,世祖腾康,字正献,于宋建炎三年,奉旨南渡临安(今杭州)偕子宣义籍居黎阳,后隐居兰邑武昌乡赤塘(即今官塘上坟头),其后裔滕国平,元初由兰溪赤塘迁本县大塘村。

上坟头自然村刘氏,是黄店镇刘家村刘氏后裔,清代刘森林自黄店上毛迁入上坟头村。上坟头村刘氏先祖为汉高祖刘邦。刘汾为本支名人。

刘汾,字伯临,淮北徐州人。汉高祖40世孙,唐末名将刘巨容长子。生于前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正月二十八日 子时;卒于后梁龙德元年即后梁末帝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三月初十日巳(午)时;葬江西广信府弋阳县新陂里居仁乡旗鼓岭(今江西弋阳县曹溪镇),西官东道,巽山干向。

  刘汾自幼聪敏好学,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公元871年)23岁登进士第,初授兵部员外郎。乾符二年(875),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四年,黄巢起义军攻打河南。刘汾率部屡战,斩黄巢义军前锋诸将,义军失利。五年,刘汾会元裕捕杀王仙芝于黄梅。王仙芝部将尚让率余众归黄巢。黄巢起义军势力聚增,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引兵南下福建等地。刘汾奉命率部围剿追击,自岭南至襄阳,行巡荆门关,会同江西招讨使曹全政、父刘巨容等合兵一处,大破黄巢起义军,执义军将领13人,斩俘义军17万。黄巢与尚让率余众冲出重围,渡江转战饶、信、池、宣、歙、杭等15州。

  中和二年(882)八月,刘汾率部进驻饶、信等地,官至军押衙团练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尚书右仆射等职。这时,饶、信一带经战火纷乱,到处是黄埃赤地,民不聊生。刘汾为弥补屠杀起义农民之过,实行抚恤政策,亲加劳问,简徭役,宽赋税,民赖以全活者甚众。”(《全唐文》卷793,刘汾《大赦庵记》)中和四年(884)六月,黄巢起义军经刘汾、李克用等几经残酷镇压后,宣告失败。刘汾蒙诏镇守饶、信二州。

  龙纪元年(889),刘汾家族突遭横祸,父刘巨容被杀。刘汾与弟鄱阳县令刘迪经此变故,已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遂隐居信州弋阳县归仁乡新陂里(今江西省弋阳县曹溪镇)。景福元年(892),刘汾在饶州乐平县归桂、丰乐二乡买得荒闲田800余亩(今万年盘岭、大源、梨树坞等地),福建建南山寺(今梨树坞乡南嵩坞)一座,邀请妙果寺禅僧至明、至公等 5人入寺住持。勤耕耘,守奉祖宗春秋二祭。不久,朝廷念刘汾兄弟忠孝,下诏:汾战阵能勇,思祖能敬,其山寺税粮俱赐优免。故南山寺改称南山七诏寺。刘汾之女金姑美貌无比,唐皇欲纳之为妃,刘汾不从,慌称金姑为哑女,已人庵为尼。其后,金姑果刺舌成哑,并矢志隐修于南山寺。后来唐皇得知真情,为金姑之志所感动,特赦金姑无罪,因而南山寺又名:大赦庵

  景福二年,唐昭宗帝恢复刘汾的官爵,又进至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右仆射等职。不久,刘汾病逝,葬于南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